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在杭州市滨江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杭州市滨江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不动摇,围绕建设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以“三次创业”为主线,以“七场硬仗”为主抓手,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全年目标任务。在浙江省县域经济30强评比中,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省第一。在科技部火炬中心7月公布的14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三。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预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05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列区(县、市)第一。其中工业经济增速较快,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745亿元,同比增长27.6%;规上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同比增长18.0%。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实现“六连冠”,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八年名列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287.2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9.4%。

新兴产业引领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和24%。其中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优势明显,实现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33%;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增加值870亿元,同比增长20%,占GDP比重达80%。在2017年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中,我区位列全省区(县、市)信息经济榜首。互联网小镇获批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物联网小镇荣获市级创建类优秀小镇称号;互联网小镇、物联网小镇双双列入省级首批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有效投资稳步推进。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8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区人代会确定的200亿元目标。其中50个项目列入2017年区级重大项目前期攻坚计划,举办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推进扎实有效。全年共有网盛、恒生三期等12个产业项目新开工,华信邮电、东信城三期、电魂一期等10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阿里巴巴二期、华为改扩建等22个省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115.6%。海康威视四期、华业控股等4宗产业项目新落地。

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7.59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02亿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72.9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1%、107.3%和110.4%。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9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人民币以上大项目21个。新引进城云视界、通誉科技、连通技术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进出口总体平稳,全区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00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自营出口额384亿元,同比增长7%。全年境外投资项目43个,中方投资额6.6亿美元。

商贸配套布局优化。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亿元,同比增长10.2%,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推进龙湖滨江天街、星耀城二期、鑫都汇等商业综合体开业,新增商业面积20万平方米。希尔顿欢朋等7家酒店开业,物美超市星光店等3家综合性超市开张。共联、晶都农贸市场开业。

腾笼换鸟转型提升。引导传统企业“腾笼换鸟”,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零地技改”,新备案技改项目19个,完成投资2.2亿元。鼓励和引导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工商注册登记,19个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取得合法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全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总收入42163万元。推进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5个项目开工,2个项目竣工,在建面积105.2万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950元,同比增长12.8%。

区域合作统筹发展。深入开展区县协作和对口帮扶,发挥产业优势,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移力度,全区实现产业协同资金5.8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阿尔法人工智能产业田园小镇项目落户桐庐,规划面积5.1 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0亿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地。做好与桐庐区县协作、淳安联乡结村,及衢州等地山海协作工程、贵州麻江县和丹寨县、湖北建始县结对帮扶工作,全年共安排拨付各类帮扶资金7378万元。

(二)创新驱动成效凸显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26626人,其中理工类本科及以上人员占70%。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540家。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人才示范基地建设,新增专家10人,新增国家创新创业人才2人,新入选钱江友谊奖1人。深入实施“5050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200人。新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124家。新增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争取杭州市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试点,建成启迪国际滨外创基地,已有6个项目正式落地。建成国际人才科技创新中心,实现与全球著名风投基金、孵化器及创新平台的“零距离”对接。

创新投入持续增强。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例12%以上。政府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创新人才引进和创业发展、企业研发及产业化、商贸服务和文创事业发展,全年共支出各类产业扶持资金29.83亿元,其中区级资金21.04亿元。建立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基金制度,推进重大项目招商落地、高端人才引进、前沿技术开发和研发项目产业化,目前共设立区阶段参股引导基金32支、专项合作基金2支,基金总规模63.97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1.8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2.12亿元。

创新成果更加丰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1家,累计398家(在册700家)。新增专利申请量14126件,列全市第一,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892件;专利授权量731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6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70件,继续保持全省遥遥领先态势。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4家;获中国专利奖8项,浙江省专利奖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项。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市级研发中心49家。新华三等10家企业荣登2017年度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单。

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加强企业上市指导、新三板企业培育和股权融资路演等金融科技服务力度,全年新增长川科技、纵横通信、百世集团3家上市企业,累计上市企业4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累计103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和募集资金总数位居全省前列;上交所杭州培训基地在我区落地并启用;组织全景网杭州路演中心举办各类路演150场。积极引导孵化器、众创空间稳步发展,新认定市级及以上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23家,全区新增孵化面积4.99万平方米。六和桥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正式启用。成功申报工信部芯火双创平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互联网产业园北塘河创新中心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及研究生院。

