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旧改办(市建委)发起的2021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评选经全市各地自评申报、网络投票初选及专家现场评审,最终综合评选出最佳案例10个、典型案例20个。
“‘最佳案例’是杭州高质量推进旧改工作的精华展现,饱含杭州旧改工作的特色经验和打造共富单元的‘民生密码’。”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宣传推广这些“最佳案例”,普及好做法好机制,形成样板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旧改工作更上一层楼,全力交出民生实事高分答卷,让共同富裕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党建统领
在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党建统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一起议”“一起解”“一起管”。
“以党建统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成为这轮旧改的有力举措和突出特色。”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项目通过党建这个切入口,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琐碎事、烦心事、疑难事持续深入推进,办成一件件好事、乐事、喜事。“我们将不断落实‘小区改造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一起议’‘一起解’‘一起管’,用旧改党建这个‘小支点’,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新举措、新模式,撬动基层治理水平‘大提升’,让高质量建设共富基本单元的基石更坚、成色更足。”
上城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成立了三方“红荷荟”,把小区综合党委、物业、准业委会统起来,破解老小区“三驾马车”方向不一、用力不均的难题;小营街道社区则充分发挥“党委-红管家-墙门支部书记-墙门小组长”组织优势,通过社工、支部书记、小组长、红管家物业服务人员共同上门征求居民意见,仅四天时间顺利完成社区2181户入户意见征询工作,且同意率近70%。
△小营“五方红巷”临时党支部成立
拱墅区文晖街道在推进流水东苑项目时,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议事协商品牌“文晖和茶馆”,鼓励引导居民、各界统战人士参与,大到整体设计规划,小到一棵树的移栽,遇到问题了就坐一坐、品一品、问一问、聊一聊,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解决“旧改”的繁事琐事。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四区积极推行“翠融会客厅”,通过居民的全面参与决策,规范设置了停车场地,有序清理了弱电线路,改造了物业服务用房,修整补植了绿地绿化,增设了老年休闲活动场所。
△文晖街道流水东苑
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南苑成立了综合党委,通过多方努力,整合置换原上投集团、执法中队、城管委、绿化办等所属4处房产,近6000平方米房产,打造了街区式邻里中心。拱墅区武林街道清远里改造过程中,一方面从自身内部挖潜,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精心打造集居家养老、老年食堂、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为一体的服务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浙江省商务厅等单位,实现闲置房产共建共享,把西门省商务厅的平房打造成便民服务中心和智安小区管理用房,进一步提升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一处处“阳光老人家”,一个个15分钟生活圈,一幢幢邻里中心,成了社区新风景,更用有限空间承载着无限“为民服务”。
△武林街道清远里
一老一小
在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聚焦“一老一小”推动配套提升,功能拓展向“全龄服务”迭代。
“在解决老小区建筑外立面老旧、生活环境脏乱差、水电气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后,应该花更大力气去解决老旧小区配套服务问题,尽可能补足老小区功能短板,让老小区不仅‘好看’‘能住’,更要‘好住’‘宜居’。”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改始终要紧盯民生民意民需,不断补短板、增供给、优服务,“我们将持续推进硬件空间挖潜、多元主体协同、软件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举措,打造更多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的‘六有’宜居小区,让‘幸福标杆’的底色更靓、‘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 着力资源挖潜推动养老托育硬配套完善,“一老一小”配套服务需求,是老小区中供给矛盾最集中、也最突出的需求。
作为杭州典型的“高龄”小区,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四区常住6500余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400余人。为满足小区老人的养老需求,翠苑四区以打造“一老一小”的活动空间为改造重点,利用改造后的新增空间建起4800平方米的民生综合体。
△翠苑街道翠苑四区
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南苑则着力解决亲子活动场所、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将复兴南街一处旧仓库改造成了南星·有意思书房,组织开展亲子运动、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公益活动。
△南星街道复兴南苑
