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1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2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郑  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两区管理体制调整20周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持“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总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同心合力、实干奋斗,较好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84.8亿元,增长1.8%,总量保持全市第三;实现财政总收入433.62亿元,增长6.5%。

这一年,我们始终科学把握战疫主动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要求,不断完善指挥运作体系,以最快速度、最小范围、最小代价处置每一轮疫情,建立“四级包保”和“一长二员”机制,高效率推进疫苗接种全覆盖,大力度强化疫情医疗保障,守牢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底线。

这一年,我们始终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推出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发布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区行动计划,开展“天堂硅谷人才”五大行动,推动经济巩固回稳基础、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扛起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这一年,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关键抓手,主动担当、抢抓机遇,深化探索“一区多园”高新模式,提出“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构想,启动“中国视谷”、中国信息安全谷建设,全省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正式通线,“1+2+6+N”创新平台体系加速完善,接住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接力棒。

这一年,我们始终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自我革新,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全市率先试点,“移动审批车”服务、“分阶段”项目审批模式省市推广,老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良好开局,浙赣铁路住宅区、东冠新农村违建遗留问题取得历史性突破,“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调整基本完成,传承了“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高新精神文化。

这一年,我们始终精准把握“国际滨江、亚运核心”定位,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亚运场馆智慧升级全面完成,江南大道隧道及地面道路全线开通,城市片区“微更新”、交通“微循环”有序展开,沿江景观带精彩亮相,“无废城市”建设深化推进,塑造了“未来风、国际范、江南韵”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这一年,我们始终深刻把握共同富裕本质要求,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编制形成“扩中提低”“一老一小”方案,持续推进全域征迁清零,有序推进村级留用地统筹开发,基本完成预安置,高标准建设现代社区,推进教育“四学”工程,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202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我们在稳进提质中交出了蓄势聚能、平稳运行的优秀答卷

产业势能持续提升。积极承接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战略平台任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56.4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3235.3亿元,居全市前列;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7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8.9%,获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优秀单位。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生命健康产业分别实现营收1740亿元、2086亿元、336亿元,未来网络产业入选首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集成电路产业入选省级“新星”产业集群。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获评省级优秀命名特色小镇,数字健康小镇获评省级优秀创建特色小镇。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大力实施“链长制”,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新招引项目9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实现翻番、达42个;开工15个,摘牌16个,落点20个,“152”省市县长工程项目落地率100%;固定资产投资首超300亿元,产业投资(含滨富)首破百亿元,工业、高新产业、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4.7%、28.7%、15.8%,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列全市第一。滨富、滨萧特别合作园(区)落地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182亿元。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第一时间发布“助企开门红18条”“助企纾困稳增长12条”,下达区级惠企产业资金46.92亿元,落实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政策71.83亿元。组建产业链供应链应急保障、保通关等工作专班,着力保障不停产、不断流、不减产。迭代“亲清三访”,开展“百名干部助百企”服务活动,打造董秘圆桌会、“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等服务品牌,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领域全国赛等大型赛会活动。实现“拿地即开工”极速审批,深化“放管服”等3项改革经验获省《竞跑者》刊登。

企业梯队日益壮大。朗鸿科技、零跑汽车、萤石网络等6家公司上市,累计培育上市公司69家,总量居全省第一。新公示国高企539家,国高企有效数超220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累计4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5家,累计166家,总量均列全市第一。新认定瞪羚企业401家。新增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9家,创业孵化载体累计达130家,在孵企业达3820家。新增注册企业1.7万家,增长8.7%,净迁入企业1411家;实现“北企南迁”企业315家。

数字自贸优势凸显。建立自贸试验区重点建设任务清单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标志性成果创新,成立全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企业外联APP试点有序开展,新入选国家级、长三角、省市标志性成果及创新案例16项。滨江区块各项晾晒指标居省市前列,其中税收收入、新增企业等指标全市第一。全区预计实现数字贸易额超400亿元,列全市第一。全省“稳进提质”晾晒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居全省第一。

(二)我们在创新制胜中厚植了自立自强、攻坚攻关的强劲动能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发布“1+5+20”人才新政,新引进各类人才38791人,增长5%,其中硕博学历9276人;自主培育市级以上人才计划专家70人,其中新入选国家级省级特殊支持计划专家19人、列全市第一;新引进“5050”人才项目63个,累计1005个。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家,省站新增数全省第一。完成“115”引智计划76个,列全市第一。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持续推进人才“一件事”改革,新提供人才房935间,开设“杭帮彩”服务点位65处,“引育留用”人才生态持续完善。