(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打造多维交通网。以构建交通主干网、理顺交通微循环为目标,加快为民办实事工程快速实施。全年新开工道路20条,续建道路32条,完工16条。地铁4号线正式运营,5、6、7号线在我区的11个站点全部开工。江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浦沿路改造提升工程和江虹路跨铁立交等项目开工。彩虹快速路滨江段隧道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江虹变、白马变、之江变(扩建)建成并正式投运。重点优化公共交通,编制出台《滨江区区域公共交通改革方案》,新增公交线路3条,调整优化9条,新建(扩容)25座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新增5座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2497个。

加快“五大平台”建设。白马湖生态创意城获得全省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入选单位(全国共10家);中国网络作家村落户白马湖,园区新引进文创企业108家;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和第十一届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智慧新天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支撑平台”项目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正式启动建设;新天地创新中心、工业遗址公园、沿江绿化景观工程开工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孵化器建设项目主体结顶;中国电信智慧双创示范基地、浙江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入驻;新开工建设项目4个,已落点产业项目25个,其中9个项目已建成投用;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17家。互联网产业园北塘河畔核心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北塘河创新中心竣工建成并引进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网易蜗牛读书馆、公交云等项目。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完成总包、精装修等预验收,网球中心决赛馆钢结构工程实现合拢。

全面实施全域景区化。以生态公园、广场绿地及居住片区公园等集中绿地为重点,着力建设“一环、六带”的网络状绿地系统。冠山公园一期10月底全面竣工开园。白马湖湖区二期开工建设,白马湖区域保护和建设完成整体规划,沿路沿河生态廊道随着城市道路建设和河道整治快速推进。在奥体区块和闻涛路沿线全力推行市政、保洁、绿化、序化、管网“五位一体”综合管养。全年新增绿地37.4万平方米,其中政府投资新增绿地26.1万平方米,社会投资新增绿地11.3万平方米。

强力推进“三改一拆”。确定“三改一拆”办公室实体化运作,制定出台《杭州高新区(滨江)“十三五”“三改一拆”行动计划》,明确“十三五”期间提前一年(即2019年)完成全区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任务,完成“无违建区”创建任务的工作目标。全年实现拆迁腾房3064户,企业拆迁115家,交地8090亩,4个社区完成整村拆迁。全区完成“三改”(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面积151.07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6万平方米。长河“基本无违建街道”、浦沿“无违建先进街道”通过预验收。

“五水共治”成效明显。开展全区劣V类水河道和小微水体排查,制定《滨江区劣V类水体剿灭行动实施方案》,落实“一河一策”水环境治理方案。全面推进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河网贯通等工程,新增污水管网7.81公里,建设雨水管网11.27公里,完成24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完成25条(段)河道的清淤工作;浦沿排灌站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完成陈家河等5条(段)河道综保工程,完成十甲河等4个“清水入城”项目,完成铁路河、四季河断头河临时水循环工程;杜绝污水直排河道,完成排污口整治129个。7个劣V类小微水体及12条劣V类河道完成剿劣任务,并通过省、市验收。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人才房保障力度,人才公寓三期(科创公寓)建成,西兴区块和浦乐单元公共租赁房项目共16.5万平方米完成竣工验收,创业人才公寓当年配租554套。加快农转居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6.63亿元,其中新开工92.7万平方米,竣工25.7万平方米,交付61万平方米,安置1450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高标准推进安置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基本完成火炬小区一期、二期工程,启动长江西苑、孔雀苑二期、新浦苑等小区环境整治。

