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守好家” 也能“走出去” “一滨办”改革撬动社区运行机制变革
来源: 天堂硅谷报 发布时间: 2020-01-15 10:32 点击率:

“我今天来给孙女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只要10分钟就好了,我太高兴了。”1月3日,家住新州花苑的周阿姨对社区“一滨办”工作连连称赞。

2018年9月,针对社区工作痛点和“全科社工”问题,区委组织部牵头启动社区“一滨办”改革,推动社工“守好家”“走出去”,截至2019年12月,31个社区成功推广,居民办件时间平均减少0.18小时,一次办结率达92%,并从窗口中释放出127名社工,充实到社区治理中,使得社区运行更优化,基层工作更夯实。

“畅通最后一公里”

新州花苑所属的新州社区便是最早的试点之一。社区下辖2个小区,共有12位社工,需服务居民一万三千多人。走进新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只见“一滨办”窗口上方,“全能社工工作站”几个字,窗口前不时有居民前来咨询、办理事务,工位上仅有一位社工忙碌着。

“我们一共梳理出了10大类105项常见业务,包括养犬登记、企退关系迁转、老年证办理等,社区居民只要来“一滨办”窗口,不出小区门口就能办好日常事务。”新州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凯介绍。和其他社区不同,长河街道晶都社区的“一滨办”窗口共设置了两个岗位:综合服务岗和涉外服务岗。新社工江晓鹊就是专门负责涉外服务的,当然她还身兼数职,是社区的帮扶救助员。社区党总支委员童觐莎说,“因为社区成功创建了国际化社区,所以社工的服务也要跟上,我们专门设了一个岗位,为外国友人提供各类服务。”

只要来窗口,都能办好事。晶都社区根据社区自身特色调整了“一滨办”的岗位职责,事实上这也回答了社区工作的两个问题:社区窗口办什么事和怎么办事?如何让社工会办事?

通过明晰社区窗口智能,再造流程,滨江梳理并优化居民到社区办理的10大类105项常见业务事项和103项工作要件,制定《社区“一滨办”窗口工作手册》,开展“全区培训+社区内训+社工自学”,为“一滨办”提供硬件支撑,不仅从办事上“畅通最后一公里”,更在情感上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下一步,滨江将以“2020年基本覆盖全区社区”为目标,有序推动“一滨办”工作提质扩面,加强信息化建设,让所有滨江居民都能在社区“一滨办”这项设变最近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掌握“两张画像”

“一滨办”窗口不仅让办事更便捷,也节约了社工人力。

“过去,新州社区需要7、8位社工同时服务于事务办理岗位,推行‘一滨办’以来,只需要1位社工即可实现全科业务办理。其余社工责有了更多时间进行网格走访,服务社区建设。”郑凯表示。

不仅是新州社区,从试点到推广,滨江掌握了“两张画像”:一是社区窗口工作画像,窗口日均办件量一般集中在5-15项、单日办件量最高可超40件,在排除专项工作、特定活动开展的影响下,高频业务为劳动保障类业务及各类来电来访咨询,每周业务高频发生日一般为周一,每日的业务高频发生时间段大多集中在上午10-11点。二是社工一日工作画像,以一名社工为例,其日均窗口现场办件约为1.25小时,条线专职业务处理2.5小时,与非办件居民交流沟通需1.5小时,非窗口或条线工作的“增值”工作0.5小时,其他1.25小时。

这“两张画像”充分表明,社区工作完全可以优化人力配置,可以用更少的力量“守好家”,用更多的力量“走出去”。因此各个社区将原有的6-8名窗口社工缩减为1-2名,倒逼推动更多社工“走出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既能“守好家” 也能“走出去” “一滨办”改革撬动社区运行机制变革
发布时间: 2020-01-15
信息来源: 天堂硅谷报 浏览量:

“我今天来给孙女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只要10分钟就好了,我太高兴了。”1月3日,家住新州花苑的周阿姨对社区“一滨办”工作连连称赞。

2018年9月,针对社区工作痛点和“全科社工”问题,区委组织部牵头启动社区“一滨办”改革,推动社工“守好家”“走出去”,截至2019年12月,31个社区成功推广,居民办件时间平均减少0.18小时,一次办结率达92%,并从窗口中释放出127名社工,充实到社区治理中,使得社区运行更优化,基层工作更夯实。

“畅通最后一公里”

新州花苑所属的新州社区便是最早的试点之一。社区下辖2个小区,共有12位社工,需服务居民一万三千多人。走进新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只见“一滨办”窗口上方,“全能社工工作站”几个字,窗口前不时有居民前来咨询、办理事务,工位上仅有一位社工忙碌着。

“我们一共梳理出了10大类105项常见业务,包括养犬登记、企退关系迁转、老年证办理等,社区居民只要来“一滨办”窗口,不出小区门口就能办好日常事务。”新州社区党总支书记郑凯介绍。和其他社区不同,长河街道晶都社区的“一滨办”窗口共设置了两个岗位:综合服务岗和涉外服务岗。新社工江晓鹊就是专门负责涉外服务的,当然她还身兼数职,是社区的帮扶救助员。社区党总支委员童觐莎说,“因为社区成功创建了国际化社区,所以社工的服务也要跟上,我们专门设了一个岗位,为外国友人提供各类服务。”

只要来窗口,都能办好事。晶都社区根据社区自身特色调整了“一滨办”的岗位职责,事实上这也回答了社区工作的两个问题:社区窗口办什么事和怎么办事?如何让社工会办事?

通过明晰社区窗口智能,再造流程,滨江梳理并优化居民到社区办理的10大类105项常见业务事项和103项工作要件,制定《社区“一滨办”窗口工作手册》,开展“全区培训+社区内训+社工自学”,为“一滨办”提供硬件支撑,不仅从办事上“畅通最后一公里”,更在情感上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下一步,滨江将以“2020年基本覆盖全区社区”为目标,有序推动“一滨办”工作提质扩面,加强信息化建设,让所有滨江居民都能在社区“一滨办”这项设变最近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掌握“两张画像”

“一滨办”窗口不仅让办事更便捷,也节约了社工人力。

“过去,新州社区需要7、8位社工同时服务于事务办理岗位,推行‘一滨办’以来,只需要1位社工即可实现全科业务办理。其余社工责有了更多时间进行网格走访,服务社区建设。”郑凯表示。

不仅是新州社区,从试点到推广,滨江掌握了“两张画像”:一是社区窗口工作画像,窗口日均办件量一般集中在5-15项、单日办件量最高可超40件,在排除专项工作、特定活动开展的影响下,高频业务为劳动保障类业务及各类来电来访咨询,每周业务高频发生日一般为周一,每日的业务高频发生时间段大多集中在上午10-11点。二是社工一日工作画像,以一名社工为例,其日均窗口现场办件约为1.25小时,条线专职业务处理2.5小时,与非办件居民交流沟通需1.5小时,非窗口或条线工作的“增值”工作0.5小时,其他1.25小时。

这“两张画像”充分表明,社区工作完全可以优化人力配置,可以用更少的力量“守好家”,用更多的力量“走出去”。因此各个社区将原有的6-8名窗口社工缩减为1-2名,倒逼推动更多社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