创新要素加快聚合。强化引导创新投入,累计拨付产学研专项资金5.36亿元,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10%左右。持续完善科技金融环境,修订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新设政府引导基金子基金2只,累计参股37只,撬动社会资本225亿元。金融产品日趋丰富,全省首个“质量”贷“滨质授信”一期授信1000万元,企业创新积分贷累计授信5.1亿元。

创新平台质效并进。“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建设有序推进,极弱磁大设施研究院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芯片化原子磁强计项目攻克“卡脖子”。白马湖实验室基地开工建设,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浙工大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挂牌成立,量子实验室主体完工。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德诺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新获批省市创新联合体7家、市级以上研发载体134家;省级以上研发载体累计超500家,居全省第一。

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全区预计新增专利授权量23236件、增长30%。预计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8369件,预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11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98.2件。完成技术交易额370亿元、增长53%;知识产权质押累计60.3亿元、增长32.8%,列全市第一。持续推进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36项、市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38项。入选省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11个,居全省首位。2项国家标准化试点、1项省级专利融入标准试点通过验收;新获批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17项。省政府质量奖保持全省第一。获批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

(三)我们在数字赋能中重构了智治善治、全域全时的治理体系

数字治理更具系统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实现政务数据一本账管理、一站式浏览、一揽子申请、一张网管控。实行数字化改革项目申报联合审查机制,“项目查重”工具入选省级试点。数字应用场景体系不断健全,上线数字政府门户2.0版,会展报批“一件事”获“2022全球展览论坛”典型推荐,“知识产权一件事”、数智治水等一批数字应用获省市试点及典型推广。

基层自治更具多样性。成立区街社会治理中心,建成基层智治“一网统管”驾驶舱,上线“滨安码”,社区指挥站实现全覆盖,区域社会治理水平居中国百强县(市、区)首位。发布实施全国首个现代产业社区治理与服务规范,现代产业社区建设入选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品牌锻造工程,社会组织发展体系改革列入省级现代社区建设专项改革试点;区慈善基地获评省级示范性慈善基地,近五年城市慈善发展指数保持全省第一。

社区治理更具实效性。理顺“社区-网格-微网格”体系架构,优化调整社区布局6个,设立网格503个、微网格3116个;重塑社工队伍,实施专职社工分类培养“102030”工程,新招录专职社工220名、专职网格员411名,充实到社区治理一线。推进物业提档升级,出台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电梯加装开工340台、完工335台,安置房小区加梯覆盖率达80%。建成美好生活共同体9个,通过省市未来社区验收8个。缤纷未来社区代表全省参加2022年中韩社区治理论坛。

平安建设更具针对性。抓实除险保安,聚焦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有力化解各领域各行业重大风险。深化“平安滨江”建设,全市首创“网格律师制度”,试点运行“滨江反诈在线”,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数分别下降47%、46%。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有效应对台风“梅花”、短临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信访总量、四级走访总量较前三年平均值分别下降61.6%、57.4%,国家级信访积案全清零且无再访。全年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四)我们在亚运筹备中绘就了近悦远来、美丽宜居的城市图景

亚运筹备有序推进。大小莲花入选省首批“无废亚运”示范场馆,完成亚运通勤道路21条,江南大道、飞虹路、滨康路获评“迎亚运”道路“赛马”市级优秀工程,风情大道沿线建筑景观及“最后一公里”体验区精细扮靓,整改国际化标识标牌1033块,奥体中心公园、北塘河四期公园、感知之轴对外开放。召开决战决胜亚运誓师大会,开展“亚运四进”宣传活动,举办全民运动会等体育健身活动,亚运场馆惠民接待25.4万人次,亚运氛围日益浓厚。

城市形态加速更新。开展浙赣铁路以南、智慧之门周边等重点区块规划研究。山一农居SOHO收整、冠山微整治等有序推进,完成片区“微更新”4个。加强做地收储出让力度,全年收储25宗899亩、出让20宗598亩,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优化调整留用地统筹开发机制,六村联建项目建成投用,智造谷等4个项目加快建设。冠山数智产业园基本完成改造并投用,西兴工业园提升改造稳步推进,浦沿工业园规划调整方案基本确定。工业综合体一期结顶,二期、三期开工,四期启动供地。

