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1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杭州市滨江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监督和政协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两大目标,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努力做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环境,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连续四年位列第一,全省“两化融合”指数连续位列第一,全省首次37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综合测评排名第一,在全国高新区继续保持第一方阵地位,成功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全年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完成财政总收入20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0%。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服务业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新设企业6048家,比上年增长11.5%。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增幅均列全省全市前茅。

信息经济引领发展。全力实施“一号工程”,预计全年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信息软件、物联网、数字安防和电子商务等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7.6%、18.6%、21.4%和57.1%;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5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占GDP的75%。7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分别位列世界安防企业前十强的第2位和第3位,比2014年均提升了一位。文创产业已位列2014-2015年浙江省十大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十强”之首。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开放型经济持续向好。大项目主导和支撑作用明显,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家,其中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6个,引进恒天然与贝因美合作等重点项目。新引进欧奈科技、生捷科技等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高新企业,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实际利用外资7.66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00.75亿元,浙商创业创新实际到位资金78.07亿元。实现自营出口52.5亿美元。境外投资项目38个,中方投资额达7.5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各项指标均顺利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固定资产投资扎实推进。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8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3亿元,完成市下达计划的104.9%。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在奥体主体育场等大项目带动下,完成投资55.1亿元。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海康威视三期、阿里巴巴二期、网易二期等20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芯图科技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产业投资42亿元。不断加强工业用地使用和管理工作。实施技改项目29个,完成投资10.3亿元。安恒科技等9个产业项目摘牌,总用地面积195.25亩;全年出让经营性用地4宗196.90亩。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

商贸配套快速发展。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星光大道二期建成开业,宝龙城市广场、龙湖天街、喜来登大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开办冠一农贸市场,白金海岸和缤纷农贸市场成功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动漫节期间,美食广场引进国际及知名品牌商家37家,接待游客及消费者近13.5万人次。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全年开展各类展会80个,实现会展收入1814万元。商品房、二手房成交活跃,成交面积分别为55.61万平方米和54.86万平方米。 

统筹发展不断深化。积极推进村级三产留用地开发建设,新开工2个,竣工投用1个,在建7个,全年完成投资5.10亿元。组织申报现代都市农业项目9个,建立跨区合作生产基地20万亩。三街道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继续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682元,比上年增长13.0%。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全年个转企141家。落实区县协作资金4000万元,引导区内强优骨干企业向桐庐转移产业,转移达年产值8亿余元。扎实做好与贵州丹寨县、麻江县和重庆涪陵区对口支援工作。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创新投入持续加大。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占GDP比例13.3%。全年支出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9.83亿元,其中上级资助资金6.92亿元,全年列入市级以上各类产业资助项目达393项。初步统计567家企业税前研发加计扣除金额47.39亿元。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研发中心34家。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7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新产品产值率达到61%。

创新创业成果显著。107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首次认定67家,重新认定40家),占杭州市的22.5%,新认定137家“瞪羚企业”,15家企业列入省技术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名单,包揽前5强。全年专利申请总量首次突破万件,授权发明专利首次突破千件,实现“双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获奖项目创历年新高;新获中国专利奖6项,创历年获奖之最。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发布2项,制定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11项。新获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累计7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累计12家。

创新人才不断汇聚。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32万人。新增国家专家16人,累计56人;新增省专家16人,累计112人。新增国家”专家1人,累计3人;新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人,累计11人。组织实施两批“5050计划”,新引进留学回国创新创业人才310人,留学回国人才创办企业110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360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

创新创业氛围更浓。制定“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及产业发展等五个子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大众创新创业12条政策。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全区建有15家众创空间,列入杭州市第一批众创空间6家,其中5家被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管理。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5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各4家。承办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总决赛,斩获总决赛冠军,是全省获奖最多的区域。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实验区顺利获批,成立区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中国(浙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杭州高新区(滨江)分中心。

科技金融不断深化。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已累计阶段参股“滨江众创基金”、“贝壳基金”等9支,区财政出资1.79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近20亿元。设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功能,金融信息服务公共平台(路演中心)基本建成。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9家,累计拥有上市企业3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2家,上市(挂牌)企业数和募集资金额均位居全省前列。50家企业与券商签订新三板辅导协议。4家小贷公司全年累计贷款28.73亿元。