(四)民生保障日臻完善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事业。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构建以阳光家园为主、街道养老机构为辅、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基点的“一主三辅多基点”养老服务格局,目前阳光家园正式运营,全区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共23家,试点缤纷小区托老园建设,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100%。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累计帮扶困难对象1416人,发放救助资金1347万元。全民参保入户登记率100%,户籍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3%。以本地户籍大学生为重点开展“家燕回巢”行动,聚焦3170名拆迁户大学生,构建实习实训、就业创业全过程指导服务体系,成功推荐就业799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7048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5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135人(拆迁户家庭10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4%。

全面打造多元教育体系。加快教育设施建设,钱塘实验小学等5所新建(扩建)学校投入使用;奥体单元小学及幼儿园等3所学校开工建设;长河小学白马湖校区等4所中小学、7所幼儿园完成维修改造。开办钱塘实验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和硅谷蒙学园等3所民办幼儿园,初步形成公民办互补、高水平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完善外来人口积分入学招生工作,全年576名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子女实现积分入学。引进优秀教师352名,全面启动“雁阵计划”,加强优秀教师的梯队培养力度,公派组织542位教师参加海外研修、杭州市新锐教师培养等培训活动。

大力提高文体卫生服务能力。区群文中心和滨江体育馆建成启用,滨江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主体结构结顶。开展“拥江发展 滨江廿年”、“滨江四季”文化演出系列活动,举办“杭州市第一届MINI创客节”和“最美樱花跑”、“朗诵者”、“草莓音乐节”等“此心安处是吾乡”系列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经典文化、非遗文化”进企业活动。建成彩虹社区等5个社区文化家园。“健康滨江”建设积极推进,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我区建立全省首个由浙大儿院直接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的区域儿科医联体。开展“全民学急救”应急救护培训,完成应急救护培训9976人次(其中红十字救护员1108人次)。

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力度。推进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积极打造集中统一、信息共享、功能完善的信息流转平台,完善网格员激励保障机制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城区创建,加大食品检验检测力度,抽检各类食品1971批次,总体合格率98.58%,处置率100%,风险监测189批次;全面建立生产企业电子追溯体系,创建品质食品示范超市和“三净四无五可”示范餐饮店,建成大型以上社会餐饮单位“阳光厨房”72家,全区38家学校食堂和4家公办养老机构全部完成“阳光厨房”建设。开展“浙江无欠薪”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劳动关系立体化防控体系。稳步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全区59个社区全面应用“智慧社区”平台,以浦沿街道东信社区为试点,积极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

创造良好稳定社会环境。全力打赢十九大安保攻坚战,积极开展市、区两级社会治安复杂地区挂牌整治工作,建立社会面防控等级响应机制,一级响应期间确保100%群防群治力量和50%警力进行面上巡防。开展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97件,重大涉稳问题项目化监管57件。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健全完善大型活动监管机制,圆满完成37批次重要警卫任务及动漫节、观潮节、全国学生运动会、文博会、马拉松、CBA联赛主场赛事等系列重大活动安保。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构建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工作机制,与27家单位及下属4573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全区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深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和重点行业监管,严厉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全年未发生消防、安全等事故,社会隐患突出问题有效控制。礼让斑马线等5项“文明提升工程”全面开展,社会文明秩序更加良好。

(五)深化改革走在前列

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并对外公开发布。扎实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在全市率先完成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等7个事项的“一事、一窗、一次”改革。增设邮政EMS窗口,实现“双向快递”服务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7*24小时“不打烊”自助政务服务,新设内资企业100%实现全程网上登记,全年免费证照快递送达4000余件。政务环境总指数61.32分,以远超全省平均水平11分的成绩排名全省第一。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全省一体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本)建设及应用,全面实现4个100%(平台应用、系统打通、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切实推进投资项目集中并联审批,加快推进投资项目集中服务区建设改造,全面实施由13个参审单位开展的方案模拟联合审查、方案和初步设计“二合一”审批,以及桩基先行施工审批,审批时间缩短至项目备案后4个月内,并在全市推广。在全省率先推行多证合一改革,共纳入“多证合一”事项17个、整合“证照联办”事项27个,受理多证合一业务7807件,实现一网通平台上自主申报和并联审批。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1+X”多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并全省推广,深化名称自主申报改革,实施全程电子化登记,开展住所登记申报制改革,推行简易事项即时办结,推广使用电子营业执照,新增企业8207家,同比增长18.3%,新增注册资本521.9亿元。推行“微信预约、快递送达”服务,扩大银企合作服务范围。健全三级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智慧社区”平台,已完成与省政务服务网对接的准备工作;三个街道继续推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