空间环境持续蝶变。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制定全市首个“无废学校”创建试点方案,建成省市“无废细胞”9个。深化环境秩序“洁美杯”竞赛,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推进水质“优Ⅲ灭Ⅴ”行动,创建省级“美丽河湖”片区1个、市级“美丽河道”7条,时代河永久河沿河景观绿道、白马湖二期跑道夜景亮化全线提升;新建(改建)公园10个,实现扩绿29万方,北塘河畔及周边区域提升改造工程获评省级优秀园林工程奖,闻涛路获评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

城市运维不断提效。开展保畅治堵“八大行动”,治理隐患1531处。新增(优化)公交线路18条,新增机动车泊位3743个、非机动车泊位3080个。健全城市建管衔接机制,制定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实施办法。出台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优化电力资源布局配置,实现电力保障平稳迎峰度夏。深化“一点一策”微治理机制,着力解决好城市积涝点、无障碍设施缺失等次生隐患,全点位完成无障碍设施整改更新,全里程疏浚雨水管网支管道。开展公厕服务大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改造重点公厕15座。

(五)我们在共建共享中奏响了普惠厚实、优质均衡的民生乐章

民生实事可触可感。顺利完成区政府民生实事23个子项39个分项、市政府民生实事17个子项和省政府民生实事20个子项,其中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口增配,小区梯阻系统使用全覆盖,社区、企业园区智慧云诊室新模式,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服务终端设备全配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建设,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等项目深受群众好评。

教育医疗量质齐升。投用江晖小学等学校6所,建成永久河单元幼儿园、物联网幼儿园,西兴中学改建完成,大华产业园嵌入式幼儿园开园,新增学位8340个;续建振浦小学、培智学校等学校13所。持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出台公办幼儿园聘用制教师管理办法,全链路师资队伍持续强化,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测试列全市第一,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全省领先。西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病区开放投用,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医院,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开工建设,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扩建完成,健康促进县(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

文体商贸持续扩面。基本完成“数字文化馆”建设,新建(改建)城市书房、智慧借阅点20个,持续打造“朗读节”等文化品牌,大力培育全民阅读文化。长河历史文化街区精彩开街,“华彩滨江一日游”入选市首批非遗旅游线路,网易蜗牛读书馆入选市非遗体验点。新建(改建)体育场地200余处,新增体育场地12万方。星光国际获评省“高品质示范街区”,银泰百货正式开业,“英冠滨悦城”“海威领界广场”社区商业体正式运营,商贸配套日益完善。

社会保障坚实可靠。安居工程加快推进,续建安置房项目20个、334.5万方,新开工1个、4.6万方,交付11个、163.8万方,安置15245户次。开工建设共有产权保障住房1000套、公共租赁住房9.6万方,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273套。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32人,其中拆迁户家庭1005人,发放征地拆迁家庭大病医疗补助414.3万元。高标准落实民兵组织建设规划调整,高质量完成兵役征集规定任务指标。全省率先启动退役军人档案数字化,“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成功率列全市第一。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获评国家4A级婚姻登记机关。区域协作持续推进。

(六)我们在自身建设中塑造了勤政为民、唯实惟先的公仆形象

政治建设更加有力。全面开展政府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一以贯之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高标准完成省委巡视“回头看”、国家级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制(修)订实施区政府工作规则,成立特别合作园管理局,分设卫生健康局、文广旅体局,调整设立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江北发展服务办公室,明晰产业平台、街道助企服务职能,政府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专业化发展,形成“1+2+3+X”国资运营管理新体系。

依法行政更加规范。不断增强“关键少数”法治意识,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目录规范化管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社区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被列为全省试点。深化行政司法衔接,出台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意见。抓实政务公开,加大重点领域主动公开力度,积极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有效回应群众关切。

