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争做“教育共富”赛道的领跑者,以“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城市教育”定位,打造“优质、开放、包容、创新”为特质的滨江教育,以全域高水平优质学校建设为抓手,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提高滨江教育的“匹配度、满意度、贡献度”。
2023年教育重点工作将围绕“拓宽国内外教育交流、建设教育优秀人才队伍、完善教育高水平治理机制、创建良好教育生态”等任务,重点抓好9项重点工作。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主要工作:(1)全面强化党建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职能,推动完善领导小组议事决策、督查落实机制。多层次加强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2)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制定《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通过教育系统党建督导检查全覆盖,指导完善学校党组织各项工作。制定教育系统大考大赛行动方案,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战疫情、迎亚运、促改革、助共富、保安全等各类重大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3)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深化教育系统清廉建设,聚焦“清廉学校”品牌打造。开展学校(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2.优化优质教育资源保障供给,营造教育发展好环境。
主要工作:加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顶层设计,逐步平衡南北、东西教育资源,真正实现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1)启动建造时间久的安置小区幼儿园提升改造工程,提升原住民的获得感。(2)启动第二批老旧学校建设项目。(3)引入优秀高校、高中、学前教育知名品牌。
3.完善数智校园体系,让学校治理更加精准和科学有效。
主要工作:教育数字化改革项目高效落地。(1)做好现有教育数字资源的集成整合。(2)做优“通学路云守护”项目。(3)新建学前到中学的“学生中餐这件事”数字化改革项目,多跨协同市监、卫健、综合执法等部门,实现学生用餐全流程管理。(4)每所学校(幼儿园)在学生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教学管理、综合评价、后勤管理等方面至少有一项校(园)本特色的数字化改革项目,列入考核。(5)区域教师研修平台以及精准化教学平台完善推广运用。
4.以生为本,保持教育教学质量高水平态势。
主要工作:义务教育工作。全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和综合评价体系。(1)坚持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突出中小学美育工作,制定有滨江辨识度的美育工作指导意见。(2)围绕“白马湖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业成绩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心理健康水平全市领先。(3)逐步建立全区名师的“云走教”库和短课程,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打破学校边界和名师教学边界,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4)推进全区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学前教育工作。(1)实施学前教育“提质强园优师”计划,引进优质学前教育品牌,领衔创办名园,通过目标导向,培养园长、副园长的全面管理能力和领导优质园所能力。(2)加大对托育模式、医教结合、儿童训练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幼托一体化、幼小联盟建设,树立优秀园所典型。
社区教育工作。特色办学,杭州市各项考评指标领先。(1)推进数字化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优化“滨学通”平台。(2)深入推进老年教育品牌“银龄通”。创建省市老年教育示范性学校。(3)出台区域家长素养提升行动方案。(4)承办市终身学习活动周。
5.以机制激活队伍,建好面向“人人”的教师培养梯队,全面提升教师育人实力。
主要工作:(1)坚持对校园长、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引领,校园长是教师精神激励第一人。教师激励重点在引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上。(2)建立促进教师队伍更具活力的机制,建立刚柔相济的校园长、中层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建立更完备的教师培育奖励制度。(3)校园长领衔“让教师更有归属感”这一课题,学校要面向每一位教师做好培养和管理规划。(4)关注“教育领跑者”队伍建设,抓好四支队伍,培养学者型的学校管理干部(名校长队伍)、学术型学科骨干教师队伍、专家型班主任队伍和研究型教育研究员队伍。(5)对于新教师的培养,新推出“导师制”。(6)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第二期以名师为培养对象的卓越教师班开班培训。(7)教师强身健体是育人实力之一,多形式健身行动促进教师身体素质的提升。
6.全力保障教育领域安全稳定工作,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生态。
主要工作:牢固树立“大安全意识”,强化源头预防、精准化解,着力提高教育系统应对各类重大风险的能力。(1)抓好师生安全、师德师风、校园安防、疫情防控等工作,平稳推进招生、学区划分调整、办学规范等工作。(2)提升信访接待、处置水平。(3)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及统战工作,健全教育舆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
7.发挥“教育共富”滨江作用,让优秀教师成为共享名师。
主要工作:(1)做好“组团式”援疆、援青、援川和受援地教师来杭培训、跟岗学习及交流互访、名师送教等各项教育援建工作,扩大结对交流覆盖面,助推乡村振兴。(2)以新名校集团化办学为载体,加大集团内教师的交流轮岗。(3)推进联盟学校、跨校的优秀教师交流互学工作。
8.办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区域教育,教育国际化程度高。
主要工作:(1)与教育发达地区紧密交流,选派优秀的校级干部、学科教师赴上海、国外等地跟岗学习、锻炼。(2)创新区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教育创新改革综合实践区”建设,打通学制界限,达到最短时间积聚最优教育资源的目的。(3)扩大科技教育大联盟的影响力,加强与区内企业的合作,为区内学生提供可研、可体会、可实践的教育资源。(4)围绕亚运核心,开展学生人文、体育、美育系列活动。
9.开展“双赋能”行动,让学生发展更健康。
主要工作:(1)抓住入园及幼升小关键点,为幼儿及小学生入学提供适应周期课程,建立小学一年级开学季体验机制,缓解儿童入学焦虑。(2)结合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实现更为完善、更有区域特色的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引入校外教育资源,搭建家长学习模块,提供菜单式、阶段式的课程选择。(3)开展“明眸皓齿 脊良正姿”青少年健体行动,做健康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