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责任科室

12月完成情况

民生实事

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点位增设

规划在江晖路、伟业路、江汉路、诚业路等地铁站出入口周边新增1000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

直属中队

/

“亚运靓城”行动

完成亚运场馆通道的扬帆路、飞虹路等道路的沥青路面及道路指示牌更新。完成主要道路(时代大道、彩虹大道、江南大道)沿线亮化及环境整治。组织开展国际化标识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市政管理科

/

路灯暗区改造

对建成时间久、灯杆树木遮挡严重、电缆老化严重、接地不达标的5条道路进行提升改造,具体改造路段为:江汉路(闻涛路-江陵路)、春晓路(江南大道-滨兴路)、月明路(江汉路-江陵路)、启智街(春晓路-西兴路)、滨安路(建业路-江晖路)。

停车保障

中心

/

实施积涝点整治

完成庙后王路、冠山河、光裕路、闻涛路沿江排水机埠改造联通管网、闻涛路一桥下穿雨水泵站、东信雨水泵站、东信大道雨水收集井、火炬大道铁路下穿雨水横截沟、时代大道铁路下穿排水沟等10处积涝点整治。

城市河道

建设中心

/

重点工作

基层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深化条抓块统、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推进街社“一支队伍管执法”。

政策法规科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

2. 制定改革方案;撤销杭州市农业行政执法队杭州高新区(滨江)执法大队。

3. 梳理事项清单,结合部门及街道意见,拟赋权街道实施执法事项260项。

4. 实现多跨协同

(1)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挂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牌子;

(2)成立区行政执法统一协调指挥中心;

(3)拟定《高新区(滨江)综合行政执法法制保障中心建设方案》,建立区法制保障中心;

(4)积极应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平台,定期晾晒全区执法人员入驻率及活跃度;明确部门与街道检查任务,制定我区“监管一件事”主体责任单位清单36项。

5. 推进执法改革

(1)印发《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我区38项重点任务清单;

(2)印发《高新区(滨江)“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执法人员“区属街用共管”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工作制度。

6. 建强队伍,加大执法保障

(1)全区共139个参公编制,按照65%比例需下沉的90人,已全部锁定至街道。

(2)三个街道均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隶属于各街道机关党委。

(3)各街道均成立“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建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完成街道执法队伍组织架构落地。

以办好亚运为重点

序化美化火炬传递、赛事专用、地铁出行等线路。

市政管理科

/

以办好亚运为重点

精心谋划入城口等重要门户节点。

市容环卫科

/

以美丽宜居为底色

加快解放河河岸景观提升改造。

城市河道保护管理中心

/

重点工作

以绿色低碳为核心

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分类办

今年,在垃圾分类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推深做实垃圾分类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坚决打赢垃圾分类攻坚战。

1.主要工作推进情况

截至11月垃圾量为244051.99吨,同比2021年下降5.16%,完成同比2021年垃圾量零增长的任务要求;完成3个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15个省级高标准示范预备小区、9家示范国企、26家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按“日检查、月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对全区193个生活小区(含过渡房)每月全覆盖检查;219个公共机构、431家企业楼宇落实抽查机制,每月抽查不少于100家,对机关单位、国企、区高标准示范点开展专项检查指导。每月月初,根据检查情况,发布垃圾分类工作专报并在滨江发布、天堂硅谷报刊登“红黑榜”小区,每季度发布一次“银榜”小区,全年发布一次“金榜”小区。1-11月共发布月报11期,检查专报12期,发放问题抄告单165份。

2.特色亮点工作

(1)示范、星级创建工作。制定《区高标准示范单位创建方案》完成含(国)企业、学校、公共机构、党政机关等类型的区级高标准点位100个;制定《区生活居住区垃圾集置点、投放点及再生资源回收站星级评定方案》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85个星级集置点、329个星级投放点和76个星级再生资源站点的创建工作;

(2)完善分类清运体系。自2021年5月试开展低价值可回收物专线以来,已有生活小区、综合体、高校、商住楼、商业街等点位54个,累计清运29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