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已经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之一,检测的功能也从过去的风险筛查向疫情风险预防转变。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就像一种新的“绿码”,成为疫情常态化生活中的标配。

气温持续走高,为优化采样人员工作环境和有效规范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布置,近日,首批核酸开窗小屋在长河街道闻涛最美广场和白马湖广场P6停车场亮相。相较于全封闭的核酸小屋,开窗小屋为核酸采样人员提供了更灵活、更舒适的采样空间。据悉该开窗小屋将登记、采样、统计、储存、消杀等流程系统化集成,一屋一人即可提供一站式专业采样服务。

市民通过扫码墩、身份证读卡器自助完成登记,系统自动获取人员基本信息并显示在双屏电脑上,同步语音播报,由居民和采样人员确认后完成采样。体验过的居民纷纷表示该点位基本可实现随到随采,半自助采样高效、快捷,全流程零接触,安全、规范。

高清探头联网监控,纵向实现实时查看及历史录像回看,能够有效规范及回溯核酸检测人员工作全流程。横向实现核酸现场立体监控,将核酸采集流程、样本转运环节等过程置于动态监管之下。不仅便于居民及时获知拥堵程度,合理安排采样时间,同时有效提高了核酸检测质效和指挥调度能力。长河街道首个开窗核酸采样小屋投入使用以来,极大程度方便了周围居民采样,帮助居民节省核酸采样时间。

在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核酸检测能力存在较大缺口,相比批量招募志愿者,长河街道摒弃传统人海战术,积极探索智能化手段,提升核酸检测质效。后续,街道将根据采样实际情况灵活推广开窗小屋,与传统核酸采样点互为补充,为居民提供更安全、便捷、高效的核酸采样服务,助力构建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