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政策引导效应,不断吸引银行、创投机构、担保机构、互联网金融等金融资源集聚,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作用,进一步强化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机制,深入推进阶段参股。建立与中国并购公会浙江分会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上交所杭州培训基地作用,深化金融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深化与杭州全景财经信息有限公司合作,推动与省股权交易中心战略合作,做好钱塘江金融港湾涉及我区规划的衔接。

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完善人才房供给政策,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和有特色的人才公寓,积极探索人才安居改革。逐步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在行政管理部门中推广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力度。逐步推进招生政策、办学模式、智慧教育、校园建设等教育领域改革。推行学校体育设施全面向社会开放等公共体育事业改革。出台农转居拆迁安置房总包代建管理办法和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意见,推进安置小区建设管理改革。推进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利用改革,积极争取省国土资源厅核准在我区先行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改革试点。

回顾2017年,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与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仍有短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能力仍需提升,新生力量要加快形成支撑力;二是城市化发展与建成“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仍有差距,人民群众对我区医疗、教育、交通、商贸等配套高端设施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三是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任重道远,在有效征迁、土地管理、环境整治、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仍需花大力气加以妥善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8年,是我区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定“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不动摇,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创新意识、实干作风,深入推进三次创业,全面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站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当好杭州拥江发展示范区,发挥好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好快乐创业、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努力使高新区(滨江)的综合实力、创新活力、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议我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

—— 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左右;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 自营出口总额增长5%;

—— 实际利用外资7.66亿美元;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 能源、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2018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国际化,引领创新型产业发展

发展高端优势产业,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把握“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机遇,大力促进网络信息技术跨界融合衍生发展,在现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抢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先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和文化经济,巩固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瞄准生物医药大健康、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打造智造供给、智慧医疗等产业基地,实现高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鼓励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新增科技型企业2000家。鼓励成长型企业发展,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加快成长型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深耕发展,掌握行业技术、市场、品牌等话语权,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实施领军企业跨越发展计划,支持领军企业衍生发展、跨界发展,做大做强。落实“凤凰行动”计划,围绕打造“百家上市公司”目标,加强上市后备企业梯队建设,加强与资本市场对接,做好企业上市服务,从企业融资、并购重组、扩大投资、用地空间、上市辅导等各方面给予重点保障。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三板挂牌15家,做大资本市场“杭州高新区”板块。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海外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树立国际品牌,从区内龙头企业成长为本土跨国企业。加大国际项目招引力度,吸引世界500强公司加大高新区投资,吸引跨国公司在高新区(滨江)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中心。

加快推进产业国际化,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促进创新要素对接平台国际化,发挥在国际化创新创业中的引领、枢纽和辐射功能,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支持企业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布局,加快聚集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创新要素配置、研发创新、资本运营、市场拓展、知识产权、品牌运营等国际化,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推动国际互认、开展国际知识产权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经验交流与资源对接;支持企业跨国投资。

(二)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全力践行“滨江就是一个大孵化器”,支持孵化器产业平台、孵化器众创空间集群发展。实施众创空间提升行动,加快杭州创业大街、海创基地、科创中心三大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推动“六和桥创新创业生态港”资源整合和整体对外。鼓励特色小镇不断先行先试,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的打造,引进高端企业、机构、平台、资金、人才,演化催生一批项目,将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创意小镇打造成我区未来几年创新创业的主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壮大省市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产业联盟、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0家。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紧盯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宣传和用好人才新政30条,加大国际引才力度,积极推进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试点建设。鼓励专业机构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吸引人才,继续建好海创基地和国际人才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与北航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北航杭州研究生院建设。鼓励企业引才育才,支持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柔性引进海外工程师和外国专家。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优化人才精准服务,营造尊才爱才氛围。深入实施“5050计划”,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5万名,其中海归人员1000人,创办“5050计划”企业100家。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实施新一轮“1+X”政策,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产业扶持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全社会研发(技术)中心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孵化器建设等创新要素投入力度。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占领技术高地,引领和支撑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力争突破7000件。

