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起眼的理发店,一面满是疮痍的墙,写满了长河的红色记忆。
槐河北起龙潭头,流经长河老街区,出财神桥,绵延2公里,注入白马湖。财神桥的西侧,原先有一家理发店。长河最早期的共产党员来耀先(原名:来宝坤),就在这里以剃头为生。他借理发店为掩护,秘密开展地下工作,组建长河农民协会,发动广大贫农参与反抗斗争,点燃了第一把红色火种。
来耀先,1893年出生在长河咸字里一户贫农家庭。时值清末,国家屡遭侵略,积弱贫困。迫于生计,来耀先只能投师学习剃头。在旧社会,剃头匠社会地位不高,并不是一份好职业,常常被人看不起。好学的来耀先,很快学成出师,在长河财神桥边(现天官老街内)开了自己的门面——“坤记理发店”。时间一久,大家就都管他叫“剃头阿坤”。
长河向来是交通要地,水陆发达,人来车往,很适宜发展地下党组织。“坤记理发店”里,谈起农民运动话题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有时候,来耀先会凑近多问几句,当听到临近乡镇有农民奋力反抗地主争取利益时,他很受振奋。
借着剃头店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优势,党悄悄在长河建立了以“坤记理发店”为中心的秘密联络点。而来耀先也在党的教育和引领下,积极投身革命。
1927年,白色恐怖的阴霾笼罩着中国南部大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波及数省。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血雨腥风。一段时间以来,长河的地下党组织,也面临着威胁。6月,中国共产党萧山独立支部委员会和萧山西乡农民协会成立。西乡,即现在白马湖、长河一带,当时有近十万人,绝大数是农民。
此后,党在西乡不断发展党员,建立了多个基层组织。不久,中共西乡区委也应运而生。同年7月,来耀先终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坤记理发店”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长河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而后,他又联合来尔谷、韩竹生、高先新等人,组建了长河农民协会。不起眼的几平米小店面,红色火种熊熊燃起。当时,来耀先专门做了一个大号的米桶放在店里,用以解决同志们吃饭的问题。
一时间,长河农民运动轰轰烈烈。沿山、汤家桥等十一个党支部也相继成立,党员迅速发展至120多人。无惧白色恐怖,来耀先带领广大农民开展游行示威;交租时拒用地主自制的“大肚斗”,改用统一的“会斗”;禁止各类地主敲诈农民的恶行……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阿坤”早已不在是个普通的剃头匠,他被推选为了党代表——浙江省唯一的农民代表,从长河老街到莫斯科,茫茫万里路,他与省内另外四名代表,假扮商人,从绥芬河出境,冒着生命危险,穿越西伯利亚,奔赴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隐秘的行程,来耀先连家人都没告知。而为了凑够路费,他又将理发店转让了。报告里,来耀先痛诉农民之苦和劣绅之恶——农民有很多债务,每个月要征收2%利息;如果农民破坏了指定组织的规则,他就会遭到毒打;贫农—租户,食物不足,还要支付债务利息……
“我们要求开展反对盐酒税的斗争!要求降低租金!”他一改往日小剃头匠的姿态,一口不流利的萧普异常响亮。他带来了长河农民的企盼,响彻在整个六大会场。
六大结束后,来耀先到长河井山坞,一边养病,一边传播六大精神。后来,他又继续在杭州、上海等地开展工作,并不时改用宝坤、耀先、锦森等名。不久在上海不幸遭到反动派杀害,年仅42岁。
▲遍布弹孔的水沟沿78号围墙
抗日期间,战火弥漫到了长河,为了对抗侵华日军,中共地下党将水沟沿78号设立成了秘密联络点。通往水沟沿78号的路就像走迷宫,九曲十八弯,在接连穿越数条弄堂之后,一座斑驳的院墙展现眼前。作为当年的秘密联络点,水沟沿78号的东侧围墙上满是疮痍,那大大小小的黑洞就是当年日军扫荡时留下的弹孔,似乎在时刻提醒着人们。
到了现在,为了让世人铭记革命历史,传承先辈遗志,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应运而生。纪念馆占地面积120㎡,布展面积200㎡,室内总面积250㎡,馆内上下两层,围绕“历史”“红色”“活力”三大关键词进行展陈,共展有浮雕1座、油画2幅、展板26块、历史人物塑像6个、实物36件和书籍资料若干,其中包括来耀先在中共六大会上的珍贵谈话速录稿及中共六大开、闭幕式讲话音频。
与长河革命历史纪念馆守望而立的是长河乡贤馆。它既是长河人回望乡愁的沟通桥梁,也是守护长河红色根脉的“充电蓄能站”。乡贤馆里有来自明清的十位古代乡贤和十位民国以来近代乡贤,他们有廉洁奉公的清官,有满腹经纶的学者,更有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他们共同筑成了长河精神。
千年古镇文化,百年红色记忆,流淌在静静的槐河水中,浸润了每一个奋进向前的长河人。在守护和传承红色记忆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从中汲取前进力量、激发创新活力,把老街的红色记忆注入长河的发展动能中,以老街之红色创长河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