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危中寻机,让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
来源: 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5-06 08:24 点击率:

  主持人:

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杭州日报联合各区县市共同推出的“牢记新嘱托 扛起新担当——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浙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一把手访谈”。

这里是高新区(滨江)融媒体中心,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

王书记,您好!

王敏:

主持人好!大家好!

抢抓“新基建”、“新健康”发展机遇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主持人:

总书记这次来到浙江、杭州考察调研,进一步传递了化危为机、抓住时机布局长远的战略考量,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面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杭州高新区(滨江)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王敏:

我们把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概括为两个词、四个字:“企业”和“危机”。“企业”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企”是一种态度,让我们面对危机始终充满信心和决心,“业”是一个目标,让我们前进始终保持方向和定力。我们牢牢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危中企稳、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勇创新业,着力促投资、促服务、促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我们要努力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提升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技术引领能力。高新区(滨江)将巩固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新基建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企业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协同。比如,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落点的富芯半导体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在高端模拟芯片制造领域的空白,也将为全市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全产业链打响品牌。而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的落地,将打造浙江省信创及各行业国产化解决方案认证平台、创新及标准孵化平台等,建设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鲲鹏生态体系。

我们要努力抢抓“新健康”发展机遇,助力浙江打造万亿级的健康服务产业。高新区(滨江)正在谋划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布局以启明医疗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领域,以生捷科技、优思达等为代表的诊断检测领域,以医惠科技、创业慧康等为代表的智慧医疗领域,营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全链生态,打造继数字经济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

招才引智、驱动创新

着力打造“人才特区”

主持人:

您刚刚讲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要实现这个目标,肯定离不开人才,高新区(滨江)在招引人才、驱动创新方面有哪些实招硬招?

王敏:

疫情冲击之下,全国各地都面临毕业生签约受阻的情况。在这里,我有一个数据要与各位网友分享: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滨江)应届毕业生签约总数占杭州比重达到了39.04%,居于杭州各城区首位,这说明人才对高新区(滨江)还是十分认可、十分钟爱的。

关于下一步如何招才引智、驱动创新,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一要强化“窗口意识”。车俊书记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我省人才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处于谁招引人才办法多,谁就更容易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窗口期、海外引才形势复杂的挑战期、广大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黄金期。这一判断,为我们抢人才流动窗口、企业并购窗口、产业升级窗口提供了机遇坐标参照。

二要巩固“生态优势”。高新区(滨江)一直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最首要的位置,现在,高新区(滨江)每年有超过3万人的人才流入,不仅为产业、城市的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滨江路径”,形成了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态势。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生态,也是人才最需要的成长环境。

三要打造“人才特区”。2010年,我们率先在全省推出了鼓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5050计划”,已经培育3家企业上市,8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还有8家企业被列入IPO梯队。可以说,从吸引一个人才,到培育一家上市公司,再到催生一个产业,讲的就是人才与滨江彼此成就的故事。今年5月5日,恰好是“5050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发布一批重磅利好,携手一批生态伙伴,围绕“人才特区”建设,打造更多人才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高科技产业、高能级城市和高层次人才的良性互动。

我也想借此机会,向全世界的人才发出邀请,欢迎人才到高新区(滨江)创业、生活,我们将全力搭建一流平台、完善一流政策、提供一流的服务来关心人才、服务人才,让大家在这里,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实现你人生的目标。

拓展城市大脑应用挖潜

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滨江样本”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了要吸引“最强大脑”,我们就再来谈谈“城市大脑”,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杭州城市大脑的推进,据我所知,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背后有不少滨江企业的身影,比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等等,可以说,高新区(滨江)一直在为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滨江方案”。那么,高新区(滨江)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将有哪些布局和举措呢?

