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政务 > 政务动态 > 最多跑一次专栏
转发临安:昔口村垃圾分类做得好
来源: 今日临安新闻报 发布时间: 2018-10-16 10:21 点击率:

  “文明昔口,源于一点一滴……”走近於潜镇昔口村村委,大门边的太阳能语音垃圾桶就自动“说话”,宣传垃圾分类。今年,昔口村创建区级垃圾分类样板村,太阳能语音垃圾桶就是添置的设备之一。

  “我去外地考察,发现了这个太阳能语音垃圾桶,既可以用亲和的语言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又可以分类放置垃圾。”昔口村党支部书记查玉英说,回来后,她立即着手在村里设置垃圾桶,挑选宣传语、搭配音乐,上个月,具有感应、语音功能的太阳能垃圾桶正式启用,效果不错,她打算在村里人口集聚的地方再放几个。

  除了添置设备,昔口村今年还建立奖励制度,村妇联每月上门检查垃圾分类情况,连续3个月达到10分的家庭将得到奖励。

  近期的检查,村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查玉英说,这么高的准确率,源于几年工作的积淀。

  2016年下半年,昔口村着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利用宣传窗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动农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一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说分垃圾吃得那么空。”查玉英说,转变村民的意识是第一步,所以宣传很重要。

  2017年,昔口村创建区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村里的头等大事。

  设置分类小桶固定框架,引导村民垃圾分类,便利回收;将妇联成员分成小组,督查指导;划定班子成员包干范围;每个自然村党员每季度交叉检查;发动志愿者队伍;编排垃圾分类知识小品《纠错》……

  “招数”频出,村民们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加强,昔口村又动起了设施和制度的脑筋。投入十几万元更新环卫设施,修建垃圾房,购置垃圾桶、垃圾车等;建立每周四兑换制度,村民们将收集的烟蒂、香烟壳、塑料袋等垃圾送到固定地点兑换生活用品。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地,昔口村垃圾分类的氛围越来越浓。走进村民朱师傅的家中,角落里有满满一袋香烟壳,边上是整齐摆放的几个塑料瓶,桌子上还有专门的罐子装着几个烟蒂。院子里,番薯梗和其他垃圾被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后,有的可堆肥,有的可焚烧。”说起垃圾分类,朱师傅如数家珍,“我们都培训过的,当然知道,放垃圾的时候想一下就好了,有时候老伴还会监督我。”

  虽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朱师傅觉得,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以前垃圾堆在一起一团糟,分开了,比较干净。”

  喜欢自加压力的查玉英,源头分类准确率的目标是98%,为了这个目标,她说,今年预计投入20多万元,还要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加入垃圾分类元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转发临安:昔口村垃圾分类做得好
发布时间: 2018-10-16
信息来源: 今日临安新闻报 浏览量:

  “文明昔口,源于一点一滴……”走近於潜镇昔口村村委,大门边的太阳能语音垃圾桶就自动“说话”,宣传垃圾分类。今年,昔口村创建区级垃圾分类样板村,太阳能语音垃圾桶就是添置的设备之一。

  “我去外地考察,发现了这个太阳能语音垃圾桶,既可以用亲和的语言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又可以分类放置垃圾。”昔口村党支部书记查玉英说,回来后,她立即着手在村里设置垃圾桶,挑选宣传语、搭配音乐,上个月,具有感应、语音功能的太阳能垃圾桶正式启用,效果不错,她打算在村里人口集聚的地方再放几个。

  除了添置设备,昔口村今年还建立奖励制度,村妇联每月上门检查垃圾分类情况,连续3个月达到10分的家庭将得到奖励。

  近期的检查,村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查玉英说,这么高的准确率,源于几年工作的积淀。

  2016年下半年,昔口村着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利用宣传窗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动农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一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说分垃圾吃得那么空。”查玉英说,转变村民的意识是第一步,所以宣传很重要。

  2017年,昔口村创建区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村里的头等大事。

  设置分类小桶固定框架,引导村民垃圾分类,便利回收;将妇联成员分成小组,督查指导;划定班子成员包干范围;每个自然村党员每季度交叉检查;发动志愿者队伍;编排垃圾分类知识小品《纠错》……

  “招数”频出,村民们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断加强,昔口村又动起了设施和制度的脑筋。投入十几万元更新环卫设施,修建垃圾房,购置垃圾桶、垃圾车等;建立每周四兑换制度,村民们将收集的烟蒂、香烟壳、塑料袋等垃圾送到固定地点兑换生活用品。

  随着一项项举措的落地,昔口村垃圾分类的氛围越来越浓。走进村民朱师傅的家中,角落里有满满一袋香烟壳,边上是整齐摆放的几个塑料瓶,桌子上还有专门的罐子装着几个烟蒂。院子里,番薯梗和其他垃圾被放置在不同的垃圾桶里。

  “垃圾分类后,有的可堆肥,有的可焚烧。”说起垃圾分类,朱师傅如数家珍,“我们都培训过的,当然知道,放垃圾的时候想一下就好了,有时候老伴还会监督我。”

  虽然一开始有些不习惯,朱师傅觉得,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以前垃圾堆在一起一团糟,分开了,比较干净。”

  喜欢自加压力的查玉英,源头分类准确率的目标是98%,为了这个目标,她说,今年预计投入20多万元,还要在美丽庭院建设中加入垃圾分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