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绍】
2022年12月,消费者向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反映,其从美团平台一家网店购买了盒装咖啡,商家在产品网络页面描述“0糖”,收到货后发现该咖啡并非无糖,商家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向市场监管部门发起投诉,要求赔偿。
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接投诉后,第一时间联系投诉人了解相关情况,随后迅速联系涉诉店铺,询问了店铺负责人,提取了交易记录,产品实物和产品网络交易快照等信息。
店铺方:“我们销售的咖啡确实没有添加糖,有产品标签配料表为证,而且产品有检测报告证明产品质量合格,我们的描述是符合实际的。”
针对店铺方的辩解,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仔细查看了涉诉咖啡并询问店铺,发现该咖啡系普通预包装食品,产品配料表显示确实未添加蔗糖,但营业标签显示产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每100g已超过0.5g。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声称无糖或不含糖,碳水化合物的固体每100 g含量需≤ 0.5 g,液体每100ml含量需要≤ 0.5 ml。
店铺在网页中的描述无糖实际是指无蔗糖,其与我们预包装食品的无糖声称不是同一个概念。店铺的描述不准确,具有误导性。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随后向店铺进行了合规性指导,店铺方对市场监管部门的意见确认无异。遂主动与投诉人进行协商,双方协商一致。
【案例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商家在披露商品信息或者宣传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任何误导行为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甚至构成消费欺诈。上述案例中关于“无糖”的描述,实际上是一种概念的混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 “糖”,大家有着稳定清晰的概念,一般指的是白砂糖、红糖、冰糖等糖类。然而科学概念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糖、寡糖、多糖的总称, 日常生活中的“糖”是狭义的概念(蔗糖就是碳水化合物中的双糖),科学概念的“糖”是广义的概念(碳水化合物)。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科学概念的“糖”是指营养成分的一种,是微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