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滨江区长江小区里,78岁的孙金凤和79岁的余爱仙坐在单元楼的架空层聊着家常。两人楼上楼下住了几十年,一个在三楼,一个住四楼,但前几年,碰面的次数越来越少。
“我腿不好,爱仙腰不好,都爬不动楼梯了,就不大碰得到了”,孙金凤说,两人年岁大了后,不得已当了一段时间的“悬空老人”,“现在有电梯方便了,我们可以一道下来买买菜、聊聊天,多少好。”
2019年以来,滨江区大力推进安置房小区加装电梯工作,长江小区是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去年年底成功实现加梯全覆盖。
2022年,加梯工作仍是滨江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一键直达,“悬空老人”们开始重聚
杭州较早一批安置房小区多存在较为突出的居民老龄化现象,随着一台台电梯“入驻”,“悬空老人”们也随之回到了地面。
对此,住在长江小区的李荣英深有体会。
年近80的她已被楼梯“困”住多年,“老早想想买2楼已经是为老年生活做打算了,没想到上了年纪,连2楼都爬不动,要买点米啊、油啊,越加吃不消,全靠小孩照顾。”
尤其7年前中风后,李荣英腿脚愈加不便,短短2层楼梯困住了她。“我们年纪大了,也不会搞手机,一天到晚看电视也没意思,只有窗户外面看看光景。”
2019年,长江小区列为加装电梯首批试点单位后,李荣英第一时间报名,并如愿成为小区最早一批“吃上螃蟹”的。“装了电梯,买菜、看毛病都方便多了,平时饭吃过下来逛逛多少舒服。”和我们说起电梯的好,李荣英很是高兴,“早装早享受,那时候看我们装起来这么好,他们都羡慕嘞。”
一键直达,便民出行,速度快了的同时,小区邻里乡亲间距离也更近,情谊愈浓。
长江小区老年活动中心,每日都很热闹。
“年纪大的人,都愿意围一道聊聊天,这里环境也好,比一个人关在家里惬意多了。”工作人员来勇强说,以往是远没那么多人的,“尤其天气凉了,老年人关节疼痛,更爬不动楼梯,现在装了电梯,一按‘飒’一下来了,多少方便啦。”
小小电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一键直达的便捷,实实在在地“梯”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梯”速增效,社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谈起加梯,长江小区所属江三社区的工作人员俞林昌至今仍觉庆幸,“今年‘1.26’疫情的时候,这电梯可真是帮了大忙!”
据介绍,当时长江小区和对面的长江西苑很多居民需要被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时间紧、任务重,其中还不乏大量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居民,难度颇大。
“两个小区对比很明显,长江小区的转运速度以及后期配送物资的效率,都比西苑要快,关键就是靠电梯。”
经此一“疫”,长江西苑居民的加梯意愿明显提高,社区也乘势铆足劲加速推进加梯。目前,长江西苑已投用电梯45台,剩余的正在施工中,力争年底实现全覆盖。
旧改+加梯,“双轮驱动”推进民生实事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既是民生要事也是一件民生难事,牵涉面广、技术性强,滨江做法是因地制宜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将加装电梯与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结合,发挥出“1+1>2”的效果。
项目前期,按照“加梯统基准、综合改一次”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将旧改与加梯设计方案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优化,保障整体成效。
资金方面,滨江出台了我市扶持力度最高的补贴政策,并做好资金政策叠加工作,在用足20万元/台的加梯补助政策同时,增加“旧改”项目资金兜底政策,个别项目还可积极申请央补资金,最大程度减少个人出资压力,调动居民加梯积极性。此外,通过项目统筹还可有效避免重复列项出资的问题,降低成本。
针对施工难问题,“旧改+加梯”二者统筹实施、有序衔接推进,能够实现小区改造“地下、地面、立面”更新有效统一,尽可能减少施工用时,降低工程对住户的影响。
随着“旧改+加梯”带来的整体品质提升,许多安置房小区一改以往在租赁和交易市场备受冷遇的境况,收获不少年轻租客和买方的青睐。
长江小区的李阿姨透露,对比装电梯之前,小区同户型住宅的租金已上扬约5%-10%,“早前没电梯我们带着看房都费劲,还有些租客一听没电梯,转头就走都懒得看,一些多层业主的房子空置几个月的都有。不过现在小区改造好了又有电梯,和新小区一模一样的,我们带着看一圈基本就能签约,大家都高兴咯。”
长江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是“最美长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老破旧”正旧貌换新颜,更多居民享受到“共富”新生活。
来源/杭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