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试验区名单,杭州高新区(滨江)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系浙江省唯一入选。此次遴选经地方申报、各省(区、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推荐、第三方机构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总共确定10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积聚发展示范区、15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积聚发展试验区。

IMG_9323.PNG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先后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区知识产权局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区域创新发展等三项改革经验由国务院发文推广。

杭州高新区(滨江)从2016年开始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到2019年启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到此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已经并将持续有效推动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凸显知识产权市场价值,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杭州高新区(滨江)获批建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国家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为发改、经信、科技、商务、组织部等部门绘制产业图谱,为“双招双引”、延链补链提供强力支撑;落地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面向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开展协同保护工作,并联合申报获批第三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在知识产权大厦培育引进了28家公共服务机构和30余家市场化服务机构,包括专利代办处、商标受理窗口、版权服务窗口、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门类、全链条、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海外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公益服务站,为浙江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

出台《关于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并在其他产业政策中嵌入知识产权内容。每年提供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知识产权产业扶持;针对知识产权服务业,提供项目奖励和房租补贴,并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10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51亿元,其中专利质押超39亿元;组建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宣传部、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知识产权局五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大保护”格局,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组建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企业刑事合规促进会、知产同心荟等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合规经营,从源头上规范服务。

设立浙江省首个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平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4件,27家企业进入浙江省创造力百强榜,前十中占据七家,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设立2亿元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完成1.02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多途径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开展“数智领航”知识产权梯度培育,为300多家企业开展IPO知识产权辅导,为30多家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分析,推动各类知识产权保险,切实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开展产业类专利导航10项,企业专利微导航26项,试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知识产权质押、专利融入标准,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承接数据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国际标准、专利开放许可等国家试点,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等三项成果被评为浙江省改革优秀案例。

下一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主要实施“721”行动计划,包括集聚服务资源、打造区域品牌、健全服务生态、发展服务业态、健全行业监管、完善人才培养、扩大服务出口等7个方面21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