拱墅区文晖街道流水东苑通过改造,在小区内形成了以托育、老年食堂为代表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大关街道大关西苑通过旧改新建改建了社区幸福食堂、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丫儿等配套设施;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景芳东区将原先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的三新路(景芳东区段)摊贩一条街改造成了“幸福养老一条街”,为社区老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大关西苑百姓书场
除“一老一小”外,小区内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随着旧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和迭代升级,也持续地被满足,不断实现全域全龄全周期服务覆盖。
在西湖区翠苑四区的民生综合体内,紧挨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是文化家园。这里的迷你健身馆和阅览室,成为年轻居民最喜欢的场地。“阅览室里空调Wi-Fi齐全,来这里做事效率高多了。”居民楼女士居家办公时,喜欢带着电脑来阅览室工作。
通过旧改多措并举,一个个老小区腾出了空间、建起了邻里中心,但如何将这些物理建筑的集合体,真正变成有温度、有活力的“生活共同体”,还需要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和市场化机制,为其注入“活水”与“引擎”。
余杭区余杭街道宝塔公寓改造前虽有邻里中心,但设施陈旧、物业闲置率高、场地脏乱。为此,街道不仅对邻里中心做了提升,还专门引进了运营机构,使其重新焕发了活力。如今,这个邻里中心成为了面向余杭街道及社区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服务载体,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
△余杭街道宝塔公寓
上城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通过旧改新增社区配套空间2000平方米,引入了第三方养老专业机构,制定包含老人食堂、健康问诊在内的康养服务清单;同时,与采荷二小合作探索“双减”政策下的“家校政社”融通机制,由政府搭台、晓荷家委会联动,建立实体化名师工作室,推动名师走下讲台、走进社区。针对老小区被诟病比较多的物业管理问题,青荷苑则引入知名物业公司,探索“金牌管家·物居业三方联动”模式,通过物业同步对接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上门干洗等各项服务。
△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
未来社区
从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见老小区居民的共富新生活:家门口的服务更多了、生活圈的功能更全了、手机上办事更方便了,共富“大蛋糕”越做越实了。
“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未来社区建设理念为引领,注重连片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共享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不断建设‘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改不仅是一项城市更新工程,还是一项基层治理工程。“我们还将不断推动数字化改革在旧改实践中走深走实、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新举措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水平迭代升级,不断‘改’出群众满意度、‘改’出幸福美好家园。”
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动建设未来社区118个、创成首批省级未来社区11个,数量全省领先。
今年3月,全市首例“旧改”立体车库在拱墅区大关街道大关西苑启用,抽到车库惠民车位的柯师傅从此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麻烦。
△大关西苑立体停车库
“我们打破小区之间的界限,重新定义片区规模,将大关西三四五六七八苑共6个小区划为大关西苑片区,进行连片改造、共建共享。”大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小区空间碎片进行整合、“化零为整”,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植入腾挪出有效空间。“有了场地后,我们还引入社会资本参建立体车库,在只能划60个地面车位的面积里扩展出180个车位,并实施24小时全天候管理运营。”不仅如此,大关西苑片区还在完成必改项的基础上,建成了百姓书场、西艺空间、阳光老人家等配套设施。
连片改造实践中,杭州还充分融入未来社区理念,因地制宜构建“三化九场景”,推进老小区设施、环境、文化、空间、管理等综合改造提升。
上城区南星街道对标未来社区建设要求,对复兴南苑等3个老旧小区共计32万平方米进行改造、对复兴南街综合整治提升,跨社区、跨街区打造“海月南星里”未来社区项目。
△南星·有意思书房
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过程中,杭州硬件、软件一体化提升,推动老小区从“没人管”到“一起管”、从“失管”到“智管”的转变。
如临平区南苑街道爱民小区以旧改为契机,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对治安消防、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等实行规范化管理,物业矛盾纠纷发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91.2%,在不久前开展的物业服务企业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7%以上。
△南苑街道爱民小区
治理停车难
