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展示“数字滨江”独特魅力 企业e服务平台“上马石”正式上线
来源: 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9-01 09:29 点击率:

记者 孟娇 通讯员 郑闻呈 肖鳕桐

市场经济是汪洋大海,市场主体是乘风破浪的风帆。

面对疫情刮起的飓风,高新区(滨江)正谋求借助“数字滨江”的牢固根基,为市场主体提供“最强助力”的良港——昨日,高新区(滨江)正式上线名为“上马石”的企业e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城市大脑-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底座,不断挖潜数据应用能力,实现从数字到数智再向数治的创新跨越,为企业提供“扶上马、送一程”的优质服务。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背景下,此举意在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码,通过进一步链接政府、企业、银行、园区等资源要素,营造出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潜力。

数字-数智-数治 四大模块助力企业“上马”

扫描二维码,打开“上马石”小程序,输入企业名称和自己的姓名,上传营业执照,人在义乌市却想在高新区(滨江)开设分公司的兰女士,迅速找到了5个可入驻的园区。

“以往,需要通过中介来找办公地址,有费用不说,房源的精准度也不够高,现在,园区由政府筛选过,也比较放心。”兰女士说,通过这个平台,她选择好企业的期望的面积、区域和价格预算,平台自动筛选出了匹配的园区,每个园区的配套、知名企业和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到滨江来了两次,我们就完成了选址到签约全过程。”兰女士说,对于一家外地企业而言,“上马石”帮助企业解决了找园区的烦心事。

帮助企业对接园区仅是“上马石”打通企业与园区链条的其中一环。通过“上马石”平台的政策、园区、金融和服务四大模块,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企业互助、活动沙龙、闲置易物、企业查询等多元化的服务应用。

以“政策服务”应用为例,该平台将高新区(滨江)的政策按照品质奖励、规模奖励、财政支持和人才补助划分,企业可按需进行奖励申报,对于已经纳入亲清在线平台的兑现政策奖励,只需指尖操作,即可完成政策兑现,而尚未接入平台的政策,“上马石”也为企业提供了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打破政企信息壁垒,加强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比如,企业在“我要贷款”选项中填写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后,选择担保方式和贷款偏向,平台会自动匹配银行的信贷产品,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和意向银行,“上马石”将推送企业信息给银行,为企业和银行之间打通信息通道。

而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专业难题方面,该平台还将加强活动沙龙、机构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扶上马、送一程” 破解八大“成长烦恼”

在高新区(滨江)冠山寺三圣殿前,有两块上马石,古时,这两块石头是专门方便主人踩石上马的工具,而今,在企业“指尖”的“上马石”平台则旨在帮助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助力企业快意驰骋。

尤其是疫情以来,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如何进一步持续升级服务链、保障创新链,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回应企业关注,破解企业发展困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魄力。

根据持续不断地走访调研,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摸清了企业八大“成长烦恼”,比如,政策难寻、资金难贷、好房难找、产品难卖、成本难降、专业服务机构难挑、伙伴难觅等等。

“我们希望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立足需求导向,从八个维度展开服务。” 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俞宇革介绍道,这八个维度包括提升政策知晓度、匹配度,破解企业投融资渠道、打通企业发展本地供应链、发展本地“朋友圈”等。

浙农科创园就是“上马石”的获益者之一,早在“上马石”测试期间,该园区就打通了园区与平台的信息渠道。该园区有关负责人项巧丽表示,“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增加曝光度,不但能拓宽招商渠道,也为园区找到更优质的企业。”

而浙江浙农科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文萍则更看重该平台融资服务对园区服务的补充。“不少企业都是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快速到位的贷款,园区在提供这类服务的时候,常常局限于某家银行或某种信贷产品,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集合各类企业的信贷需求。”许文萍表示,“上马石”集合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银行、泰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为企业提供更多元更快捷的选项。

“‘上马石’平台的上线,既是高新区(滨江)数字赋能‘保市场主体’的务实举措,也是助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最新成果。”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建军欣喜地表示,这个平台生动诠释了“数字赋能、直达基层”数字治理的新理念,通过政企联动、信息互通,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展示“重要窗口”“数字滨江”的独特魅力。

