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制定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链、产业链的重要性,在视察海康威视时提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在2021年院士大会等多项会议中提到:“要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省、市出台了《浙江省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相关政策,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链长+链主”协同机制落实落地,推动产业链稳链固链强链”。加快两链深度融合是高新区(滨江)对于国家战略部署和省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部署的最生动实践,也是突破地区激烈竞争的必要选择。
二、政策适用对象
本政策适用于经各级部门认定的企业创新联合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产业联盟、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牵头或参与单位,承接市内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科技成果转移的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组织。
三、政策内容
本政策主要内容共16条,其中整合区内现有政策共计5条,分别是第五条开放创新平台、第六条壮大链主企业、第九条支持重大成果、第十一条支持标准建设、第十二条加快人才引育;另外有3条,分别是适用范围、设立专项资金和其他条款。重点的创新条款共计8条,分别如下:
1.给予认定奖励
为支持创新链产学研加速融合,支持更多创新主体牵头建设企业创新联合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等新型产业创新组织,对新认定的省、市级企业创新联合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
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互补、加速提能,对新认定的产业联盟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一次性开办经费奖励。
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成果转化,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按要求进行资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
2.实施揭榜挂帅
深化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推行更加科学的“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
对联合攻关的优质项目进行激励,每年从新型产业创新组织中择优选择一批攻关项目,经审核、验收后,给予最高不超过研发总投入30%、单个项目不超过500万元的后补助。
鼓励创新主体联合组建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各类重大项目,按要求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3.加速成果转化
全面落实省、市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加快支持创新主体的成果转化政策落地见效。
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完善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市场化多元化评价、推行科技成果经理人等制度,加快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成果转化。
加大对区内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成果的支持力度,鼓励区内企业采购市域内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4.支持产业协作
支持新型产业创新组织上下游对接,鼓励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牵头企业加大本地上下游企业生产配套订单,发挥牵头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平稳上下游市场价格。
对年度执行订单增量在1亿元以上的链主企业,按增量规模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支持强化市域范围内的产学研协作,鼓励企业以技术转让、许可使用、作价投资等方式承接市内各类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科技成果转移,择优给予实际支出的20%资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5.鼓励示范应用
支持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示范应用项目申报省、市人工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典型应用场景,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鼓励新型产业创新组织开展新探索。
落实政府采购支持首台(套)产品政策,重点保障对各级认定的新型产业创新组织首台(套)产品(包括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的奖励,区级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政府相关采购主体可以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的首台(套)产品(具备不可替代的专利、专有技术)。
6.强化基金合作
着手解决企业技术攻关周期长、资金压力大的问题,重点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
设立1亿元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投资基金,并择优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政策性股权投资支持。对获得创投机构投资的衍生项目,择优给予按创投机构投资额最高不超过20%,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跟投。
7.建设专业园区
全面开展专业园区用地保障工作,鼓励和支持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改造,优先保障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用地空间。
立足塑造特色产业竞争优势,支持命名一批新型产业创新组织专业园区,打响滨江品牌。鼓励聚焦细分产业领域开展科技和创业服务,开展更加精准、高效的运营管理。
8.深化企业服务
围绕新型产业创新组织的细分专业领域,选派懂技术、懂管理,熟悉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的科技管理和专业服务人员,为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提供管理协调、技术路线选择、攻关方案设计、技术咨询指导等专业服务工作。
强化专业化咨询服务支撑,建立滨江产业技术高端智库,并支持新型产业创新组织技术专家参与成为智库成员,为全区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
解读人:朱小琴(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联系电话:0571-877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