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共体、东西部协作、山海情相济,推动共同富裕中滨江教育的担当与作为
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3-01-06 09:01 点击率: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是‘五个一批’中管长效、拔穷根的根本性举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引下,高新区(滨江)统筹教育内外力量,主动引领,敢于创新,扎实推动教育共同富裕。2018年至2022年,共选派109名骨干教师,跨越14515公里,奔赴6省12个区县市,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挑战,以常态教研为依托,以主题送派为特色的梯队式教育帮扶,致力于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造血功能,用教育为共同富裕注入活力。

以“滨江品质”助力质量提升

振兴中西部乡村教育,提升跨区域协作,促进市域内“美好教育”高水平建设,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滨江区教育局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对口帮扶工作的精神,先后选派109名优秀骨干教师,深入湖北恩施州、贵州黔东南州、四川广元市、青海德令哈、新疆阿克苏地区、衢州柯城区、桐庐县等地进行长短期相结合的教育帮扶工作。

滨江区教育局选派的这批教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中层及以上干部32人、班主任67人,援教前获得区级以上各类荣誉101人,到受授校后兼任校园级干部或教研员的共21人,设立名师工作室18人。这批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良、富有爱心。他们深入到对口支援学校,安心从教,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位学生教好;他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做兼职教研员,做好学科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做好沟通、桥梁作用,加强两地学校与教师的互动。

以“滨江范式”带动组团帮扶

教育帮扶,只有输血,光是帮扶,不能长远。滨江教育人精准聚焦,鱼渔并授,在109位教师中长期支教的基础上,由滨江区教育研究专家引领,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常态教研为依托,以主题送派为特色的梯队式教育帮扶,在输血的同时,更积极地致力于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造血功能。探索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等滨江范式,切实提高帮扶实效,助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这五年,滨江区教育局共组织带领近千名教师、专家赴对口结对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中短期教育帮带活动,接收受援地教师管理人员挂职数近600人。

如2020年8月,滨江区教育局组织区内35位名师名校长倾情送教贵州麻江、丹寨,为两地校(园)干部、一线教师开设了90余场专题报告,与两地4000余人次教师分享了滨江区学校管理先进经验、学科课堂教学变革创新模式和学前教育整体改革的行动机制。滨江区教育研究院七位学科教研员领衔七个名师团队,向两地一线中小学教师开设了70余场学科教学改革专题讲座、观点报告,传播滨江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两地中小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深化课堂学教方式变革。

以“滨江速度”推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先行省与滨江高新产业园区的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等智力帮扶的“浙江模式”,结合对口帮扶地区实际,用互联网、云存储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跨时空、跨地域交流共享,让对点帮扶区域的学生同步享受名师直播课程和相关优质资源,让中西部及山区四县的乡村学校加快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021年9月,四川朝天区之江中学、朝天一小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杭州市滨和小学师生同上“互联网+青春健康教育”课,实现千里之外两地四校学生一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校联课的试点示范,全面拉开“滨·朝”两区中小学“同步教学”常态化开展的序幕。同时,组建“滨江-朝天”星火名师工作室5个,吸纳朝天区优秀骨干教师32名,坚持每月在线进行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幼儿教育等学科网络研修,开展跟班“名师”远程学艺,构建跨区域“四同”(同步德育、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活动)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节省东西部异地交流成本,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捷径。

滨江区教育品牌白马湖春秋课堂,已经历时9年。通过互联网技术全省共享课堂教学研训活动。活动聚焦前沿,专家把脉,名师引领,全省上百万人线上观摩。各结对学校均受邀同步线上分享滨江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2022年白马湖之秋以“传播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小学美育创新实践的浙江经验,辐射中西部教育的窗口,培育全国教师培训的浙江样板”为主旨,立足“教育共富”,分设7个学科专场,深入探讨、展示浙江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创新实践的学科突破,展示滨江教育在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共富的宝贵成果。

此外,白马湖好课、课堂节、班主任节等区级层面活动或教育教学资源均同步向各结对学校所在区域全时空开放,中西部、城乡教共体一同分享滨江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以“滨江温度”加深情感链接

