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走进复工复产的“春天里”
来源: 天堂硅谷报 发布时间: 2020-04-02 11:35 点击率: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新区(滨江)的社会经济而言,是一次特殊的“大考”,面对疫情影响,高新区(滨江)始终充满信心和决心,始终保持方向和定力,围绕“破六难”,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高新区(滨江)已经步入复工复产的“春天里”。

强“六链”让资源跑起来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期间,很多滨江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供应链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在采取措施“自救”的同时,滨江企业也加强了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怎样才能平稳度过危机?高新区(滨江)的答案是强“六链”破“六难”。

复工复产的第一要素是人,要让企业员工进得来。2月27日以来,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市启动“云招聘”,通过区人社局牵头研发的“零接触云招聘”系统,今年我区企业新签约大学毕业生达4215人,占全市41.86%,其中,硕博学历以上2544人,同比上涨8.53%,占全市58.02%。

物流是输血管道,打通物流才能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的“任督二脉”。为了破解原料运不进、产品运不出的难题,高新区(滨江)靠前服务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协同各方,解决车辆通行证办理等关键小事,及时帮助企业打通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

外贸是稳增长的强劲动力。在外贸企业普遍面临上下游协同难、国际订单产量不足交不出货、货物滞留目的港等困难时,高新区(滨江)第一时间为企业加快出口退税达9.98亿元,让外贸出口活起来。目前,该数据已达13.78亿元

区内企业也主动担当,充分展现“争分夺秒、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大立、优思达等48家企业坚守一线提供抗疫物资;百世集团开通专线,为新再灵运送救援物资;网易严选创新“云保供”,打造全市保供平台,让物资保障强起来……

疫情之下的高新区(滨江),有韧性有拼劲。“复工复产专项政策”和“暖心24条”等一项项支持政策的出台、落地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区已兑现各类资金7.46亿元,让企业“喘口气”再出发。

抓“三促”让项目动起来

风险挑战期也是发展窗口期。对高新区(滨江)来说,越是在经受疫情冲击的困难时期,越要坚持促投资、促服务、促改革,推动项目建设步入正轨,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把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的第二天,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打下了第一桩,总投资453亿元的10个项目集中开工、4个项目集中签约,次日又召开了全区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推进会,总投资76.5亿元的8个项目云签约。这一系列的“大动作”既是表决心,也是擂战鼓。

围绕服务企业,高新区(滨江)高调启动“开春第一赛”。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聚焦好项目、好企业重点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特别是区内龙头企业的裂变项目。其中总投资达400亿元的矽力杰项目的落成将为全市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打响品牌,填补国内在高端模拟芯片制造领域的空白。

在项目招引过程中,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出了三个关键词:竞争、平衡和取舍。就我区而言,空间有限一直是我区招商引资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高新区(滨江)创新三大机制,由国有平台统筹建设“工业综合体”、孵化器,开发村级留用地,实行供地和供楼双轨,最大限度地为创新团队着想。

双轮驱动  让城市活起来

危机之下即是转机。疫情进入后半段,“新基建”“新健康”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眼下,由华为、浙大、普天东信共建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即将落地滨江,这将加速形成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国产化生态。得益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引擎发展,高新区(滨江)已经具备承接各个创新平台的基础和条件,领军企业“打头阵”,各类创新单元遍地开花。而且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产业基础,我区医疗器械、检测诊断、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抢抓风口的同时,高新区(滨江)也在逐步将产业技术等优势融入社会治理这一课题。

疫情期间,我区建成了全区域经济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和楼宇全息画像和统计分析,精准指导安商稳商和企业复工复产。数字赋能精准管控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参照。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空间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扩展数字治理的覆盖面至公共卫生等治理领域,整合建设全域数字治理大平台。

一座城市的复苏,体现在生活和生产两个维度。在这场特殊“大考”中,高新区(滨江)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双轮驱动,让这座城市有了人气,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经历这场大考,各行各业复苏的力量都化作滨江迎难而上的铿锵步伐,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勇往直前、开创新业,继续贡献滨江力量。

眼下,由华为、浙大、普天东信共建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即将落地滨江,这将加速形成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国产化生态。得益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引擎发展,高新区(滨江)已经具备承接各个创新平台的基础和条件,领军企业“打头阵”,各类创新单元遍地开花。而且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产业基础,我区医疗器械、检测诊断、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抢抓风口的同时,高新区(滨江)也在逐步将产业技术等优势融入社会治理这一课题。

疫情期间,我区建成了全区域经济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和楼宇全息画像和统计分析,精准指导安商稳商和企业复工复产。数字赋能精准管控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参照。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空间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扩展数字治理的覆盖面至公共卫生等治理领域,整合建设全域数字治理大平台。

一座城市的复苏,体现在生活和生产两个维度。在这场特殊“大考”中,高新区(滨江)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双轮驱动,让这座城市有了人气,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经历这场大考,各行各业复苏的力量都化作滨江迎难而上的铿锵步伐,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勇往直前、开创新业,继续贡献滨江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高新区(滨江)走进复工复产的“春天里”
发布时间: 2020-04-02
信息来源: 天堂硅谷报 浏览量: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新区(滨江)的社会经济而言,是一次特殊的“大考”,面对疫情影响,高新区(滨江)始终充满信心和决心,始终保持方向和定力,围绕“破六难”,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高新区(滨江)已经步入复工复产的“春天里”。

