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内容及要求截止12月25日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经济整体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5亿元、增长3.6%,增速列全市第二,预计全年增长1.5%左右。
2持续完善“1+X”政策体系,推动各项政策直达企业,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对高新技术产业,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功能平台全生命周期持续精准扶持,迭代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 推进天堂硅谷人才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创新产业基金管理办法》等重点产业政策,谋划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截止11月底,我区累计拨付各类产业扶持资金42.7亿元,惠及企业8000余户次。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开通线上企业咨询服务,企业咨询3分钟响应、24小时处结,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要求、“申报零材料、审核零人工、兑现秒到账”标准,上线涉企政策205条,兑现涉企资金38.82亿元,列全市第三。
3支持利用北交所、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9家,动态保持后备企业不少于90家。

1、深入实施“凤凰行动”2.0计划,今年新增上市公司6家,数量和市值均列杭州市第一;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列全市第一。目前还有报会企业5家(立方控股、视芯科技、热威电热、杭州国芯、衡泰技术),辅导期企业23家,认定2022年区上市后备企业10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5家,形成了多层次、高密度的上市后备梯队。

2、发挥区内创新创业资源集聚优势,分板块精准挖掘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资源,实现三个“全覆盖”:上市后备企业走访服务全覆盖;上市专题培训各板块全覆盖;重点拟上市企业建档立卡全覆盖。全年走访企业超100家,开展上市培训、投融资对接等活动近30场。

4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亚运场景试点。我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生态体系已具雏形。我区制定形成33个场景建设方案,已实现落地物业费缴纳、游戏电竞、产业园区等14个场景应用,其中区税务局牵头推动的税费缴纳、退税场景应用入选浙江自贸试验区“十大进展”;区商务局、三个街道等牵头推动的大型商超、未来社区等场景应用被“浙江日报”采访报道。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超22万个、对公钱包超1万个,具备数字人民币收款能力的受理场景近5000个。二是特色场景加速落地。亚运电竞项目《梦三国2》开发者电魂网络开通数字人民币充值渠道,丰富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和范围;外卖平台“饿了么”、电商平台“网易严选”开通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拓宽数字人民币消费的体验渠道;国内领先的线上盲盒销售平台“盲盒星球”实现数字人民币收付,形成“盲盒+数币”新兴消费模式;高新产业园区形成集数字人民币发薪、商业消费、物业费缴纳等功能,形成数字人民币应用闭环。三是数字产业抢占先机。恒生电子推出数字人民币支付解决方案,降低受理服务机构接入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改造成本;信雅达为非运营机构商业银行提供数字人民币流通服务;微能科技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提供场景营销、推广服务。
5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科技创新等六大领域,探索打造一批低碳应用场景,有序实现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1、印发《杭州高新区2022年度低碳试点工作推进计划》,统筹推进我区低碳试点建设工作。

2、组织企业申报省、市绿色低碳项目,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园数智化低碳场景、储能聚合充电场站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华为、网易等5家企业入选参与浙江省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览会(全省仅50个名额)。

3、有序推动全区公共建筑轻量化数智化节能改造工作。遴选17位来自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的专家,成立区节能改造专家委员会,建立工作例会机制,指导推动相关工作;推动区文化中心节能改造项目落地,改造面积达6.3万方,可实现“整体节能10%、空调节能20%、电网需求侧调峰响应能力30%”的目标,并入选浙江省2022年度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依托节能改造专家委员会,完成节能改造导则、能效评价标准初稿编制工作。

4、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简化备案流程,做好企业服务,今年共计完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17个,合计装机容量6.45兆瓦,占杭州市下达的“十四五”光伏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的64.5%。

5、做好节能宣传,营造绿色低碳浓厚氛围。开展“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节能进机关”活动,发挥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限塑、光瓶行动等主题宣传;在滨江发布、滨江发改等公众号发布节能主题推文,多方位多渠道开展宣传,使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6持续加强与四川朝天区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紧紧围绕浙川打造五张“金名片”目标,主动作为、通力合作,深化与广元朝天区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和民生事业等协作,助力朝天区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全面完成东西部协作年度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两地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实现镇街结对3个、学校结对11个、医院结对2个、村企结对20个、村社结对3个。财政帮扶资金38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1个,完成消费帮扶1.0164亿元,引导杭加绿色建筑材料等企业落地投资11家,实际到位投资11.1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220人。选派2名干部到朝天区挂职锻炼,选派专业技术业务骨干13名到朝天挂职交流,开展乡村振兴干部、专技人才培训班共13期,培训干部698人次、专业技术人才(含教师、医生)677人次。帮助4947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