王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

一要发挥优势,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提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高新区(滨江)是数字经济强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总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滨江样本”,是建设“创新滨江”“数字滨江”“国际滨江”的重要内容,要把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不断转化为数字治理领跑优势,形成更好的治理效能。

二要提高站位,为杭州输出城市数字化治理方案助跑。高新区(滨江)将按照杭州市委在疫情中全面突破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统一部署,一边要应用好杭州依托城市大脑开发的各类应用,一边要持续加大城市大脑区级应用的探索和创新,更加自觉地助推杭州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三要远近结合,为杭州进一步拓展城市大脑应用挖潜。城市大脑进入百城竞发的赛跑时刻,身处城市大脑的诞生地,高新区(滨江)要拿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紧迫感,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近期,我们正加速推进“城市大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优势,构建城市大脑“1+5+N”总体框架,加速“经济”“社会”两大模块拓展应用;远期,我们还要延伸拓展城市大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便民惠企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提高精准预判、精细管理的能力,实现“人、地、物、事、网”等要素数据从人工采集转向自动采集,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努力打造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区。

推出“亲清三访”机制等创新做法

讲好“产城人”融合的“滨江故事”

主持人:

王书记,今天我们谈到了产业、谈到了人才、也谈到了城市治理,未来,高新区(滨江)将如何讲好“产城人”融合的“滨江故事”呢?

王敏:

高新区(滨江)既是因产业而生的高新区,又是因城市而兴的滨江区。新滨江人已经远远超过老滨江人的数量,滨江的人口也朝着年轻化、国际化和高端化的趋势演变,这就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居民需要我们努力输出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滨江也要主动想办法、出实招,让创业和生活在滨江的新居民生发“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家园情怀和归属感,激发全区上下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孵化的干事热情和作为。

做优服务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0年是高新区(滨江)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前不久,我们也发出了动员令,结合“走亲连心三服务”,推出“亲清三访”机制,以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切实了解和针对性解决“企业发展要什么、民生服务做什么”两大问题。

在这里,我也向大家预告和列举几个今年高新区(滨江)在联系服务群众、联系人才上的创新做法:我们将全面打造高品质样板社区,首批建设9个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提升410个“先锋滨”小区楼廊;将加大人才公寓的供给量和流转率,缓解人才住房的过渡性需求;将全面落实“一滨办”,通过建强党支部带动社区建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是杭州高新区建区30周年。30年来,高新区创造了辉煌、也经历了风雨。面对挑战,我们提出了要聚焦“三对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队伍的关系。我们将对标对表,瞄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南山等一流国家高新区,全区上下正在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努力奋斗!

主持人:

再次感谢王书记参加我们的访谈,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危中寻机,让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
发布时间: 2020-05-06
信息来源: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主持人:

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杭州日报联合各区县市共同推出的“牢记新嘱托 扛起新担当——学习贯彻习近平在浙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一把手访谈”。

这里是高新区(滨江)融媒体中心,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

王书记,您好!

王敏:

主持人好!大家好!

抢抓“新基建”、“新健康”发展机遇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主持人:

总书记这次来到浙江、杭州考察调研,进一步传递了化危为机、抓住时机布局长远的战略考量,作为国家级高新区,面对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杭州高新区(滨江)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王敏:

我们把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概括为两个词、四个字:“企业”和“危机”。“企业”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企”是一种态度,让我们面对危机始终充满信心和决心,“业”是一个目标,让我们前进始终保持方向和定力。我们牢牢把握“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危中企稳、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勇创新业,着力促投资、促服务、促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我们要努力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提升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和技术引领能力。高新区(滨江)将巩固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新基建领域的产业优势,助力企业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协同。比如,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落点的富芯半导体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在高端模拟芯片制造领域的空白,也将为全市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全产业链打响品牌。而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的落地,将打造浙江省信创及各行业国产化解决方案认证平台、创新及标准孵化平台等,建设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鲲鹏生态体系。

我们要努力抢抓“新健康”发展机遇,助力浙江打造万亿级的健康服务产业。高新区(滨江)正在谋划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布局以启明医疗等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领域,以生捷科技、优思达等为代表的诊断检测领域,以医惠科技、创业慧康等为代表的智慧医疗领域,营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全链生态,打造继数字经济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

招才引智、驱动创新

着力打造“人才特区”

主持人:

您刚刚讲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要实现这个目标,肯定离不开人才,高新区(滨江)在招引人才、驱动创新方面有哪些实招硬招?