在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一系列治理“停车难”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市老小区破解“老大难”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为着力破解改造中呼声最高的“停车难”,杭州各旧改小区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对内通过“拆改建”以及序化提升进行空间挖潜,扩建、新增停车位,对外“破圈”与周边单位企业合作,以共建共享等方式拓展停车资源。
△西兴街道白马湖小区白鹤苑
“旧改就应该从这样的‘小切口’入手,切实解决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为群众解忧纾困。”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群众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谋什么”,推动老小区短板补齐、功能完善、服务升级,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老旧小区停车问题,一方面来自路窄车多车位少,另一方面来自管理不当违停乱停。破解,就要从这些问题率先入手。
滨江区西兴街道缤纷北苑内道路狭窄,为此小区旧改过程中打通了多幢楼之间的断头路,梳理内部道路环线,增大转弯处行车半径,将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车流集中位置进行增宽处理,使道路可以单侧停车而不影响双向通行,实现增设停车位200余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问题。不仅如此,为防止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加剧小区车辆拥堵现象,缤纷北苑改造期间还让施工单位根据地下车库的入口和数量,分多个区域进行封闭施工,24小时不间断,仅85天就完成了改造工程。
△滨江区白鹤苑停车场
桐庐县洋塘小区也通过内部道路整治优化,为停车位腾挪空间。改造前,小区内原本只有18个停车位,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为此,小区改造时将道路拓宽了4至5米,并在道路北侧增加侧方停车位,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01个,还设置了交通导行,规范居民停车行为。
△桐庐县洋塘小区
小区先天条件与后天管理的差异,决定了旧改方案不能照搬照抄,应立足小区实际,实行“一小区一方案”。
上城区复兴南苑依托区域内“一纵五横”道路规划新增泊位,在缓解停车泊位供需突出矛盾的同时,也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无人停车流程闭环,结合信用分管理体系,配合多种支付体系,打造街区社会停车的新样板。
△复兴南苑主干道
余杭区余杭街道宝塔公寓则“向外要空间”,利用毗邻塔山公园的13亩闲置土地,通过设计建造生态停车场,不仅新增93个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小区车位紧张问题,还为街道新辟了10亩绿色休闲公园。
停车困境,仅靠小区“单兵作战”力量有限,还需要不断扩大旧改“朋友圈”,借力借势“协同作战”。
富阳区丰泽苑和清风阳光苑这两个小区隔着一条断头路,因权属划分不清,这里成为无人管的“边缘地带”,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臭味难闻、蚊虫滋生。借着老旧小区改造这股东风,在富阳区多部门联合推动下,这对“邻居”联手将这条“死胡同”改造成了停车场,增加了约330个车位,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停车需求,还一举解决了原来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富阳丰泽苑机动车充电
近日,由市旧改办(市建委)发起的2021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评选经全市各地自评申报、网络投票初选及专家现场评审,最终综合评选出最佳案例10个、典型案例20个。
“‘最佳案例’是杭州高质量推进旧改工作的精华展现,饱含杭州旧改工作的特色经验和打造共富单元的‘民生密码’。”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宣传推广这些“最佳案例”,普及好做法好机制,形成样板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市旧改工作更上一层楼,全力交出民生实事高分答卷,让共同富裕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党建统领
在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党建统领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一起议”“一起解”“一起管”。
“以党建统领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成为这轮旧改的有力举措和突出特色。”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项目通过党建这个切入口,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琐碎事、烦心事、疑难事持续深入推进,办成一件件好事、乐事、喜事。“我们将不断落实‘小区改造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一起议’‘一起解’‘一起管’,用旧改党建这个‘小支点’,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新举措、新模式,撬动基层治理水平‘大提升’,让高质量建设共富基本单元的基石更坚、成色更足。”
上城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成立了三方“红荷荟”,把小区综合党委、物业、准业委会统起来,破解老小区“三驾马车”方向不一、用力不均的难题;小营街道社区则充分发挥“党委-红管家-墙门支部书记-墙门小组长”组织优势,通过社工、支部书记、小组长、红管家物业服务人员共同上门征求居民意见,仅四天时间顺利完成社区2181户入户意见征询工作,且同意率近70%。
△小营“五方红巷”临时党支部成立