“办有温度的教育”一直是滨江教育积极作为和努力方向,也是滨江人的教育态度与奋进举措。

两度申请入黔支教的刘静老师。她携手滨江爱心人士,助力55个品学兼优的丹寨娃圆梦大学,点亮教育改变未来的星星之火。如今,这场爱心接力已经集结了更多的力量,帮扶的孩子也从55名扩大到了100名。主动申请将自己一年半的支教时间延长为三年的郭燕、来燕红与杨斌,他们克服青海德令哈高寒缺氧、干燥少雨、水质硬化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用三年时间将所带德令哈一中的“杭州班”教学质量提升至前列,在德令哈这座诗意的城市书写滨江人的教育诗篇。

“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我们了。我放学给他们辅导好作业,然后自己开车送他们回家。”在桐庐徐凝小学支教的李超老师说,“给他们爱与温暖,让他们憧憬未来比教他们学习更重要。”

“临行前我便做好面临任何一种挑战的准备,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带给支教学校、教师、学生所需。”杭州浦沿中学的办公室主任、心理辅导站站长商阳老师走进朝天区之江中学,第一时间就组建了之江心理小队,“我要把滨江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丰硕成果带到之江中学……”

支教岁月,少有轰轰烈烈,有的是三餐四季的日常琐碎,与不分节假日的超长付出和默默耕耘,以及无数个累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的坚持,日积月累,就带来改变。曹红燕手术不请假;刘风云轻伤未下火线;柯琦新婚不请婚假;刘东升,两个孩子的父亲,在衢州新星中学党支部的组织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衢州新星中学支教的他们用青春与热血织就别样的支教华章。

一群又一群讲政治、顾大局、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滨江教育人,他们风华正茂,经验成熟,前赴后继,跨越山海,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真情实意,以高姿态、高站位谱写山海协作和东西部协作的教育新篇,将个人的教育情怀与育人故事写在了祖国教育脱贫攻坚的大地上。

向这群可爱的人致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滨江生活
城乡教共体、东西部协作、山海情相济,推动共同富裕中滨江教育的担当与作为
发布时间: 2023-01-06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浏览量: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是‘五个一批’中管长效、拔穷根的根本性举措。”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引下,高新区(滨江)统筹教育内外力量,主动引领,敢于创新,扎实推动教育共同富裕。2018年至2022年,共选派109名骨干教师,跨越14515公里,奔赴6省12个区县市,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挑战,以常态教研为依托,以主题送派为特色的梯队式教育帮扶,致力于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造血功能,用教育为共同富裕注入活力。

以“滨江品质”助力质量提升

振兴中西部乡村教育,提升跨区域协作,促进市域内“美好教育”高水平建设,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且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滨江区教育局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对口帮扶工作的精神,先后选派109名优秀骨干教师,深入湖北恩施州、贵州黔东南州、四川广元市、青海德令哈、新疆阿克苏地区、衢州柯城区、桐庐县等地进行长短期相结合的教育帮扶工作。

滨江区教育局选派的这批教师,平均年龄37岁,其中中层及以上干部32人、班主任67人,援教前获得区级以上各类荣誉101人,到受授校后兼任校园级干部或教研员的共21人,设立名师工作室18人。这批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业务精良、富有爱心。他们深入到对口支援学校,安心从教,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位学生教好;他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做兼职教研员,做好学科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做好沟通、桥梁作用,加强两地学校与教师的互动。

以“滨江范式”带动组团帮扶

教育帮扶,只有输血,光是帮扶,不能长远。滨江教育人精准聚焦,鱼渔并授,在109位教师中长期支教的基础上,由滨江区教育研究专家引领,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常态教研为依托,以主题送派为特色的梯队式教育帮扶,在输血的同时,更积极地致力于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造血功能。探索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委托培养和组团式支教等滨江范式,切实提高帮扶实效,助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这五年,滨江区教育局共组织带领近千名教师、专家赴对口结对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中短期教育帮带活动,接收受援地教师管理人员挂职数近600人。