(三)产城融合全面加快推进

“五大平台”加快建设。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成功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和第九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动漫博物馆进入主体钢结构施工,湖区整治一期绿化提升工程已完工。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幕墙工程全部完工,网球中心提前开工,环境整治全面启动。物联网产业园城市规划进一步优化,智慧之门等6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园区环境整治有序推进。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北塘河畔公共文化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一期主体结构。智慧新天地核心区域农转用申报基本完成,“六横五纵一堤二河一绿”基础设施全力推进,滨水景观带及闻涛路竖向设计全面完成。

特色小镇初显成效。按照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的规划建设要求,通过谋划产业定位、挖掘文化内涵、导入特色项目和聚集创新资源等具体措施,规划编制了物联网小镇、创意小镇建设方案,积极申报省、市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物联网小镇和创意小镇已列入杭州市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计划,并已顺利通过省级第二批特色小镇现场评审和专家答辩。

“三改一拆”强势推进。完成旧住宅区改造32.35万平方米,旧厂区改造35.51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50.78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340%、355%、254%;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140处共115.49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31%。全力推进整村、连片征迁,全区签约3503户,完成交地3384亩,完整有效征迁项目63个。上报新增建设用地项目36个、用地面积902亩。办理建设项目供地39宗,用地面积1178.84亩。

“五水共治”成效显著。深化“河长制”工作机制,着力推进“清三河”、“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年安排“五水共治”项目128个,已完工74个,在建28个,累计完成投资额7.24亿元。滨江水厂二期基本建成,华家排灌站建成投用,浦沿排灌站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官河、长河整治工程全面竣工验收,沿山河东段、汤家河、华家河整治工程基本完工,完成太庙桥河等3条(段)河道黑臭河治理。完成14个农转居小区(苑)截污纳管工程,完成14个易积水点改造、180公里的雨水管网清淤和封堵清除工作,全区排涝能力进一步提升。

智慧城市稳步实施。编制完成“智慧滨江”基础云平台规划,首个综合政务云平台系统启动,滨江无线WiFi已覆盖区内重点区域,二期扩面工作正在进行前期调研。“智慧社区”完成试点并面向全区推广。开展“智慧医疗”试点,建设移动健康应用APP,建立与区内省、市医疗机构合作机制。启动“智慧教育”专网和无线覆盖工作,市智慧教育示范学校达6家。集公安、城管、交警、消防等于一体的“智慧城市”综合协调指挥中心建成投用。启动开展“智慧能源”在线监测,推进节能降耗和能源消费管理智能化,已入网企业24家。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开工建设西兴互通立交、地铁四号线滨江段4个站点,完成地铁五、六号线社会风险评估和岩土工程详勘,西兴互通立交建成通车。新、续建道路44条,完工20条。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条。新建公共自行车服务点55座并投入使用。围绕地铁站、商业中心等重点区域,新建公共停车场(库)3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32个。加快完善电力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彩虹变、奥体变建成投用,之江变、江一变、永久变分步扩容推进中,白马变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积极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综合整治,开展倾倒渣土、违法广告等10项城市环境秩序治理,加强城市“五化”管理,全面建设美丽滨江。完成路灯智能化监控与节电改造,全年节电278万度。实施钱塘江南岸、时代高架、江南大道和西兴立交亮灯工程。对滨盛路等11条道路绿化进行整治,江虹路绿化改造工程获省、市“优秀园林工程”金奖,全年新增绿地30.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严控新建涉气项目,服务行业做到清洁能源使用率100%。加大扬尘防控执法监管,推动实施废气整治项目。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25天,较去年增加59天。预计全区万元GDP电耗下降4.15%。88个城市生活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处置。

(五)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不断提升。学校建设加快推进,闻涛中学等1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竣工并投入使用,缤纷小学工程进展顺利,钱江实验小学、滨和中小学等6所学校开工建设。合作开办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武林门儿童之家幼儿园,填补了全区高端民办资源的空白。引进优秀教师288名,拥有省特级教师7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省教坛新秀12名。新增杭州市甲级幼儿园6所,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98%。中考成绩上新台阶,第一批重高上线率首超全市平均水平。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招生工作平稳有序,招收一年级新生3816人,幼儿园小班5102人。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完工启用,滨江图书馆试运营,区体育馆主体工程结顶。新建(改造)社区文化活动场所5个,新设社区文艺培训点10个。组织各类文化活动107场,放映电影1080场。开展“文艺大课堂”进社区活动,组织培训750堂10300人次。积极引进长三角地区管乐大赛。承办2015年全国排舞联赛总决赛、杭州马拉松滨江段比赛、举办区第三届社区运动会等比赛。新建(更新)健身苑点48处,新增室外公共篮球场地2处。以网吧、校园周边、网络环境和违禁出版物为重点,开展“清网”、“护苗”、“打违”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检查经营单位974家。

