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蓁委员:

您在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孵化器运营现状的若干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杭州高新区(滨江)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使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将其作为培育科技型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抓手。秉持“滨江大孵化器”理念,大力推进孵化体系建设,先后制定孵化器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五年倍增计划等,迭代升级孵化器扶持政策,量质并举推动孵化载体建设。近年来,我区建立了孵化载体的梯次培育模式,通过“一轮摸底、一批培训、一场模拟”,做好孵化载体认定常态化服务,形成了从区级、市级、省级,到国家级孵化载体的金字塔型梯队。2021年,全区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4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家,省级孵化器4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5家,累计拥有众创空间42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33家;孵化器75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31家,总量居全省第一。2021年孵化企业培育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78家,累计培育诺辉健康、品茗安控等上市企业13家,为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坚持“多元”导向,推进孵化体系建设。我区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专业团队等各类主体来区创建孵化载体,实现孵化器建设主体多元化。1990年,区管委会率先创办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是浙江省成立最早、第一家经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后,区内万轮、华业等传统企业转型建设孵化器;三维、东方通信、电魂等上市企业结合自身产业自建或和专业团队合作建设专业化孵化器;枫惠、科畅等科技服务机构创办了“5050计划”加速器、中澳产业园等孵化器,并走出去到加拿大、澳洲等国家建设海外创新孵化载体,成为国内项目走向国际、国际项目引入国内的“桥梁”。后续,我区将一如既往做好孵化载体的培育,重点推进载体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对接和推动杭州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浙大滨江创新研究院、浙能集团等孵化器意向建设单位,明确发展方向,组建团队,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孵化载体。

完善孵化链条,推行全生命周期孵化。根据科技企业不同阶段的服务需求,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特色小镇”的孵化培育链,动员和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向前端、后端延伸孵化链条,围绕科技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不同的服务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孵化服务。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海创基地、六和双创生态港、华业产业园、天和科技园等载体集聚、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的孵化集群。

向规范要效益,稳健提升标准化服务。在全省率先发布《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分级评价规范标准》,引导和推动区内孵化载体提升孵化服务,实现孵化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出台品牌输出政策,支持服务模式先进、孵化经验丰富的孵化器输出运营模式、管理经验,做好品牌示范和管理输出。2021年,科创中心、万轮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器通过品牌输出,“传帮带”精准辅导园区楼宇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3家。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国家级孵化器绩效评价,我区90%的国家级孵化器评价良好以上,其中华业科技园和5050计划加速器孵化器评价优秀。

打造差别服务,推进提升专业化能力。大力推进孵化载体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等细分领域垂直孵化载体,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全区建成市级以上专业型孵化载体13家。如支持三维通信、杨林科创分别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疗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化孵化器,海康威视、众合科技分别围绕图像识别、轨道交通建成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推动孵化载体围绕企业共性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建设行业研发设计中心、检验检测平台、中试基地等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区孵化器自建或合作共享的检验检测、中试基地等服务平台数177个,合作的资本服务机构453家。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科学技术局

2022年6月2日

联系人:黄诗涵           联系电话:86691326

提1009 L020关于孵化器运营现状的若干建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