廉政建设更加深入。始终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加强工程建设、重大项目、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坚决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意见。办理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代表建议99件、闭会期间代表建议4件,办理政协提案115件。国防、双拥、人防、地名、民族、宗教、老龄、外事、对台事务、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一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永不懈怠、永不僵化。二要始终顺应民心,要牢固树立群众满意的思想,干工作办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成效成果要由群众来评判,切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三要始终坚定决心,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立即行动,既不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也不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坚决做到一鼓作气、一抓到底。四要始终满怀信心,纵然面对风高浪急的考验,亦或惊涛骇浪的挑战,也要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眼疾手快、蹄疾步稳,勇于破困局、科学应变局,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五要始终团结一心,牢牢锁定目标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大限度凝聚合力,千方百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确保把各项决策变为现实成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和来我区发展的投资创业者、科技工作者、外来建设者,向驻区单位、高校院所、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区建设发展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超预期冲击较多,要素成本持续高位震荡,引导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非常规非市场挑战的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离高标准高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覆盖面不够广;顶尖人才集聚程度还不够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机制还不够协同高效;城建城管综合承载能力不够强,精细化、专业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婴幼儿照护、商贸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政府系统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高新文化有弱化趋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此,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政府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号角。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指引,坚决落实省委“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市委“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的战略部署,按照区委“以‘两个天堂’生动实践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具体要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两个天堂”总战略,聚焦聚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关键抓手,把握好“危与机”“稳与进”、发展与安全、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五方面关系,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治理能力、城市建管、民生保障、自身建设六个现代化工作举措,大力开展“136”主题攻坚活动,推动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共同富裕示范、高标准亚运服务保障,率先闯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滨江路径,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2023年我区预期主要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力争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力争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力争6%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全社会R&D经费投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10%。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

处理好“危与机”,赢得发展主动。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们要在应对危机中善于危中寻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在理念上深化、在行动上果决,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切实化危为机,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勇担时代责任,扛起高新担当,发挥引领作用。

兼顾好“稳与进”,实现合理增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力放大“双自联动”牵引效应,全力推进扩投资、优结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确保行稳致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要牢牢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各领域和全过程,注重堵漏洞、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平衡好当前与长远,保持战略定力。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我们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相结合,当前有成效、长远可持续的事要放胆去做,当前不见效、长远打基础的事也要努力去做,在具体措施上体现“动态性”和“滚动性”,确保眼下每一步和长期目标要求逐一有效衔接。

协调好局部与整体,促进公平效率。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我们要增强全区一盘棋意识,充分考虑各街道、各区块的发展现状,整体谋划、分类施策,不急不躁、步步推进,有力解决南北、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结构化差异等问题,构建均衡可及、协调互补的共同富裕实践样板新格局。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一)立足核心攻关、效能释放,以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方向,持续完善现代化科创体系

“从0到1”更前沿。实施“才链全球”计划,深入推进“5050”计划3.0版,开展区级人才分类认定,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引育力度,争取数字人才产教融合省级试点,积极建设区域性人才高地,力争新引进各类人才不少于4万人。高站位规划“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加快建设“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白马湖实验室、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区块链技术与数据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脑血管植入器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积极布局交叉研究平台、开源开放平台、研究型科研机构,着力提升优势科研力量集中度和显示度。支持高校院所、企业锚定科技最前沿,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推出更多原创性开创性成果。

“从1到10”更活跃。探索改革政产学研创新平台服务方法,充分释放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杭州长光院等产学研创新平台效能,全面完善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杭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功能,引育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中试转化平台,最大限度实现仪器设备、技术服务等各类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深化与浙江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落点建设浙大城市学院滨江创新中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重支持培育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载体不少于100家。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全力支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力争全年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少于30项。

“从10到N”更丰富。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深化“创业陪跑计划”,加快建设火炬创业学院杭州分院,支持各级创业孵化载体专业化、市场化、链条化发展,力争全年新认定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在孵企业突破4000家;促进金融赋能成果转化,做优做强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战略投资和投后管理业务,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扩大企业创新积分贷、科创保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覆盖面,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有效链接,力争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350亿元。

(二)聚焦固优强基、高端智能,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主路径,不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

着力强化高新产业链整体协同。大力实施“链长制”,加强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生态圈补链强链延链,重点发展视觉智能、网络通信、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网络安全、机器人、数字内容等数字产业,建设“中国视谷”、中国信息安全谷产业新地标。全力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持续壮大数字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金融、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定制化服务、共享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未来医疗、柔性电子、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力争新落点产业项目不少于20个、新开工不少于18个,工业、高新产业投资力争分别增长10%以上。