卫生计生稳步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和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鼓励多层次、多元化办医格局,新增民营医疗机构18家。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全年签约39804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服务人次达196万,比上年增长12.3%。取缔非法行医点16家次,全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无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报告。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评任务,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和浙江省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强化计生服务和管理,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养老事业持续完善。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养老工作政策体系。“阳光家园”社会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元墅西兴老人公寓作为我区首家医养结合的“公建民营”项目正式营业。新建1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为5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备康复运动器材。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受益老人3084人。为3892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积极探索智能定位、智能看护、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智慧应用。为4500名老年人安装智慧老年人呼叫器;在社区推广“健康小屋”,不断完善“智慧养老”网络。

(六)民生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社会救助更加到位。深入实施第15次春风行动,提高帮扶救助水平,全年累计帮扶困难家庭1857户,发放救助资金953万元。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6548名高龄老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864名残疾人安装智能定位器并提供服务,发放各类残疾津贴和专项扶持救助资金1180万元。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安置工作,就业率93.5%。

就业帮扶更加有力。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188人次,其中培训失业人员1062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865人。新增就业岗位11568个,新增城镇就业6791人;帮助3465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其中拆迁户家庭981人。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退役士兵”、“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30场,3872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落实市区两级促进就业专项扶持资金702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99%,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新增社会保险开户企业4513家,职工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分别新增24836人、25391人和4509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全民参保入户登记率100%。新开工农转居拆迁安置房35万平方米,竣工23万平方米,交付25万平方米,安置1832户, 总证办理4783套。创业人才公寓二期998套5.68万平方米竣工交付,西兴区块公共租赁房完成主体验收,浦乐单元公共租赁房一期已完成65%的装修工程量。

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开展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排查仓库、冷库、水产品交易市场等79个,生产经营单位466家次,发现隐患全部整改到位。完成无证小餐饮整治241家,整治率93.41%。全年抽检各类食品1246批次,对不合格批次处置率100%。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53个社区设立食品安全信息员247名,完成28家大型餐饮企业和全部中小学食堂“阳光厨房”建设。完成对86家药品零售企业的飞行检查,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胶囊剂药品等专项检查,完成药械监督抽样110批次。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全区市场价格总体保持稳定。

社区治理水平提高。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重大涉稳问题项目化监管、包案责任制等防控机制,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事务综合调处体系,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880起。搭建区级“智慧社区”融合服务平台,并面向全区推广。加强“全能社工”队伍建设,185名社工获社工师资格证书。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进程,积极探索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新建社区4个。核拨年度社区运行保障经费1.07亿元。

平安滨江扎实有效。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年顺利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排查不稳定因素234件,其中化解121件,稳控113件,对78件涉稳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命案、五类案件破案率达100%,对46起重大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3%,协调处理欠款案件1435件。狠抓安全生产,签订区级安全责任制单位21家,督促落实二级责任制单位3296家。全面开展全区消防安全暨城中村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462次,检查企业1934家,发现各类事故隐患1696处,已整改1607处,停产整顿19家,罚款575.9万元。信访件反馈率、办结率100%,满意率99.6%。全年无重大不稳定事件发生,无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七)深化改革积极稳步推进

创新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三次创业”发展计划。实施跨境电子商务先行先试,重点在第三方服务平台、跨境支付、跨境结算上先行先试,我区累计跨境电商上线企业104家,完成跨贸出口额约2.73亿美元。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全市率先试点推行企业“五证合一”登记制度,央视《新闻联播》作重点报道,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推行“一照一码”改革,2015年09月28日以后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421份。探索众创空间工位注册试点,已登记众创空间工位注册企业78家。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成立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建立“区为主、市参与、省指导”的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机制。制定《聚焦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创新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列入国家高新区12个示范工程之一。