王敏:

疫情冲击之下,全国各地都面临毕业生签约受阻的情况。在这里,我有一个数据要与各位网友分享:今年一季度,高新区(滨江)应届毕业生签约总数占杭州比重达到了39.04%,居于杭州各城区首位,这说明人才对高新区(滨江)还是十分认可、十分钟爱的。

关于下一步如何招才引智、驱动创新,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一要强化“窗口意识”。车俊书记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我省人才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处于谁招引人才办法多,谁就更容易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窗口期、海外引才形势复杂的挑战期、广大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黄金期。这一判断,为我们抢人才流动窗口、企业并购窗口、产业升级窗口提供了机遇坐标参照。

二要巩固“生态优势”。高新区(滨江)一直把人才工作放在经济工作最首要的位置,现在,高新区(滨江)每年有超过3万人的人才流入,不仅为产业、城市的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走出了一条“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滨江路径”,形成了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态势。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生态,也是人才最需要的成长环境。

三要打造“人才特区”。2010年,我们率先在全省推出了鼓励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5050计划”,已经培育3家企业上市,8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还有8家企业被列入IPO梯队。可以说,从吸引一个人才,到培育一家上市公司,再到催生一个产业,讲的就是人才与滨江彼此成就的故事。今年5月5日,恰好是“5050计划”实施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发布一批重磅利好,携手一批生态伙伴,围绕“人才特区”建设,打造更多人才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高科技产业、高能级城市和高层次人才的良性互动。

我也想借此机会,向全世界的人才发出邀请,欢迎人才到高新区(滨江)创业、生活,我们将全力搭建一流平台、完善一流政策、提供一流的服务来关心人才、服务人才,让大家在这里,生活与创业美美与共,实现你人生的目标。

拓展城市大脑应用挖潜

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滨江样本”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了要吸引“最强大脑”,我们就再来谈谈“城市大脑”,习近平总书记很关心杭州城市大脑的推进,据我所知,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背后有不少滨江企业的身影,比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等等,可以说,高新区(滨江)一直在为杭州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滨江方案”。那么,高新区(滨江)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将有哪些布局和举措呢?

王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

一要发挥优势,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提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高新区(滨江)是数字经济强区,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总指数位列全省第一,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滨江样本”,是建设“创新滨江”“数字滨江”“国际滨江”的重要内容,要把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不断转化为数字治理领跑优势,形成更好的治理效能。

二要提高站位,为杭州输出城市数字化治理方案助跑。高新区(滨江)将按照杭州市委在疫情中全面突破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统一部署,一边要应用好杭州依托城市大脑开发的各类应用,一边要持续加大城市大脑区级应用的探索和创新,更加自觉地助推杭州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三要远近结合,为杭州进一步拓展城市大脑应用挖潜。城市大脑进入百城竞发的赛跑时刻,身处城市大脑的诞生地,高新区(滨江)要拿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紧迫感,处理好近与远的关系:近期,我们正加速推进“城市大脑”建设项目,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优势,构建城市大脑“1+5+N”总体框架,加速“经济”“社会”两大模块拓展应用;远期,我们还要延伸拓展城市大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便民惠企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提高精准预判、精细管理的能力,实现“人、地、物、事、网”等要素数据从人工采集转向自动采集,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努力打造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区。

推出“亲清三访”机制等创新做法

讲好“产城人”融合的“滨江故事”

主持人:

王书记,今天我们谈到了产业、谈到了人才、也谈到了城市治理,未来,高新区(滨江)将如何讲好“产城人”融合的“滨江故事”呢?

王敏:

高新区(滨江)既是因产业而生的高新区,又是因城市而兴的滨江区。新滨江人已经远远超过老滨江人的数量,滨江的人口也朝着年轻化、国际化和高端化的趋势演变,这就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居民需要我们努力输出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滨江也要主动想办法、出实招,让创业和生活在滨江的新居民生发“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家园情怀和归属感,激发全区上下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孵化的干事热情和作为。

做优服务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0年是高新区(滨江)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前不久,我们也发出了动员令,结合“走亲连心三服务”,推出“亲清三访”机制,以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切实了解和针对性解决“企业发展要什么、民生服务做什么”两大问题。

在这里,我也向大家预告和列举几个今年高新区(滨江)在联系服务群众、联系人才上的创新做法:我们将全面打造高品质样板社区,首批建设9个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提升410个“先锋滨”小区楼廊;将加大人才公寓的供给量和流转率,缓解人才住房的过渡性需求;将全面落实“一滨办”,通过建强党支部带动社区建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是杭州高新区建区30周年。30年来,高新区创造了辉煌、也经历了风雨。面对挑战,我们提出了要聚焦“三对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队伍的关系。我们将对标对表,瞄准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南山等一流国家高新区,全区上下正在上下同欲、齐心协力,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努力奋斗!

主持人:

再次感谢王书记参加我们的访谈,今天,我们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