着力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健全高新企业梯次升级发展矩阵,深入推进“雄鹰行动”“凤凰计划”“瞪羚计划”“高企倍增计划”,制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一批重点腰部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上市公司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瞪羚企业200家、国高企350家,新增注册企业不少于1.6万家。持续培育产业大脑、未来工厂,鼓励建立领军企业带动的专业化配套集群,推动建立联合培训、标准共享的协同管理体系,加速大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市场能力的有效对接,提高产业协同和全链条生产效率。强化高新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强化经营资质、质量标准、认证认可,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培育,促进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发展。

着力打造产业基地互补新生态。持续做强江北科技园孵化阵地,强化物联网、互联网产业园引领带动作用,激发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创意+科技”产业活力,提升智慧新天地数字健康产业能级,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平台标杆;完善滨富、滨萧特别合作园(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健全领军企业衍生裂变和高成长企业投资信息共享机制,特别合作园(区)完成产业投资50亿元。加快数字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展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做强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推动设立数据交易平台,发展数据交易市场,争创“中国数谷”;开展数据跨境安全合规探索试点、数字自贸区评价体系试点,支持拓市场抢订单,力争自营进出口额稳步增长,引进外资8.5亿美元,打响“数字特区”品牌。完善街道工业园提升改造“腾笼换鸟”计划实施方案,有序实施老旧工业园区“腾笼换鸟”,推动产业业态和配套设施提质升级。

(三)围绕整体智治、协同共治,以提升数字赋能实战实效为主目标,加快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

推动经济治理更高效。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主动抢抓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机遇,积极推动群众和市场主体有感的“微改革”,建强“四端协同”政务“中枢小脑”,拓展“主动服务”“无感智办”场景,构建区街社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强化产业平台、街道助企服务职能,把服务送到园区、企业门口;深入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全面推广“自主申报+信用承诺+智能确认”模式。理顺“1+X+N”产业政策体系,开展专精特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政策制(修)订,用足用好用活“亲清在线”平台功能,着力丰富政策工具箱、提高政策覆盖面,大力推进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开展专利开放许可改革创新试点,推动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加快建设中国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实施质量标准强区行动,深入推进“质量奖示范引领工程”,落地国家智能汽车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

推动社会治理更精细。深化“一数一源一标准”治理,打造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提升公共数据资源编目、归集、治理、开放和共享能力。推进基层智治“一网统管”改革,“滨安码”全域推广,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伍等基层力量有序整合、高效联动。加快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优化调整社区划分,制定社区民生服务综合体建设运营地方标准,新建美好生活共同体6个,省市未来社区新申报数不少于6个。探索现代产业社区模式,成立现代产业社区治理委员会。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实体化运作现代社区学院,实现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全覆盖。健全社会组织体系,建设区、街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培育3A以上社会组织10家。

推动平安治理更扎实。健全“安委办+专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坚持应急预案培训演练常态化机制,加强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危化品、燃气、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出租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着力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健全“小脑+手脚”基层工作体系,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大力促进信访积案攻坚化解,迭代升级“浙里安帮”“浙里连心”,聚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除险保安长效机制,聚焦护航杭州亚运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和电信网络诈骗等打防管控宣治,依法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突出生态惠民、便捷为民,以建设开放包容亚运城市为主抓手,全面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

让城市更显气质更富韵味。聚焦“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坚持城市侧和赛事侧一体推进,优化提升主会场开闭幕式功能区、贵宾区及主席台、“最后一公里”体验区、国际化标识等,精心打造无障碍建设示范点,大力开展“五化十场景”专项整治,有序组织大型测试赛,全力保障好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片区“微更新”13个。全力推进征迁清零,有序推进土地收储出让,加快推进工业综合体建设,统筹推进农居SOHO提升整治。编制留用地开发三年滚动计划,开工留用地项目4个,实现21个村级留用地指标清零。

让城市更有弹性更具韧性。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实施意见、城市管理网格化考核办法,着力加强城市日常运行管理。深化环卫、绿化、市政管养体制改革,健全沿江景观带、城市公园等建管新机制,打造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运维新模式。系统推进地下管网有机更新,加强污水传输与处置,常态推进积涝排查治理,不断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大力实施电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协同、中兴电力隧道,实施江南变、东冠变土建先行,力争投产文教变、协同变。加速优化全域交通节点,启动冠山路整体提升、跨铁立交、过街设施、滨萧通道等重点工程,开工新建(改造)道路12条(段),续建23条(段),完工18条(段),新增(优化)公交线路不少于5条,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3700个。