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实施智慧路灯、智慧河道、阳光家园等PPP项目。全力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行政事项清减率为59.8%。做好省市下放权力事项承接落实,职能转变成效明显。稳步推进物联网园区投资项目前置审批改革试点,促进园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推进浙江政务服务网滨江平台建设,全区16个部门共231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站式网上运行。新行政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为企业、居民办事提供“一门式”服务。

积极开展社会体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信用滨江”建设工作。全区已有22个部门分别在114类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出台《杭州市滨江区居住证持有人积分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发放《浙江省临时居住证》11926本,《浙江省居住证》631本,居住证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回顾2015年,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在省市的地位需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能级有待进一步壮大;二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经济发展过于依赖于个别大企业和大项目,新生力量要加快形成支撑力;三是产城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在生活配套、城市管理、环境整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快完善和提升水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步入“三次创业”关键期。面临全球经济整体“缓慢复苏+低速增长”态势,也面临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新兴产业诞生,是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期。国内环境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三期叠加”的巨大压力,转型升级更加迫切,经济增速继续换挡,2016年经济将有可能持续探底。“十三五”期间,是杭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处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的临界状态和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迈进的门槛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进入第一方阵,站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核心区“两区叠加”的新起点上,必须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区位优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十三五”规划以及奋力推进“三次创业”的部署,紧紧抓住G20峰会等重大历史性机遇,以创新求发展、以改革求突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以“实干苦干”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在适应新常态的同时,努力引领新常态。

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议我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

——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力争增长10%;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13%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自营出口力争增长8%;

——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

——实际到位内资76亿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能源、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2016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产业引领,进一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新优势

坚持高端产业引领。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实施“三次创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把握“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全力实施“一号工程”,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网络信息经济为第一经济,坚持产业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重点发展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互联网三大主导领域,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全省信息经济核心区、全国智慧产业集聚区以及现代高端产业引领区。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深化投资项目包案制度,实行一对一协调服务,建立难点问题交办制度、督查督促制度。全力推进已落点项目尽快供地,已供地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和在建项目早日投产,提升产业项目集聚优势。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争取全年新挂牌产业用地12宗以上,新开工产业项目15个以上,新竣工投产项目10个以上。加快奥体地铁上盖物业地块等经营性地块的招商、出让和建设。推动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力度。加快政府项目投资建设,全年安排政府投资70亿元,特别要着力推进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顺利实施。

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坚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领军企业“腾飞”计划、瞪羚企业“跃升”计划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起飞”计划,努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壮大一批瞪羚企业,孵化一批初创型潜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000家。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梯队,引进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优势新兴产业,形成大小相宜、优势互补、竞争有序、资源共享的产业生态集群,努力打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培育“互联网+”新业态特色楼宇,大力拓展产业发展平台。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继续开展“大项目招引推进年”活动,借峰会契机,紧盯优质项目,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及行业领先企业的优质项目。加强以企引企,力促产业链招商。主攻网络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领域,延伸招商产业链条。依托“五大平台”,共建联动招商机制,开展多元化招商。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做深浙商创业创新。全年新引进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不少于20个。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扩大进出口规模,力争自营出口增长8%。

加快商贸旅游发展。推进世茂中心、宝龙城、龙湖天街、鑫都汇、中赢康康谷等大型在建商贸项目的建设和招商。继续招引知名酒店、综合体经营企业、大型超市、知名品牌餐饮企业落户,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全区商业配套设施。新开业共联农贸市场,新建成晶都农贸市场。优化商品交易市场环境,促进功能拓展和管理创新。做好中国国际动漫节和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重大节展活动商贸配套工作。加强消费品质量监督和价格管理,营造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结合冠山旅游规划、西兴过塘行和长河老街保护规划,串珠成链,推进区域旅游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源支持和产业配套,支持传统企业利用存量资源建设科技园、特色楼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鼓励街道工业园区实施提升改造,实现“腾笼换鸟”。继续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加强村级“三资”规范管理。加快村级留用地项目落点和建设,促进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增长。推进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升级,完善设施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事节庆和社会化服务等项目的扶持政策。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在线监测,加大节能改造推广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二)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新环境 