深化科技金融服务。鼓励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参与并购重组,打造一流的上市服务体系,力争8-10年新增60家上市公司,实现百家上市公司计划目标。进一步发挥区创业引导基金的作用,贯彻落实区《关于建立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基金的实施办法》,加强和规范基金业务运作,安排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基金10亿元,形成阶段参股与战略合作、引导与扶持相互补的格局。鼓励创投机构入驻我区开展投融资业务,鼓励银行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支持企业发行“双创债”。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制度,通过采用“战略合作”、“直接投资”、“子基金”等模式,推进前沿技术开发和研发项目产业化。加快推进时代高架两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特色小镇,努力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创新基地。

(三)推进全域景区化,争做杭州拥江发展示范区

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水平管理,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着力完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着力预防“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城市化、全域景区化。在关键节点位置打造地标性建筑,建设完整的江边风景带,修改完善天际线设计,主动融入钱塘江两岸整体发展大势。积极推行“河+湖+公园”的新模式,建设生态化、人性化、可进入的绿地景观。加强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围绕“洁化、序化、亮化、绿化、美化”的工作目标,提升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江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萧闻路、跨铁立交以及白马湖路等城市道路建设进度。全力以赴配合做好地铁建设,全面推进地铁5、6、7号线施工。强力推进完善白马湖、智慧新天地、奥体、物联网、互联网等区域路网建设。按时完成公共自行车新增、公交线路新增优化和停车场建设等民生重点任务,全年目标新建公共停车场3座,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加大道路及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外文引导,逐步实现重要场所、公共区域国际化标识全覆盖。不断提升全区商贸旅游配套设施的规模和档次,加快形成商业综合体、大型超市、社区商业服务、农贸市场(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合理布局的商业服务网络,让更多人消费在滨江。

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加强河道生态化治理,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打造“见绿见景见水”的亲水型河道。继续强化河长责任制,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和异常排口长效治理措施,确保无污水流入河道。继续完善雨污分流改造,从根源上减少污水量。统筹规划全区管网建设,提升水系沟通能力。加快污水分散处理进程,争创污水零直排区,加快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建设,减轻污水管的运行压力。注重河岸沿线景观整体性配置布局。加快白马湖湖区二期、冠山公园,及物联网小镇核心区景观轴设计和建设,打造地标性城市绿地公园景观和钱塘江畔最具特色、最为叫好的一线景观。加快智慧城管系统的应用,实现“人防+机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全面抓好拆违安置。进一步加强土地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加强防违控违工作,对新增违法建筑“零容忍”,坚决实行即查即拆。明确规划保留区块,制定拆迁时间表,实现整村拆迁、整村腾房,一户不留,长河街道和浦沿街道进一步加大清零扫尾力度,确保完成“拔钉清零”,实现完整交地目标。加快拆迁安置,助力征迁,全年安置房建设力争开工100万平方米,竣工34万平方米,安置1500户。加大老旧安置小区提升改造力度,完成长江西苑、孔雀苑二期、新浦苑、滨康二苑4个小区(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

(四)统筹社会民生事业,建设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在重点城市和院校建立“校园人才驿站”和“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组织“高新企业开放日、滨江生活体验时”活动,吸引人才来滨江就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家燕回巢”行动,为拆迁户家庭人员提供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打好社保民生“组合拳”,深化参保提质扩面,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保持参保登记率100%。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试点区建设,构建和谐劳动新格局。加强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制定2个敬老院易址方案,新建(改建)3个街道级照料中心,其中1个配建托老园微机构。

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开办浙大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滨江实验小学,完成春晖小学工程,加快奥体单元小学及幼儿园、江南单元小学及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开工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扩建、浦乐单元小学、振浦小学等6所学校及幼儿园。加快国际学校建设,实施杭州国际学校改迁建。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入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交流、家庭互访等教育国际化十项行动。全面推行“雁阵计划”,加快海外研修基地建设和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分步落实中坚教师学科研修班工程,大力培育名师名校长。试点推广免费课后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和室内体育馆对外开放。

