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网格化管理,是长河街道撬动基层“微治理”的重要支点。自长河街道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全街道1189名专兼网格员行走在社区间,穿梭在楼道小巷,当好老百姓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街道高质量发展贡献“蓝色”力量。今起,我们特设“长河蓝朋友”专栏,讲述街道网格员们的故事。
施家香5分钟前:
“你知道什么是网格员吗?作为网格员要做些哪些工作?当你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会不会一头雾水?4个月前我跟你一样,对网格员一无所知,但现在我也能熟练地对关于网格员的事情诉说一二了。”
01你好,观潮
今年5月中旬,我成为了观潮社区的一名专职网格员。从最初的疫情防控、核酸样本转运工作开始入手,逐步转入到社区各个条线的网格工作。
我的网格是长河街道观潮社区半岛国际的1幢和2幢,一共有472户居民,1幢有258户,2幢1单元有106户,2单元有108户,就是这组简简单单的数字开始也让给我着实头疼了一阵子,因为我连居民单元楼从哪里进都没有摸清楚,更别提像领导开会要求的那样脱口而出网格里多少户、多少党员、多少独居老人、多少自住和租住的居民这种要求了,当时感觉摸清楚这些数据要比登天还难,更不知道怎么去摸。
但是据说这只是最基层的网格工作,作为网格员也必须知道自己网格内的基本数据和情况。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从最难的、也是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吧。于是在前辈们的指导下开始我们的第一个网格大项目——“扫楼”。
02网格初体验
最初的我一心想做好网格内的事情,但是又因为社区工作经验不足,总感觉做起来力不从心。入户信息核查,要挨家挨户地去敲门,遇到理解和配合的居民,信息登记还是很迅速的。遇到不信任的就很难办,有些直接把我们当作骗子,抓到物业处,并且给社区打电话核实,真的是让大家哭笑不得。我的好几个同事都受到过这种“待遇”。
也有一些敲开了,反问社区不是有他们的信息吗?让我们去物业要或者让我们去派出所查询等等各种推脱的言辞。所以个把月摸排下来,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大概也只有三分之一的量,而我们自己也感觉效率太低了,没有成就感。每天网格员同事之间也在不停地探讨问题所在、互相沟通、寻找最佳解决方法。
书记、主任、社工前辈们大概也觉察到这一点,让我们改变入户调查方式,并以过去的经验进行指导,通过经验人士的指导后,果然这次信息收集的速度和概率大大提升了。摸排清楚后我们对自己网格内的情况基本很熟悉了。当然扫过楼以后,最便捷的就是各个条线咨询居民信息,我们都有底可查。另外经过扫楼,跑居民家的次数多了,我们也逐渐和居民熟络起来,后续办网格内的事相对来说也容易得多了,居民也不再认为我们是骗子了。现在看来已经是量变形成质变了。
03最暖温情记忆
网格内每天发生的事件很多,有些一带而过,有些却终生难忘。有一件事情让我一直挺感动的,那是我们刚入职没多久,排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打新冠疫苗情况,排查过程中认识了我网格里1幢的一户居民,家中有81岁的老母亲想打疫苗,但是苦于地点都比较远,一直未成行。在我们通知这个信息后,表示要来打,但是不知道地方,于是作为网格员,我们第一时间要去对接老人的家人,安排车辆送过去,疫苗准备过程中一直陪伴老人和家属,直到留观完毕送老人回家。
老人和家人一直很感动,说他们是新杭州人,在这里又感受到家乡那边一样的温暖。接种完疫苗回来的路上,81岁的老人坚持自己走回来,不让我推轮椅,说我太累了。我想这大概是老人家最直白的情感表达了。
前些日子,我对老人进行了一次走访,没想到81岁的奶奶和儿子见到我后,盛情邀请我去家里面坐坐,对我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状况,唠唠家常,对于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和感谢。并且配合的让我拍了一张网格内的走访照片。当时拍完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感慨万分:他们热情待我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认可,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
04共勉赴未来
时光飞逝,一转眼4个月的时间过去了,网格工作中令人感动的瞬间也越来越多,网格工作做起来也越来越顺手。要问网格员的工作辛苦不辛苦,累不累?我想辛苦是有的,累也是存在的,但是当你的付出换来居民后期工作的配合以及大力支持、社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时候,这个工作可能我们就胜任了。
最后用“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送给我们几百位在基层工作的网格员,大家一起共勉,为建设平安滨江共同努力!
来源/观潮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