拱墅区文晖街道在推进流水东苑项目时,打造党建引领下的居民议事协商品牌“文晖和茶馆”,鼓励引导居民、各界统战人士参与,大到整体设计规划,小到一棵树的移栽,遇到问题了就坐一坐、品一品、问一问、聊一聊,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解决“旧改”的繁事琐事。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四区积极推行“翠融会客厅”,通过居民的全面参与决策,规范设置了停车场地,有序清理了弱电线路,改造了物业服务用房,修整补植了绿地绿化,增设了老年休闲活动场所。
△文晖街道流水东苑
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南苑成立了综合党委,通过多方努力,整合置换原上投集团、执法中队、城管委、绿化办等所属4处房产,近6000平方米房产,打造了街区式邻里中心。拱墅区武林街道清远里改造过程中,一方面从自身内部挖潜,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升改造,精心打造集居家养老、老年食堂、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为一体的服务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对接浙江省商务厅等单位,实现闲置房产共建共享,把西门省商务厅的平房打造成便民服务中心和智安小区管理用房,进一步提升小区公共配套设施……一处处“阳光老人家”,一个个15分钟生活圈,一幢幢邻里中心,成了社区新风景,更用有限空间承载着无限“为民服务”。
△武林街道清远里
一老一小
在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聚焦“一老一小”推动配套提升,功能拓展向“全龄服务”迭代。
“在解决老小区建筑外立面老旧、生活环境脏乱差、水电气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后,应该花更大力气去解决老旧小区配套服务问题,尽可能补足老小区功能短板,让老小区不仅‘好看’‘能住’,更要‘好住’‘宜居’。”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改始终要紧盯民生民意民需,不断补短板、增供给、优服务,“我们将持续推进硬件空间挖潜、多元主体协同、软件管理提升等一系列举措,打造更多有完善设施、有整洁环境、有配套服务、有长效管理、有特色文化、有和谐关系的‘六有’宜居小区,让‘幸福标杆’的底色更靓、‘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
重点关注“一老一小” 着力资源挖潜推动养老托育硬配套完善,“一老一小”配套服务需求,是老小区中供给矛盾最集中、也最突出的需求。
作为杭州典型的“高龄”小区,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四区常住6500余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有1400余人。为满足小区老人的养老需求,翠苑四区以打造“一老一小”的活动空间为改造重点,利用改造后的新增空间建起4800平方米的民生综合体。
△翠苑街道翠苑四区
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南苑则着力解决亲子活动场所、儿童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将复兴南街一处旧仓库改造成了南星·有意思书房,组织开展亲子运动、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公益活动。
△南星街道复兴南苑
拱墅区文晖街道流水东苑通过改造,在小区内形成了以托育、老年食堂为代表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大关街道大关西苑通过旧改新建改建了社区幸福食堂、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丫儿等配套设施;上城区四季青街道景芳东区将原先污水横流、环境脏乱的三新路(景芳东区段)摊贩一条街改造成了“幸福养老一条街”,为社区老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大关西苑百姓书场
除“一老一小”外,小区内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随着旧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和迭代升级,也持续地被满足,不断实现全域全龄全周期服务覆盖。
在西湖区翠苑四区的民生综合体内,紧挨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是文化家园。这里的迷你健身馆和阅览室,成为年轻居民最喜欢的场地。“阅览室里空调Wi-Fi齐全,来这里做事效率高多了。”居民楼女士居家办公时,喜欢带着电脑来阅览室工作。
通过旧改多措并举,一个个老小区腾出了空间、建起了邻里中心,但如何将这些物理建筑的集合体,真正变成有温度、有活力的“生活共同体”,还需要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和市场化机制,为其注入“活水”与“引擎”。
余杭区余杭街道宝塔公寓改造前虽有邻里中心,但设施陈旧、物业闲置率高、场地脏乱。为此,街道不仅对邻里中心做了提升,还专门引进了运营机构,使其重新焕发了活力。如今,这个邻里中心成为了面向余杭街道及社区的综合性社会文化服务载体,开展的各类主题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
△余杭街道宝塔公寓
上城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通过旧改新增社区配套空间2000平方米,引入了第三方养老专业机构,制定包含老人食堂、健康问诊在内的康养服务清单;同时,与采荷二小合作探索“双减”政策下的“家校政社”融通机制,由政府搭台、晓荷家委会联动,建立实体化名师工作室,推动名师走下讲台、走进社区。针对老小区被诟病比较多的物业管理问题,青荷苑则引入知名物业公司,探索“金牌管家·物居业三方联动”模式,通过物业同步对接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上门干洗等各项服务。
△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
未来社区
从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见老小区居民的共富新生活:家门口的服务更多了、生活圈的功能更全了、手机上办事更方便了,共富“大蛋糕”越做越实了。