持续深化改革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读懂一个区域的发展逻辑,不妨看看该区域如何在营商环境的提升上谋篇布局。

数据显示,高新区(滨江)区内有5万余家在册企业,在这里,每天大约有40家企业诞生,如何让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中都享受到充分的“阳光雨露”和“精准滴灌”是摆在高新区(滨江)面前一张待解的答卷。

高新区(滨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一直被视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改革先行地。2017年,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1+X” 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2018年打出证照分离、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扩大住所申报制范围三大改革组合拳;2019年实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2020年率先试点推行无人智慧审批全天候“分钟办”……一年一升级,高新区(滨江)始终紧紧围绕企业提升服务能级。今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务环境提升标准化试点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区域标杆。

而在释放创新主体活力方面,高新区(滨江)也在不断深耕改革试验田。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该区已经实现知识产权事务“一门进、一条龙、一张表、一站式”办结,并设立全国首个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的“滨江经验”,成为浙江省知识产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样本。

比如,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该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积极探索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新模式。该区为企业提供实际贷款额银行基准利率50%的贴息资助,并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放贷,推动“知本”向“资本”转化。截至今年7月,全区累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11亿元,总额同比增长115.73%。其中,专利质押金额达8.553亿元,总额位居全省第一。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高新区(滨江)打通部门间监管壁垒,实现投诉、举报信息共享,打造网络交易大数据监测平台,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打击模式。此外,推进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落地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滨江)巡回审判庭……一系列切实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举措,也为保障市场主体创新与活力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远航动力。

“企业兴旺,滨江兴旺。”高新区(滨江)将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立足先发优势,厚植创新发展土壤,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为省市“放管服”改革提供更多试点经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阳光政务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展示“数字滨江”独特魅力 企业e服务平台“上马石”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 2020-09-01
信息来源: 杭州日报 浏览量:

记者 孟娇 通讯员 郑闻呈 肖鳕桐

市场经济是汪洋大海,市场主体是乘风破浪的风帆。

面对疫情刮起的飓风,高新区(滨江)正谋求借助“数字滨江”的牢固根基,为市场主体提供“最强助力”的良港——昨日,高新区(滨江)正式上线名为“上马石”的企业e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城市大脑-经济主体大数据平台底座,不断挖潜数据应用能力,实现从数字到数智再向数治的创新跨越,为企业提供“扶上马、送一程”的优质服务。

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背景下,此举意在为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加码,通过进一步链接政府、企业、银行、园区等资源要素,营造出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潜力。

数字-数智-数治 四大模块助力企业“上马”

扫描二维码,打开“上马石”小程序,输入企业名称和自己的姓名,上传营业执照,人在义乌市却想在高新区(滨江)开设分公司的兰女士,迅速找到了5个可入驻的园区。

“以往,需要通过中介来找办公地址,有费用不说,房源的精准度也不够高,现在,园区由政府筛选过,也比较放心。”兰女士说,通过这个平台,她选择好企业的期望的面积、区域和价格预算,平台自动筛选出了匹配的园区,每个园区的配套、知名企业和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到滨江来了两次,我们就完成了选址到签约全过程。”兰女士说,对于一家外地企业而言,“上马石”帮助企业解决了找园区的烦心事。

帮助企业对接园区仅是“上马石”打通企业与园区链条的其中一环。通过“上马石”平台的政策、园区、金融和服务四大模块,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金融服务、企业互助、活动沙龙、闲置易物、企业查询等多元化的服务应用。

以“政策服务”应用为例,该平台将高新区(滨江)的政策按照品质奖励、规模奖励、财政支持和人才补助划分,企业可按需进行奖励申报,对于已经纳入亲清在线平台的兑现政策奖励,只需指尖操作,即可完成政策兑现,而尚未接入平台的政策,“上马石”也为企业提供了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打破政企信息壁垒,加强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还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比如,企业在“我要贷款”选项中填写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后,选择担保方式和贷款偏向,平台会自动匹配银行的信贷产品,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和意向银行,“上马石”将推送企业信息给银行,为企业和银行之间打通信息通道。

