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校拧成一股绳 滨江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
来源: 天堂硅谷报 发布时间: 2020-12-02 08:45 点击率:

互联网时代,“班级微信群”已经成为学校发布信息、家校相互沟通的桥梁,被广泛应用。本该成为家长和学校之间融合沟通好帮手的微信群,每次出现在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新闻里时,却总是与“压力”“冲突”有关。

其实,在孩子教育的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是携手同行的关系,缺少其一,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近日,为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实现有高新特色、有滨江温度的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滨江推出了《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以下简称“公约”)。

建立公约 回归教育初衷

班级微信群是数字时代家校沟通的应有之举,老师在群里发布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便利了家长在第一时间收到学校信息。但不可否认,有的班级群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工作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攀比群”,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还有的成了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来说,家长群成了日常“压力群”,失去了家校沟通、合作的本意。

滨江区教育研究院德育部副主任胡耿民说,家长群变味儿,这一社会热议问题,表面上看是群规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是“育”。滨江区发布的《公约》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具体阐释。

《公约》分为家长篇和教师篇两部分。在家长篇中,列出了希望家长能够遵守公序良俗、遵守班级规则、表达理性诉求、理解老师的忙碌、欣赏他人孩子、把控交流时间的六条约定。在教师篇中,提出了包括约定班级规则、发布合理信息、进行多元评价、分清作业边界、坚持理性沟通、维护网络纯洁在内的六条约定。

明确界限,规定守则,其实是明晰了家和校责任边界,摆正了老师与家长的角色,厘清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让学校与家庭各负其责,同向而行,“拧成一股绳”,才能回归家校共育的教育初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

美好教育 家长老师点赞

“如何规范班级微信群,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滨江实现美好教育的必然要求。”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老师与家长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美好教育效果。

在《公约》拟定过程中,滨江区班主任研究院集区内德育中心负责人、6位市名

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多位获长三角及省市班主任素养大赛一、二等奖的优秀班主任的智慧,联手滨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反复调研,还吸收了省市德育专家的有效建议,形成初稿,并发放问卷,充分征询老师和家长的意见。

“从最开始的‘八要、八不要’,到如今的公约试行稿,我们征询了区内近百位中小学家长及班主任的意见建议。”胡耿民说,这也是为了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比如,闻涛中学的一名老师在反馈意见中写道,家长除了包容别的孩子,也要学会欣赏他人,从孩子身上的优点处多反思学习,让自己的正能量感染孩子积极向上;浦沿中学的一名老师写道,可以充分利用群反馈学生状态,让家长多视角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拉近家校距离……而在家长这头,创意城小学的一名家长反馈,家长也要学习进步,了解育儿知识,要注意发言时间,不要打扰到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份在将心比心、互相包容的善意氛围下形成的《公约》,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滨江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公约》发布后的第三天,也是第一个上学日,关于该公约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已经超过1万次。对此,记者采访了区内多位教师与家长对《公约》的看法。

王哲栋是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他说:“建立班级群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理性表达诉求,老师多元化表扬学生,只有促成家长与老师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成长。”

滨和小学的陈芷白家长说,虽然《公约》有了各种“限制”,但也是对老师和家长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家与校拧成一股绳 滨江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
发布时间: 2020-12-02
信息来源: 天堂硅谷报 浏览量:

互联网时代,“班级微信群”已经成为学校发布信息、家校相互沟通的桥梁,被广泛应用。本该成为家长和学校之间融合沟通好帮手的微信群,每次出现在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新闻里时,却总是与“压力”“冲突”有关。

其实,在孩子教育的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是携手同行的关系,缺少其一,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近日,为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平台,实现有高新特色、有滨江温度的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滨江推出了《滨江区学校班级微信群公约(试行稿)》(以下简称“公约”)。

建立公约 回归教育初衷

班级微信群是数字时代家校沟通的应有之举,老师在群里发布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极大地便利了家长在第一时间收到学校信息。但不可否认,有的班级群成了老师布置任务的“工作群”,有的成了家长晒娃炫娃的“攀比群”,有的成了老师疲于应付的“加班群”,还有的成了家长盲目点赞老师的“夸夸群”……对于部分家长和老师来说,家长群成了日常“压力群”,失去了家校沟通、合作的本意。

滨江区教育研究院德育部副主任胡耿民说,家长群变味儿,这一社会热议问题,表面上看是群规缺乏或者得不到遵守,实质上是由于家校关系没有理顺。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是“育”。滨江区发布的《公约》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具体阐释。

《公约》分为家长篇和教师篇两部分。在家长篇中,列出了希望家长能够遵守公序良俗、遵守班级规则、表达理性诉求、理解老师的忙碌、欣赏他人孩子、把控交流时间的六条约定。在教师篇中,提出了包括约定班级规则、发布合理信息、进行多元评价、分清作业边界、坚持理性沟通、维护网络纯洁在内的六条约定。

明确界限,规定守则,其实是明晰了家和校责任边界,摆正了老师与家长的角色,厘清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任务分工。让学校与家庭各负其责,同向而行,“拧成一股绳”,才能回归家校共育的教育初衷,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

美好教育 家长老师点赞

“如何规范班级微信群,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滨江实现美好教育的必然要求。”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老师与家长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美好教育效果。

在《公约》拟定过程中,滨江区班主任研究院集区内德育中心负责人、6位市名

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多位获长三角及省市班主任素养大赛一、二等奖的优秀班主任的智慧,联手滨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反复调研,还吸收了省市德育专家的有效建议,形成初稿,并发放问卷,充分征询老师和家长的意见。

“从最开始的‘八要、八不要’,到如今的公约试行稿,我们征询了区内近百位中小学家长及班主任的意见建议。”胡耿民说,这也是为了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

比如,闻涛中学的一名老师在反馈意见中写道,家长除了包容别的孩子,也要学会欣赏他人,从孩子身上的优点处多反思学习,让自己的正能量感染孩子积极向上;浦沿中学的一名老师写道,可以充分利用群反馈学生状态,让家长多视角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拉近家校距离……而在家长这头,创意城小学的一名家长反馈,家长也要学习进步,了解育儿知识,要注意发言时间,不要打扰到老师的正常休息时间……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份在将心比心、互相包容的善意氛围下形成的《公约》,一经发布,就得到了滨江老师和家长的好评。

《公约》发布后的第三天,也是第一个上学日,关于该公约的微信公众号文章阅读量已经超过1万次。对此,记者采访了区内多位教师与家长对《公约》的看法。

王哲栋是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一名班主任,他说:“建立班级群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理性表达诉求,老师多元化表扬学生,只有促成家长与老师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成长。”

滨和小学的陈芷白家长说,虽然《公约》有了各种“限制”,但也是对老师和家长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