强“六链”让资源跑起来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疫情期间,很多滨江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供应链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在采取措施“自救”的同时,滨江企业也加强了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怎样才能平稳度过危机?高新区(滨江)的答案是强“六链”破“六难”。

复工复产的第一要素是人,要让企业员工进得来。2月27日以来,高新区(滨江)率先在全市启动“云招聘”,通过区人社局牵头研发的“零接触云招聘”系统,今年我区企业新签约大学毕业生达4215人,占全市41.86%,其中,硕博学历以上2544人,同比上涨8.53%,占全市58.02%。

物流是输血管道,打通物流才能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的“任督二脉”。为了破解原料运不进、产品运不出的难题,高新区(滨江)靠前服务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协同各方,解决车辆通行证办理等关键小事,及时帮助企业打通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

外贸是稳增长的强劲动力。在外贸企业普遍面临上下游协同难、国际订单产量不足交不出货、货物滞留目的港等困难时,高新区(滨江)第一时间为企业加快出口退税达9.98亿元,让外贸出口活起来。目前,该数据已达13.78亿元

区内企业也主动担当,充分展现“争分夺秒、为国分忧”的家国情怀。大立、优思达等48家企业坚守一线提供抗疫物资;百世集团开通专线,为新再灵运送救援物资;网易严选创新“云保供”,打造全市保供平台,让物资保障强起来……

疫情之下的高新区(滨江),有韧性有拼劲。“复工复产专项政策”和“暖心24条”等一项项支持政策的出台、落地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我区已兑现各类资金7.46亿元,让企业“喘口气”再出发。

抓“三促”让项目动起来

风险挑战期也是发展窗口期。对高新区(滨江)来说,越是在经受疫情冲击的困难时期,越要坚持促投资、促服务、促改革,推动项目建设步入正轨,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把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的第二天,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打下了第一桩,总投资453亿元的10个项目集中开工、4个项目集中签约,次日又召开了全区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推进会,总投资76.5亿元的8个项目云签约。这一系列的“大动作”既是表决心,也是擂战鼓。

围绕服务企业,高新区(滨江)高调启动“开春第一赛”。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聚焦好项目、好企业重点发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特别是区内龙头企业的裂变项目。其中总投资达400亿元的矽力杰项目的落成将为全市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打响品牌,填补国内在高端模拟芯片制造领域的空白。

在项目招引过程中,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出了三个关键词:竞争、平衡和取舍。就我区而言,空间有限一直是我区招商引资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高新区(滨江)创新三大机制,由国有平台统筹建设“工业综合体”、孵化器,开发村级留用地,实行供地和供楼双轨,最大限度地为创新团队着想。

双轮驱动  让城市活起来

危机之下即是转机。疫情进入后半段,“新基建”“新健康”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眼下,由华为、浙大、普天东信共建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即将落地滨江,这将加速形成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国产化生态。得益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引擎发展,高新区(滨江)已经具备承接各个创新平台的基础和条件,领军企业“打头阵”,各类创新单元遍地开花。而且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产业基础,我区医疗器械、检测诊断、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抢抓风口的同时,高新区(滨江)也在逐步将产业技术等优势融入社会治理这一课题。

疫情期间,我区建成了全区域经济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和楼宇全息画像和统计分析,精准指导安商稳商和企业复工复产。数字赋能精准管控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参照。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空间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扩展数字治理的覆盖面至公共卫生等治理领域,整合建设全域数字治理大平台。

一座城市的复苏,体现在生活和生产两个维度。在这场特殊“大考”中,高新区(滨江)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双轮驱动,让这座城市有了人气,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经历这场大考,各行各业复苏的力量都化作滨江迎难而上的铿锵步伐,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勇往直前、开创新业,继续贡献滨江力量。

眼下,由华为、浙大、普天东信共建的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即将落地滨江,这将加速形成计算机通信领域的国产化生态。得益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引擎发展,高新区(滨江)已经具备承接各个创新平台的基础和条件,领军企业“打头阵”,各类创新单元遍地开花。而且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产业基础,我区医疗器械、检测诊断、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抢抓风口的同时,高新区(滨江)也在逐步将产业技术等优势融入社会治理这一课题。

疫情期间,我区建成了全区域经济大数据平台,实现企业和楼宇全息画像和统计分析,精准指导安商稳商和企业复工复产。数字赋能精准管控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经验参照。

下一步,我区将结合空间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扩展数字治理的覆盖面至公共卫生等治理领域,整合建设全域数字治理大平台。

一座城市的复苏,体现在生活和生产两个维度。在这场特殊“大考”中,高新区(滨江)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双轮驱动,让这座城市有了人气,也有了继续前进的勇气。经历这场大考,各行各业复苏的力量都化作滨江迎难而上的铿锵步伐,向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勇往直前、开创新业,继续贡献滨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