让城市更为低碳更加绿色。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空气优良天数310天以上;加快打造“污水零直排区”升级版,实现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III比例10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力争夺取大禹鼎;加快全域绿道网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不少于25万方。扎实推进减污降碳,深化“无废细胞”“无废学校”建设,有序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轻量化数智化节能改造,持续推进“规划环评+环境标准”清单式管理改革试点,开展低(零)碳街道(社区)试点,完成“环保E企管”省级试点,引领绿色低碳社会新风尚,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让城市更焕生机更添活力。大力组织开展国际国内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活跃国内外科技文化交流,让高新品牌更加鲜明,让科技之城更富感召力、亲和力、吸引力。大力推进数字文化馆、硅谷书房和文化驿站建设,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深化“滨江四季”,推广“文化管家”,注重产业园区、居民社区文化资源差异化投放,丰富社区社群文化活动,不断完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大力传承发扬本土文化,持续推进西兴古镇、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与开发,启动白马湖越文化考古发掘,加快非遗传承教学展示基地、非遗展览馆建设,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生活中落地生根。大力营造亚运氛围,加强亚运场馆赛后运营,优化体育设施布局,新建改建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40片,举办马拉松接力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健全完善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机制,加快形成“滨滨有礼”文明实践体系。

(五)坚持用心用情、均衡可及,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牵引,着力打造现代化共富图景

以更高标准推进教育医疗发展。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投用白马湖单元中学等学校8所,完工东冠单元小学等学校6所,续建浦乐单元中学等学校13所,新开工长河单元小学等学校8所。坚持五育并举、融合发展,深化沪滨教育合作,推进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战略合作,做优科技教育联盟,启动建设“教育创新改革综合实践区”,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实施“孩子中餐这件事”,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高兴。强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医护人员关心关爱,畅通医联体双向转诊通道,加快长河、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点覆盖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区疾控中心医疗实验室建设,不断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能力。

以更实举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7万方,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00套(间);修订完善拆迁安置政策,交付安置房项目8个、148.9万方,基本完成全区回迁安置。持续推进物业提档升级、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工作。实施青年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完善低保、低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服务保障体系,力争全年帮扶重点群体不少于8000人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不少于2000人次。深化“一老一小”服务,建设颐养共同体,打造“大社区养老”新格局;推进托幼一体化,构建托育灵活服务新模式,实现2-3岁托育服务园所覆盖率达50%。继续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改革转型,全面加强民兵和兵役工作。深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做实双拥工作,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支持工商联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以更大力度加强区域协作联动。实施“东优、西建、南启、北融、中提升”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大力招引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商务服务等城市功能型配套大项目。制定实施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完善沿江、白马湖、智慧新天地区块商业配置,打造古镇特色文化商业街区,营造优质、便捷、放心消费环境,满足居民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区县协作等工作,助力共同发展、协同发展。

(六)坚定自信自强、务实笃行,以打造清廉高效现代政府为主旋律,培育增强现代化建设能力

在务实功上下功夫。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引,牢记“三个务必”,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找差距、提层次、强能力、抓落实,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从思想上行动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各项工作全过程。

在出实招上求突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从小处切口、点上发力,提升法治思维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学习,破除路径依赖、破除守成不前,不断破解资源要素瓶颈、体制机制障碍、思想理念束缚,大力践行“我来干、我负责”的使命担当、“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实干作风,确保工作推进速度快、执行效力高、实际成效好。

在求实效上勇争先。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弘扬高新精神、高新文化,不断强化“主动报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理念,时刻保持“干就干得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拼劲闯劲,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着力在出业绩、作贡献上创先争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昂扬向上的干事氛围。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继续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理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发展”“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有效缓解停车难、出行难”“动态推进交通治堵”“持续推进平安建设”“优化提升亚运环境”“高标准建设现代社区”“加快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推动高质量就业”等12个候选项目,提请大会票选决定2023年10个民生实事项目。对区人大代表票选确定的项目,我们将全力以赴办实办好。

各位代表!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勇当奋进者、争当开拓者、竞当奉献者,全力建设全球创新源、世界数字港、未来智慧城、环境最优区、幸福新天堂,加快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进,以“两个天堂”生动实践奋力开启高新区(滨江)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