“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以未来社区建设理念为引领,注重连片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共享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和配套服务,不断建设‘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旧改不仅是一项城市更新工程,还是一项基层治理工程。“我们还将不断推动数字化改革在旧改实践中走深走实、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新方法新路径,不断完善社区治理新举措新模式、推动基层治理水平迭代升级,不断‘改’出群众满意度、‘改’出幸福美好家园。”
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动建设未来社区118个、创成首批省级未来社区11个,数量全省领先。
今年3月,全市首例“旧改”立体车库在拱墅区大关街道大关西苑启用,抽到车库惠民车位的柯师傅从此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麻烦。
△大关西苑立体停车库
“我们打破小区之间的界限,重新定义片区规模,将大关西三四五六七八苑共6个小区划为大关西苑片区,进行连片改造、共建共享。”大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小区空间碎片进行整合、“化零为整”,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植入腾挪出有效空间。“有了场地后,我们还引入社会资本参建立体车库,在只能划60个地面车位的面积里扩展出180个车位,并实施24小时全天候管理运营。”不仅如此,大关西苑片区还在完成必改项的基础上,建成了百姓书场、西艺空间、阳光老人家等配套设施。
连片改造实践中,杭州还充分融入未来社区理念,因地制宜构建“三化九场景”,推进老小区设施、环境、文化、空间、管理等综合改造提升。
上城区南星街道对标未来社区建设要求,对复兴南苑等3个老旧小区共计32万平方米进行改造、对复兴南街综合整治提升,跨社区、跨街区打造“海月南星里”未来社区项目。
△南星·有意思书房
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过程中,杭州硬件、软件一体化提升,推动老小区从“没人管”到“一起管”、从“失管”到“智管”的转变。
如临平区南苑街道爱民小区以旧改为契机,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对治安消防、环境卫生、设施设备等实行规范化管理,物业矛盾纠纷发生数较上年同期下降91.2%,在不久前开展的物业服务企业满意度调查中,群众满意率达97%以上。
△南苑街道爱民小区
治理停车难
在2021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最佳案例”“典型案例”中,一系列治理“停车难”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市老小区破解“老大难”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为着力破解改造中呼声最高的“停车难”,杭州各旧改小区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对内通过“拆改建”以及序化提升进行空间挖潜,扩建、新增停车位,对外“破圈”与周边单位企业合作,以共建共享等方式拓展停车资源。
△西兴街道白马湖小区白鹤苑
“旧改就应该从这样的‘小切口’入手,切实解决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为群众解忧纾困。”市建委(市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群众缺什么、我们补什么;群众盼什么、我们谋什么”,推动老小区短板补齐、功能完善、服务升级,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
老旧小区停车问题,一方面来自路窄车多车位少,另一方面来自管理不当违停乱停。破解,就要从这些问题率先入手。
滨江区西兴街道缤纷北苑内道路狭窄,为此小区旧改过程中打通了多幢楼之间的断头路,梳理内部道路环线,增大转弯处行车半径,将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车流集中位置进行增宽处理,使道路可以单侧停车而不影响双向通行,实现增设停车位200余个,极大缓解了停车问题。不仅如此,为防止在改造施工过程中加剧小区车辆拥堵现象,缤纷北苑改造期间还让施工单位根据地下车库的入口和数量,分多个区域进行封闭施工,24小时不间断,仅85天就完成了改造工程。
△滨江区白鹤苑停车场
桐庐县洋塘小区也通过内部道路整治优化,为停车位腾挪空间。改造前,小区内原本只有18个停车位,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为此,小区改造时将道路拓宽了4至5米,并在道路北侧增加侧方停车位,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01个,还设置了交通导行,规范居民停车行为。
△桐庐县洋塘小区
小区先天条件与后天管理的差异,决定了旧改方案不能照搬照抄,应立足小区实际,实行“一小区一方案”。
上城区复兴南苑依托区域内“一纵五横”道路规划新增泊位,在缓解停车泊位供需突出矛盾的同时,也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无人停车流程闭环,结合信用分管理体系,配合多种支付体系,打造街区社会停车的新样板。
△复兴南苑主干道
余杭区余杭街道宝塔公寓则“向外要空间”,利用毗邻塔山公园的13亩闲置土地,通过设计建造生态停车场,不仅新增93个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小区车位紧张问题,还为街道新辟了10亩绿色休闲公园。
停车困境,仅靠小区“单兵作战”力量有限,还需要不断扩大旧改“朋友圈”,借力借势“协同作战”。
富阳区丰泽苑和清风阳光苑这两个小区隔着一条断头路,因权属划分不清,这里成为无人管的“边缘地带”,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臭味难闻、蚊虫滋生。借着老旧小区改造这股东风,在富阳区多部门联合推动下,这对“邻居”联手将这条“死胡同”改造成了停车场,增加了约330个车位,不仅满足了周边居民停车需求,还一举解决了原来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富阳丰泽苑机动车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