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数字化专班公布了31项区县数字化改革门户集成优秀应用案例,滨江区上榜2项,其中“知识产权一件事”门户获浙江省数字政府优秀应用场景。

“知识产权一件事”门户应用场景旨在打造全省集聚程度最高、服务范围最广的,以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应用场景,是一站式的确权、维权服务窗口。平台将专业、复杂的知识产权申办过程进行简单化、流程化梳理并提供入口,降低权利人申请的成本和时间;提供知产服务中高频查询及应用服务,帮助用户对权利进行评估和明确其法律状态。在知识产权保护环节,为用户提供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司法保护多种途径,提高维权效率。

应用场景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为用户提供全链条、全门类、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

一、系统集成(驾驶舱接入)

从创新滨江全景洞察我区专利拥有量、创新要素分布、数字经济专利增速、重点产业专利结构分布、对滨江影响最大的国家及创新策源地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助力区内企业知识产权理清无形资产,明晰创新路径。

二、指标提炼和数据穿透

截至目前,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776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达11710件,有效注册商标达132333件,均位居全省前列。

2021年,27家企业入选浙江创造力百强企业并包揽前七。截至目前,我区新增10家上市企业,累计拥有上市企业63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65项,其中金奖2项、银奖4项;累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4家,居全省第一;累计拥有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0家,居全市第一;1月-11月,全区新增专利授权量16046件,同比增长35.0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642件,同比增长64.44%,均居全省第一。

三、流程再造

2019年以来,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启用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一家,拓展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商标局商标受理窗口、版权局版权服务窗口、监察办公室等26家公共服务机构,解决了知识产权业务受理层级高、地点分散、流程复杂等问题,实现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跨事权协同,从以前的“多地跑”变成现在的“一楼办”。今年,中心共办理各类知识产权业务20万余件,其中商标窗口业务量在全国255个窗口中排名第四,浙江省排名第一。

四、多跨协同和数据协同

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与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新闻出版局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区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合作办法》,与中国(杭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合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五、成效展示和应用推广

线上打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国产业知识产权数据中台,开发全球产业科技发现与科创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政策、服务、监管方面的供给与创新主体在创造、运用、保护方面的需求实现了高效匹配,形成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六、制度创新

修订并发布了3.0版知识产权产业扶持政策,区管委会、政府每年提供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知识产权产业扶持,加强系统引导,鼓励国内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

从服务范围、人员要求、场所和设施要求、办理方式和评价及改进等方面对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进行规范,发布市级标准DB3301T 0345—2021 《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