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气质量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杭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暨大气污染防治2020年实施计划》《杭州市落实〈浙江省2020年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实施方案〉任务分解》的部署安排,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大气质量总体平稳,几项考核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提升。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今年1-11月份,PM2.5为2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3%;优良率为92.5%,同比改善17%;PM10为49.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降尘量3.27吨/(平方千米×30天)。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突出抓了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双控双减”为重点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一)紧紧抓牢扬尘污染防治。应用“物联网+工地” 创新技术,建设“智慧监管云平台”,实现政府内部管理信息化,日常监督在线化。细化市大气办提出的扬尘防控措施,制定了《滨江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筑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全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工作标准。完成75个项目安装在线检测系统,安装联网项目完成率达100%。区大气办共组织巡查检查工地130余次,发出整改单200余份。全区建设工地今年以来因为扬尘问题被处罚的数量为256个,处罚金额30.2万,信用扣分的25起48分。
(二)扎实开展工业废气治理。一是完成“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结合“美丽杭州”建设与区域拆迁整治,完成了浦沿区域为重点“散乱污”企业整治。二是完成重点区域臭气异味治理。对杭州万事利漂染有限公司污泥压滤车间进行封闭负压式改造,经对企业厂区恶臭进行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三是推进工业锅炉治理。彻底关停了华政新能源2台生物质燃料锅炉;17台工业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已完工16台。四是不断提升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效率。对全区现有企业VOCS废气收集率、同步运行率和去除率进行检查,对废气治理手段单一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万利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全部开展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改造。
(三)持续推进油烟废气整治。建立餐饮业油烟长效监管机制,合理规划布局、划定禁开区、做好禁开区和非禁开区管理。推进餐饮业污染整治,建立完善街道牵头,相关职能配合的整体工作机制,按照“三个一批”、“5+10”的原则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强化餐饮经营户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安装率达到100%。推进大型综合体餐饮油烟深度治理试点,在经营户端、集中排放点实施两级油烟净化,如“中赢康康谷”综合体的油烟扰民问题突出,信访不断,后经大力协调,在该综合体顶部总排口安装了四组高效处理设施,效果明显,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没有出现投诉。强化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管理,完成油烟净化装置在线监控。
(四)协调推进大气综合治理。一是限制高排放建设项目进入。截至目前,全区没有VOCS排放大于0.5吨的项目进入。二是推进汽修行业源头替代工作。滨江区共有一二类汽修企业58家,目前已有23家全部使用水性油漆。三是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滨江区总共非道上牌494台,完成申报的524台,共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211台,对检测不合格并要求立即停止工作并整改,待整改完成后进行二次检查。四是已完成做好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安装7个加油站。五是完成了74家干洗店、9家印刷企业的全面检查。
(五)突出治气科技手段的运用。在原有基础上,在白马湖区域安装一座六参数的空气自动检测站12月14日建成。实现与政法系统的视频监控共享,建立生态环境高空瞭望监控系统。开展小微空气监测站试点建设,今年计划完成2座,现已完成1座。引入第三方力量,开展异味溯源调查与污染分析。我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工业和居住、商业和居住布局交错,各类恶臭问题投诉量存在高频反复态势,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滨江区异味问题和改善提升人居创业环境。
三、下一步措施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确保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切实提升我区大气环境质量。
(一)针对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措施。一是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深化治理。针对O3污染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治理“工业废气”,深化挥发性有机物、臭气异味治理工作。强化餐饮废气治理,合理规划布局,新建小区配套建设餐饮专项用房;按照“关停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建立餐饮油烟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治理“车船尾气”,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二是严控“城市扬尘”。按照《杭州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8个100%”管控要求,确定“控尘十条”,强化工地扬尘整治。所有建设工地(包括市政道路)需采用绿草皮包裹装配式封闭围挡,减少扬尘污染。强化道路扬尘严管控,洒水车春秋季一类道路每日5次,二、三类道路每日4次;夏季各类道路在基准频次上每日增加1次;冬季各类道路在基准频次上每日减少1次。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部门联动。紧紧围绕“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治理工业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整治城市扬尘和烟尘”这四大重点全力推进,并出台相关措施。完善部门、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环保、住建、城管、市场监管、经信、商务、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间协作配合,同时加强街道与部门、街道与街道之间协调联动,防止出现监管死角。以此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做好群众信访问题调查处理,通过举一反三、区域整治,切实解决重复信访问题。
(三)加强环境监测,强化铁腕执法。发挥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体系功能,做好乡镇街道空气站预警响应三级联动工作。市制定的“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计划明确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梳理,对薄弱环节与进度偏后的工作开展督查活动,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区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通过联合执法、交叉执法、定期通报、行政约谈、挂牌督办等综合措施,做到行政监管和经济处罚相结合,严厉打击大气污染违法行为。
(四)深入宣传引导,提升环保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改善空气质量,营造“同呼吸,共奋斗”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