如2020年8月,滨江区教育局组织区内35位名师名校长倾情送教贵州麻江、丹寨,为两地校(园)干部、一线教师开设了90余场专题报告,与两地4000余人次教师分享了滨江区学校管理先进经验、学科课堂教学变革创新模式和学前教育整体改革的行动机制。滨江区教育研究院七位学科教研员领衔七个名师团队,向两地一线中小学教师开设了70余场学科教学改革专题讲座、观点报告,传播滨江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两地中小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深化课堂学教方式变革。

以“滨江速度”推动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数字化改革先行省与滨江高新产业园区的优势,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等智力帮扶的“浙江模式”,结合对口帮扶地区实际,用互联网、云存储等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跨时空、跨地域交流共享,让对点帮扶区域的学生同步享受名师直播课程和相关优质资源,让中西部及山区四县的乡村学校加快跟上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2021年9月,四川朝天区之江中学、朝天一小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杭州市滨和小学师生同上“互联网+青春健康教育”课,实现千里之外两地四校学生一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多校联课的试点示范,全面拉开“滨·朝”两区中小学“同步教学”常态化开展的序幕。同时,组建“滨江-朝天”星火名师工作室5个,吸纳朝天区优秀骨干教师32名,坚持每月在线进行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幼儿教育等学科网络研修,开展跟班“名师”远程学艺,构建跨区域“四同”(同步德育、同步教学、同步教研、同步活动)教学模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节省东西部异地交流成本,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捷径。

滨江区教育品牌白马湖春秋课堂,已经历时9年。通过互联网技术全省共享课堂教学研训活动。活动聚焦前沿,专家把脉,名师引领,全省上百万人线上观摩。各结对学校均受邀同步线上分享滨江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

2022年白马湖之秋以“传播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小学美育创新实践的浙江经验,辐射中西部教育的窗口,培育全国教师培训的浙江样板”为主旨,立足“教育共富”,分设7个学科专场,深入探讨、展示浙江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创新实践的学科突破,展示滨江教育在助力中西部地区教育共富的宝贵成果。

此外,白马湖好课、课堂节、班主任节等区级层面活动或教育教学资源均同步向各结对学校所在区域全时空开放,中西部、城乡教共体一同分享滨江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以“滨江温度”加深情感链接

“办有温度的教育”一直是滨江教育积极作为和努力方向,也是滨江人的教育态度与奋进举措。

两度申请入黔支教的刘静老师。她携手滨江爱心人士,助力55个品学兼优的丹寨娃圆梦大学,点亮教育改变未来的星星之火。如今,这场爱心接力已经集结了更多的力量,帮扶的孩子也从55名扩大到了100名。主动申请将自己一年半的支教时间延长为三年的郭燕、来燕红与杨斌,他们克服青海德令哈高寒缺氧、干燥少雨、水质硬化等恶劣的自然条件,用三年时间将所带德令哈一中的“杭州班”教学质量提升至前列,在德令哈这座诗意的城市书写滨江人的教育诗篇。

“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我们了。我放学给他们辅导好作业,然后自己开车送他们回家。”在桐庐徐凝小学支教的李超老师说,“给他们爱与温暖,让他们憧憬未来比教他们学习更重要。”

“临行前我便做好面临任何一种挑战的准备,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带给支教学校、教师、学生所需。”杭州浦沿中学的办公室主任、心理辅导站站长商阳老师走进朝天区之江中学,第一时间就组建了之江心理小队,“我要把滨江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丰硕成果带到之江中学……”

支教岁月,少有轰轰烈烈,有的是三餐四季的日常琐碎,与不分节假日的超长付出和默默耕耘,以及无数个累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的坚持,日积月累,就带来改变。曹红燕手术不请假;刘风云轻伤未下火线;柯琦新婚不请婚假;刘东升,两个孩子的父亲,在衢州新星中学党支部的组织下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衢州新星中学支教的他们用青春与热血织就别样的支教华章。

一群又一群讲政治、顾大局、热爱教育、甘于奉献的滨江教育人,他们风华正茂,经验成熟,前赴后继,跨越山海,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真情实意,以高姿态、高站位谱写山海协作和东西部协作的教育新篇,将个人的教育情怀与育人故事写在了祖国教育脱贫攻坚的大地上。

向这群可爱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