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找差距、补短板,挖潜力、强优势,促改革、惠民生,力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实质性进展,努力为滨江市民提供优质、均等、普惠的全生命全周期卫生健康和文旅体公共服务。

一、努力确保实事工程贴近民意

1、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开工建设浦沿街道生命健康医疗养护综合体(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启用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区。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设置智慧云诊室6个,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AED200台,开展急救技能培训200场。

2、强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建成婴幼儿规范化实训基地1家,新增婴幼儿成长驿站10个,新增托位500个,每千人拥有托位数达到4.0个,组织育儿课堂不少于100场次,为特殊婴幼儿家庭提供入户式指导服务。

3、加强文体惠民。提升改造城市书房不少于7家,新建硅谷书房3家,新建智慧借阅点10个,完成江南体育中心提升改造项目,新建市民球场2片,改建健身苑点9处。成立区全民健身指导团队,成立街道全民健身指导组,举办全民运动会,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50场,开展全民健身培训不少于30场。

二、扎实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1、守牢安全底线,慎终如始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聚焦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环节,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强化疫情分析研判,组织属地高校、医院、疾控等专家,科学开展分析、动态评估,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发挥“监测哨”作用,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强化人物环境同防,严格实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确保闭环转运措施落实到位。强化能力储备,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区域管控、流调排摸、核酸检测等不同场景的培训演练。强化疫苗接种,合理设置接种点,规范疫苗储运、接种和信息报告,提升接种服务能力。

2、着眼长远发展,努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根基。一是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继续深化市区预共体建设,打造区县领先疾控实验室。充分利用全社会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资源,与省市医院、第三方监测机构合作,推动形成功能互补的全区实验室检测网络。加强与属地高校合作,组建一支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备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建立多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进健康大数据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提升公共卫生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提升与建设优化。加快浦沿街道、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合理化布局全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推进站点标准化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互联网”发展,开展面向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健康照护、药品配送等智能化服务。深化与浙医二院、浙医儿院、市三医院的医联体合作,推进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为基础,区域性优质医疗资源为支撑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做实分级诊疗制度。深化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中医药实训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启动智慧云诊室进园区进社区项目,筹建6个以上智慧云诊室,开通智慧卫健服务、远程诊疗和自助配处方药非处方药功能。三是提供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以糖尿病、高血压、癌症、脑卒中等疾病为重点,加快推进医防融合的疾病综合防治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感受度。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强化重点人群高危行为干预和随访,提供精准化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聚焦“生命全周期、健康全周期”,持续加快推进育儿友好、老年友好社会建设,完善视觉、口腔健康服务管理网络,实施“一老一小”明眸皓齿工程。深化健康滨江建设,推进社区、企业、单位、学校、家庭等健康“细胞”工程,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人群,提高全社会健康管理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卫生监督综合监管建设,实施口腔诊疗机构智慧监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全覆盖应用。加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在全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AED200台,开展AED使用及相关急救技能培训200场。

3、满足多层次需求,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区域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更新与提升计划”,支持对公共空间实施文化“微更新”改造, 推进企业文化分馆建设,新建、改造一批社区、企业、园区图书馆,铸造“硅谷书房”品牌。发展非遗传承教学基地, 保护一批具有滨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一批城市文化景观,彰显滨江文化独特魅力,不断增强群众对滨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二是释放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活力。加快建立公共文化资源网上共享、活动网上配送、高清网络直播的菜单式服务机制,打造一批云阅读、云展览、云演出、云培训、云讲座等沉浸式全景在线公共文化产品,形成“线上”+“线下”文化服务互联互通。持续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和文化标识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区级星级文化团队,激活基层文化资源要素。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赋能行动,深化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快滨江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广“码上借阅”“为地球朗读”等服务模式,大力推进“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进社区进家庭。三是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优化城市旅游新空间,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深入挖掘浙东唐诗之路、运河源、官河文化等滨江本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布点旅游驿站、骑行驿站和浙东唐诗之路寻迹展示馆,发掘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新企业文化旅游品牌。

4、推进亚运靓城,努力建设全民健身活力城区。一是增加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设施。按计划有序推进滨江区体育馆建设,开展滨江区体育馆后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提升体育场馆运营效率。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多样、便民利民的体育建设设施,拓展市民体育活动空间,新建健身步道4条(全长4公里),市民球场2片,市民健身苑点9个。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等便民开放,拓展市民体育活动空间。二是提供专业高效的科学健身指导。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库,丰富体育指导服务项目和内容。创新全民健身智慧服务,推进全民健身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探索设立“健身云课堂”,开展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科学健身指导。构建覆盖社区、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进“体卫融合”发展,引导市民广泛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生活的理念和习惯。三是开展丰富多元的体育赛事活动。全力以赴做好亚运赛事服务保障工作,办好区全民运动会,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元的体育赛事活动。全面深化“体教融合”,鼓励青少年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推进“校园足球”建设,继续实现青少年足球水平在全市保持前列。

三、坚定不移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

2022年,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2022年党员教育的重点,持续深入抓好全系统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二是持续加强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工作规则、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医德考评等制度,严格执行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深化卫生系统行业党建,培育行业党建示范点,弘扬医务人员“救死扶伤、为医精诚”的行业核心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切实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着力加强作风建设。坚决落实八项规定,整治“四风”问题,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在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落实计生政策、丰富文体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以扎实的工作取信于民、惠及于民。四是始终加强纪律建设。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全力支持区纪委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组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社发系统的违纪违法案件,开展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革命传统与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