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发挥科技引领新常态的核心支撑作用,为建设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注入新鲜活力。鼓励企业承接和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战略任务。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在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继续加大区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全区R&D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保持在13%左右。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雏鹰计划”企业和“青蓝计划”企业300家。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三次创业”孵化器暨众创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鼓励民间资本、中介机构、创投机构兴办创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大众创空间建设力度,构造完善的接力式孵化发展体系,形成全过程孵化链条。全年新建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10家,新增孵化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新增孵化培育企业300家以上。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创新优势,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机制,用好 “科技金融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扩大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强化完善基金运作机制,阶段参股基金5支以上。发挥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区金融服务联合会、深交所路演中心等作用,开发建设中小企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并购与重组。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力争全年新增上市(挂牌)15家。探索建立和深化与证券交易所以及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合作。深化金融监管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加快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实施人才特区提质行动,深入实施新一轮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5050计划”。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来区创业。深化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人才工作模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众创空间的整合和提升,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人才众创空间。大力培养国家百千万、省151、市131等创新领军人才。发挥“相约在高新”人才资源品牌效应,全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00场,引进各类人才2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3500人以上、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人,创业项目100个。打造具有“类硅谷”创业生态,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营造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生态。

统筹谋划综合改革。深化科技、经济等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解决自身创新发展的体制瓶颈,为全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落实下放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创建全市市场化引才育才改革示范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注册登记服务。深化园区“化零为整”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和监管,按照“应进必进”和入驻率达到95%以上的要求,确保省市下放事项全面承接到位。

(三)强化功能提升,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新发展

加快“五大平台”建设。奥体博览城全力确保完成G20峰会项目,抓好2017年全国学生运动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场馆建设。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加快推进核心区“二十路两湖一闸一河一公园”基础设施和动漫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智慧新天地全力推进“十横九纵一河一堤二绿”基础建设,加快沿江绿化景观工程,主干路初步建成,公共安全研究院等项目开工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完成园区环境提升工程,加快“智慧之门”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聚光科技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开工建设宇视科技等项目。互联网产业园加快推进北塘河畔公共文化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和核心区块道路、滨水景观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创建、谋划、培育”分类指导要求,规划建设融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多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鼓励小镇不断先行先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的打造,引进高端企业、机构、平台、资金、人才,演化催生一批项目,将特色小镇打造成我区未来几年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加快推进物联网小镇、创意小镇建设,做好上下对接、政策扶持和统计考核等,打造成浙江省、杭州市样版特色小镇。加快启动互联网小镇概念性规划,提早谋划智慧医健小镇等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和项目引入。

持续深化“三改一拆”。结合“两美浙江”、“美丽杭州”建设,按照迎接国际峰会召开工作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道路、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美丽滨江。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实施拆迁户家庭人员大病援助关爱行动,力争全年拆迁3000户,交地2500亩,力争全年完成拆违50万平方米,创建1个无违建街道,基本建成无违建区。加大对违建出租房整治力度,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加强大气污染整治,抓好“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深入开展 “四边三化”等区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进铁路沿线、道路沿线、沿江沿河环境整治。加强绿化建设,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全年扩绿30万平方米。

