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市“双减”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结合滨江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建设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健康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下决心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设美好教育新高地。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
2.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3.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
4.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逐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三)工作目标
2021年,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推进课堂与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任务更好地回归校园;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建立完善的课后服务体系;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达到100%,并建设“数智治理校外培训”平台,加强过程监管;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2022年,学校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对每一所培训机构实施精准性分类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基本消除,迭代升级“数智治理校外培训”应用;持续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相应精力负担。
2023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行动”成效显现,努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协同育人机制得到良好保障;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具体任务
(一)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1.促进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全域义务教育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实行“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行动”,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2.基于五项管理确立学校教学新质量观。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能力。牢固树立“课堂第一”的教学质量观,优化课堂学与教方式。
3.完善分配生制度、改进教学质量检测方案。结合上级教育部门普通高中分配生制度的改革,区教育局要以五育并举为原则,指导好各初中学校重高分配生制度的改革,统一拟定分配规则,规范各学校加分内容。
4.优化学校高质量评价体系。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高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常态化“双减”督导制度。
(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5.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各中小学要制定、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制度,校长为作业管理第一责任人,鼓励各校积极探索作业管理新机制。
6.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小学落实“周三无书面作业日”制度;学校要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7.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区教育研究院教研体系和蹲点调研主要内容,指导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8.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要求各学校每天设置不少于1节作业整理课,教师要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9.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及时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三)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10.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11.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
12.拓展课后服务渠道。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或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也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13.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利用国家和省市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14.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将在2021年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15.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设“数智治理校外培训”,加强过程监管,督促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教材管理办法。
16.强化常态运营监管。通过“双网格员”制(社区监管网格员和专业监管网格员)和“三色分类图”做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动态“黑白名单”制度。
(五)关注家校社协同育人,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17.引导家长关注家庭教育品质。学校要引导家长做好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提倡每个家庭“每天不少于半小时亲子时间”“每周和孩子一起运动锻炼”,增强家庭成员责任意识。
18.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利用滨江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整合全区各类教育资源。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源平台,为学校、家庭、社会开展协同育人活动提供各类资源信息。
19.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各类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育人理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营造社会良好育人氛围。
(六)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20.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区教育局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教育教学监管,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工作,指导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多一些关怀教师举措。街道及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起责任、抓好落实。
21.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参照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
22.做好培训广告管控。要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23.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24.关注“双减”延伸治理工作。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机制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区“双减”工作专班,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及时研究解决“双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二)强化部门联动。注重“双减”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在专班的统筹协调下,加强横向联系沟通,及时会商“双减”工作中重大问题,提出对策。
(三)加强风险管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工作,认真做好分析研判,制定风险防范预案,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涉校外培训的舆情、信访投诉及各类矛盾问题。
(四)加强监督和宣传引导。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纳入对区各相关部门的考核。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教育“双减”工作领域改革的各项举措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