而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法律、税务、知识产权等专业难题方面,该平台还将加强活动沙龙、机构服务等方面的建设。

“扶上马、送一程” 破解八大“成长烦恼”

在高新区(滨江)冠山寺三圣殿前,有两块上马石,古时,这两块石头是专门方便主人踩石上马的工具,而今,在企业“指尖”的“上马石”平台则旨在帮助企业“扶上马、送一程”,助力企业快意驰骋。

尤其是疫情以来,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如何进一步持续升级服务链、保障创新链,如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回应企业关注,破解企业发展困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魄力。

根据持续不断地走访调研,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摸清了企业八大“成长烦恼”,比如,政策难寻、资金难贷、好房难找、产品难卖、成本难降、专业服务机构难挑、伙伴难觅等等。

“我们希望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立足需求导向,从八个维度展开服务。” 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俞宇革介绍道,这八个维度包括提升政策知晓度、匹配度,破解企业投融资渠道、打通企业发展本地供应链、发展本地“朋友圈”等。

浙农科创园就是“上马石”的获益者之一,早在“上马石”测试期间,该园区就打通了园区与平台的信息渠道。该园区有关负责人项巧丽表示,“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增加曝光度,不但能拓宽招商渠道,也为园区找到更优质的企业。”

而浙江浙农科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文萍则更看重该平台融资服务对园区服务的补充。“不少企业都是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快速到位的贷款,园区在提供这类服务的时候,常常局限于某家银行或某种信贷产品,我们也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集合各类企业的信贷需求。”许文萍表示,“上马石”集合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杭州银行、泰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为企业提供更多元更快捷的选项。

“‘上马石’平台的上线,既是高新区(滨江)数字赋能‘保市场主体’的务实举措,也是助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最新成果。”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范建军欣喜地表示,这个平台生动诠释了“数字赋能、直达基层”数字治理的新理念,通过政企联动、信息互通,为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展示“重要窗口”“数字滨江”的独特魅力。

持续深化改革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读懂一个区域的发展逻辑,不妨看看该区域如何在营商环境的提升上谋篇布局。

数据显示,高新区(滨江)区内有5万余家在册企业,在这里,每天大约有40家企业诞生,如何让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中都享受到充分的“阳光雨露”和“精准滴灌”是摆在高新区(滨江)面前一张待解的答卷。

高新区(滨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一直被视为杭州乃至浙江的改革先行地。2017年,在全省率先试点推行“1+X” 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2018年打出证照分离、缩短企业开办时间、扩大住所申报制范围三大改革组合拳;2019年实行企业开办“一日办结”;2020年率先试点推行无人智慧审批全天候“分钟办”……一年一升级,高新区(滨江)始终紧紧围绕企业提升服务能级。今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促进政务环境提升标准化试点落户杭州高新区(滨江),高新区(滨江)已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区域标杆。

而在释放创新主体活力方面,高新区(滨江)也在不断深耕改革试验田。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该区已经实现知识产权事务“一门进、一条龙、一张表、一站式”办结,并设立全国首个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的“滨江经验”,成为浙江省知识产权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样本。

比如,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该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积极探索专利、商标混合质押新模式。该区为企业提供实际贷款额银行基准利率50%的贴息资助,并设立1000万元规模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放贷,推动“知本”向“资本”转化。截至今年7月,全区累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11亿元,总额同比增长115.73%。其中,专利质押金额达8.553亿元,总额位居全省第一。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高新区(滨江)打通部门间监管壁垒,实现投诉、举报信息共享,打造网络交易大数据监测平台,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打击模式。此外,推进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落地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滨江)巡回审判庭……一系列切实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举措,也为保障市场主体创新与活力提供了更加强大的远航动力。

“企业兴旺,滨江兴旺。”高新区(滨江)将锚定“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立足先发优势,厚植创新发展土壤,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努力为省市“放管服”改革提供更多试点经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