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委员:
您在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滨江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为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建设城市无障碍环境,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老弱病残社会特殊群体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城市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2022年9月杭州市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10月将举办第4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两个亚运”现已进入了杭州时间。滨江区作为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主会场,正在全力以赴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实现“两个亚运、同样精彩”,向世界和亚洲展现杭州市滨江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独特韵味和别样精彩。同时开展滨江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也是为滨江区3519名残障人士带来生活的福祉。
一、所做工作
从2020年8月以来,滨江区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建立领导小组,引进专业技术力量。为加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我区建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高效科学推进我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通过聘请无障碍专家及市政类专业人员组建了无障碍专班,由无障碍环境建设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成员单位和相关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人员进行无障碍建设技术培训。
二是全区各相关部门、街道和单位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负责人和联络人,通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网络;通过确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了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无障碍办具体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是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滨江区“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滨江区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考核办法》和《规范滨江区新(改)建项目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相关文件,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督查排位机制,队伍培育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长效管理机制等项工作机制,通过建章立制确保三年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得到落实。
(二)全面开展排查,提高整改覆盖率
我区根据市下发涉及滨江区的5685个无障碍问题清单,认真做好梳理归类,按责任划分任务,共涉及14类问题、30家责任单位的无障碍问题清单,一一落实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自加压力,区无障碍办积极组织各单位进一步开展无障碍设施问题的自查工作,2021年我区自查问题累计2763个,2022年针对重点区域自查问题325个。各成员单位在区无障碍办的指导下,认真落实整改工作,每周上报无障碍环境建设整改进度表。为压实责任,我局无障碍办人员对市政道路、公共厕所、体育馆、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各大银行、医院卫生院(包括在滨江区的省级医院)、公共服务中心、公园景点、影剧院、图书馆、停车场等无障碍设施整改重点、难点上门悉心指导。截止到2022年3月底,对整改不力、整改错误的单位已下发整改通知书59件,我区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坚持专业化指导,提高整改完好率
相对其它城区我区无障碍问题点多、面广,整改量大的特点,通过发挥我区拥有国家级无障碍建设专家的优势,培养出一批以区无障碍专班人员、成员单位联络员为基础的滨江区无障碍建设专业化团队,深入开展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对重点、难点的场所、路段进行攻坚克难,一点一策,解决卡脖子难题和疑难杂症问题,发挥好专业化指导作用,提高整改质量。到2021年底,我区已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无障碍问题和2021年的自查问题,在全市多次检查考核中,名列前茅。
在抓好减存量问题的同时,我区严格控制新、改、扩建项目无障碍设施问题的增量,确保“零增量”。由区无障碍办督促与指导,在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要求项目相关单位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认真落实;区无障碍办和区住建局、各建设单位严审把关。在施工过程阶段,区无障碍办更是深入现场讲解指导无障碍建设技术规范。在施工验收阶段,根据国家无障碍建设规范,由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无障碍办、区残联和各建设单位参加验收工作,复核无障碍设施落实情况,并邀请残障人士对新建项目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体验,查找问题,避免再出现这边在改造错误的无障碍设施,那边仍然产生错误的无障碍设施。为此,在杭州市无障碍办对我区新建项目的检查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做好“红色阵地”建设,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筹备工作的冲刺年。为积极贯彻落实“民呼我为”主题活动,解决特殊人群“难点”、“痛点”问题,让全社会积极、平等、安全参与重大主题活动,滨江区无障碍办持续开展“红色阵地”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8个红色阵地无障碍设施均已完成整改,辖区内街道级以上的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在市无障碍办的专项检查中获得合格率92%以上的佳绩。
(五)抓好信息交流无障碍,体现城市温度
2021年以来,滨江区把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工作作为全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区、街道、社区三级层面,针对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窗口、图书馆、医院、公共厕所、银行等对外服务点位分批次、分阶段开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推进工作,以满足各类残障人士信息交流的基本需求,方便、快捷、无障碍地交流和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在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区涌现出一批信息无障碍的示范点。政务办事条线,滨江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对标“亚运核心”高点定位,紧扣“亚运靓城”契机,积极打造无障碍政务服务环境,系统提升信息交流无障碍水平;市政条线,开展“无障碍环境一张图”建设,通过高精定位、全景拍摄等多维度,对全区范围内已整改好的道路进行系统数据采集,构建无障碍数字底盘;环卫条线,10个星级公厕的无障碍卫生间安装语音提示系统,通过人声引导系统,语音播报卫生间内设施情况和位置,使盲人在无障碍公共卫生间内,能独立、迅速、准确定位和使用;文旅条线,滨江区图书馆创建了“盲人阅览区”,专为盲人读者打造的《听世界的心跳》有声听书墙,秉承“让阅读有声音”的初心,致力于为盲人读者提供更丰富、便捷和人性化的有声阅读服务;卫健条线,滨江区冠山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导医台初设“智能预检分诊”机器人,建成智能慢病一体化诊室,提供远程诊疗和转诊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家门口的专家资源”。
二、下步思路
为切实保障亚(残)运会顺利召开,我区在将在下阶段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完善充实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一)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建设
我区奥体中心、滨江体育馆“最后一公里”两个体验区涉及21条道路,350万平方米,今年3月再次全面梳理了场馆周边、亚运通勤道路、涉亚酒店、景区等重要场所存在的无障碍问题清单,并将问题清单交办给相应建设主体在建设中予以整改,完善了“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及其它重要区域的建设内容。
(二)服务好“一馆一方案”制定
我区无障碍专班人员已先后检查了3个亚运场馆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并与场馆负责人就无障碍改造方面的问题做好对接,做好“一馆一方案”相关服务指导工作,以高标准严要求指导和督促亚(残)运场馆的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工作。
(三)开展国际化标识的建设
区国际化标识的建设整治工作由我局牵头,在今年五月底前,全区成员单位将共同把滨江区的各类标识标牌包括无障碍标识标牌按《杭州城市国际化系统导则》的要求进行整改,营造国际化人文环境。
(四)落实严控增量、化解存量
严格抓好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施工、验收环节,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新增无障碍设施符合规范标准;落实整改销号工作,消除无障碍设施存量问题;将市民热线电话反映的无障碍环境问题、数字城管采集问题一并建立无障碍环境负面清单,做到实时上报、限时处置、反馈销号,形成问题发现—整改—反馈的闭环处置机制。
(五)推动优化信息交流环境
拟以亚(残)运会场馆所在区域为重点,积极推进比赛场馆、公共厕所等重点公共服务场所的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让残障人士等享受高科技带回来的美好福祉。
(六)建立队伍培育机制
积极培育“三支队伍”,即无障碍专家队伍、专业队伍、社会督导员队伍。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加入社会督导员队伍,动员全体市民作为志愿者参与社会督导,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维护亚(残)运会带来的福利,维护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5月18日
联系人:谢德林 联系电话:86519509/1333571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