全力推进“五水共治”。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全面打通汤家河、长二河等断头河。巩固黑臭河治理成果,启动创建“清三河”达标区。推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力争全面消除河道沿线污水直排现象。对20条(段)道路全面实施雨水管网清淤而已封堵消除。加快推进铁岭和浦沿排灌站扩建工程建设,对太庙桥河、西兴后河2条河道实施生态治理。完成3条河道(段)的综保整治工程。加快实施老集镇、工业园区、农转居小区内部截污纳管,推进源头治理。对秋溢路与时代大道、江南大道与网商路、安业路与科技馆街交叉口3处积水点进行治理。全年计划实施“五水共治”项目61个。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地铁四、五、六号线、江晖路过江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做好过街通道、停车场、公交接驳站等配套建设。加快启动江南大道地下快速路和跨铁立交等工程前期。结合全国“海绵城市”试点方案,抓好相应工程建设。全年计划新建道路20条,续建32条,竣工15条(段)。新增(优化)公交线路3条。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25座,新增(更新)公共自行车1000辆;新建(续建)公共停车场3座,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600个。实施11条道路路面整治工程。加快电力、燃气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白马变建成投运,力争开工江虹变、浦沿变,分步扩容之江变、江一变、永久变。建成长河特勤消防站并投入运行。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城市街容管理的实施意见》,推进城管工作在执法体制调整阶段不中断、不松懈、平稳有序。加强工业企业废气管控治理,加大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控制PM2.5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加大对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企业的查处力度,加大企业违法成本。加强城市“五化”长效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应急攻坚能力,对地铁站口、医院、学校、超市等人口密集区域,加强交通组织和治安防控。完成全区主要道路标识标牌标准化改造。实施管理与执法联动,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节能等8大智慧应用项目建设,不断拓展应用新领域,努力建成杭州智慧应用先行区。加快政务服务网滨江平台建设,确保完成3个街道和社区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免费无线网络”工作,扩大覆盖范围,巩固网络性能。加快智慧教育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全力打造数字化智慧校园。重点推进智慧医疗在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流程、规范诊疗、医师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推进智慧城管在路面秩序、市政设施、河道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四)强化民生保障,进一步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新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编制区“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学校建设,新开工春晖小学、振浦小学等学校(幼儿园)4所,加快钱江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建设,启动4所小学(幼儿园)建设前期。确保丹枫实验小学和官河锦庭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创建市甲级幼儿园4 家。全面实施“教育国际化”,力争全区学校国际化结对率达5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探索学前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试点外来人员子女积分入学制管理,切实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提升卫计文体服务水平。滨江图书馆全面开馆运行,全面开通社区图书馆“一证通”服务。继续实施文化“个十百千万”工程,提升改造社区文化活动场所6个。继续组织“文艺大课堂”、送戏进社区、电影放映和长三角地区管乐大赛等文化系列活动。建设闻涛路慢跑道(骑行道)4.8公里,新建(更新)健身苑点32处,完成区体育馆建设。推进区公共卫生中心及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开展智慧医疗推广应用。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提高群众应急救护技能,设立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4个,开展救护员培训20场和普及培训25场,培训救护员600人次,普及培训8000人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农转非拆迁人员家庭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探索社会保障志愿者队伍,建立因病年老困难职工“邻里式”服务机制。全年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稳中有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加快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建设,确保新开工50万平方米,力争8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交付20万平方米,安置1200户,办证4700套。西兴区块公共租赁房10.4万平方米和浦乐单元公共租赁房一期6.1万平方米竣工。基本完成全区农转居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建成“阳光家园”并投入运营。为25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提高为老服务质量。推进“智慧养老”平台建设,结合产业优势,深化智能终端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方便。深化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不断提高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品质。

提高帮扶救助水平。提高救助标准,拓宽救助范围,积极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扩展,实现区内救助对象应助尽助。继续开展“春风行动”,为全区低保家庭购买人身意外伤亡保险。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托养康复等工作。为全区残疾人免费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为卧瘫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进家庭,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助困、康复、就业等实际困难。

(五)强化社会治理,进一步开创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推进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有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力争50%的社区搭建智慧社区融合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以社区公约为基础的社区自治规则,加强“全能社工”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规范有序做好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探索社区事务社会化管理,提升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构建大学生创业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精准化定位服务和技术支持,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创业贷款+创业培训、实用技能+创业培训”等复合型培训模式,提高技能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化数字就业APP服务平台建设,探索职业介绍新方法。拓展公益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帮助失业人员、4050人员、拆迁户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00人(拆迁户家庭不少于7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深化市场监管服务。强化食品安全治理,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新建中小学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100%,大型以上餐饮企业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45%。食品定量检测5.5批次/千人,其中监督抽检4批次/千人以上,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100%。建成并向市民免费开放8家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配合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推动食药智慧监管,建立完善药械电子监管等信息化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化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对商业贿赂、垄断与不正当竞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探索信用监管,整合举报投诉热线。加强重点特种设备监管,深入推进电梯安全整治,做好预警处置工作。

深化平安滨江建设。围绕全面保障G20峰会,全面确保G20峰会,进一步完善推进基层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开展“零发案”小区和“控案先进小区”竞赛活动。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化监管、三色预警等工作机制。加强“数字巡访”,加大公共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升治安整体控制力。推进基层和行业平安创建,深化“平安街道”、“平安社区”等活动,全面形成平安创建合力,全面建设“法治滨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深化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监管,切实维护良好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