深入开展文体卫事业。做精做靓滨江文化,继续开展“千堂万艺”文艺大课堂项目,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广场(公园)建设,提升“滨江四季”系列演出品质,办好音乐节、合唱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加快奥体网球中心决赛馆建设和按期交付,确保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的顺利进行。推进健康滨江建设,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域儿科医联体全覆盖。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继续做好0-3岁人口早教和青春健康教育,创建省级三优指导中心示范点。加快国际医疗体系建设,推进浙二滨江医院国际医疗部建设,加大省儿保国际医疗保健中心建设推进力度。区公共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加强疾控实验室建设,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

深化平安滨江建设。抓好公共安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完善大型活动监管机制,探索建立大型安保市场化运作机制,坚决保障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重大活动赛事及重大会议期间的安保维稳措施。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巩固提升危化、标准化、社会化、网格化“四个化”,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警示通报、诫勉谈话、“一票否决”等制度。强化食品、药品及特种设备的安全治理和监管,确保全区食药及特种设备等民生事项安全。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信访工作,提高社会和谐度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全面创新改革,凸显体制机制新优势

推进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创新改革。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调整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探索产业项目供地模式、建设模式和分割转让模式创新,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业综合体开发建设改革;推进“研发总部+生产外移”的新思路,强化与周边区域合作和产业合作,完善城市工业发展模式创新,破解产业做大做强的空间制约问题,建成全省高新产业的重大集聚区。

推进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改革。建构形成从企业培育到产业化及上市的全产业链、全过程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开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先行先试,建设技术创新和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科技园区一站式服务体系及产业孵化培育全程式支撑体系,破解产业创新服务不配套不健全问题,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生态体系。

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改革。建立科技创新产业扶持基金,探索战略合作、非同股同权、同股同权合作基金等新模式;建议支持国家创业投资优惠扶持政策在滨江率先落地,探索设立国家级创业投资综合改革试验区;出台鼓励金融服务企业集群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快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特色小镇,破解“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问题,建立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深化人才国际化机制创新改革。设立海外招才专项基金,建设国际人才科技创新中心,深化推进国际创新孵化器建设,突出招引集聚国际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安居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加大房租补贴力度,加快人才专项房投放进度,加快落实新建商品房项目配建不少于5%人才专用房;加快推进杭州国际学校、国际社区、国际医疗体系建设,完善国际人才居住生活环境体系建设,解决好“人才怎么来、怎么留、怎么用”问题,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创新高地。

推进企业上市支持政策创新改革。创新性贯彻省委、省政府“凤凰计划”,研究出台滨江百家上市公司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简易流程和标准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积极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革,大力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全面落实上市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探索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绿色通道试点,实现百家上市公司计划目标。

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将土地整治与城中村改造有机结合,创新土地复垦政策;将复垦耕地与城市零星农用地进行置换,创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为生态建设需要的农用地实施征而不转,在依法办理征收手续后按国有农用地实施管理和利用,创新土地征转分离政策,解决好人与生态和谐、城市土地碎片化问题,打造全域景区化的美丽科技新城。

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创新改革。加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争取直接推荐我区企业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和省级专利奖申报权限并增加推荐名额;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滨江分中心建设,争取杭州知识产权法院(庭)落户滨江,保护中心滨江分中心,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问题,建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行政服务中心为载体,推进办事事项集中办理、受办分离改革,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加速推进企业数据共享应用,打造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务服务综合体;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多证合一”试点,深化“一照一码”应用,推广“商事登记一网通”应用,做好“1+N+X”改革;大力推广全程电子化登记和无纸化登记、试点区域住所申报制登记、探索电子档案;开展“一门式”集中受理,深化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改革;推进政府专业聘用人员人事化制度创新,打造复合型高素质专业的年轻干部队伍,破解“创新活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建设政务环境最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