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全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名单。在区县自主申报与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集中审议,确定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校)、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验区、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三个类型共231个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
其中,杭州市滨江区入选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区,杭州市春晖小学入选浙江省技术赋能智慧教育试点校。
自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全面部署以来,滨江区充分借助区域高新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在浙江省教育厅“教育魔方”数字化改革的整体框架下,率先实施“区域统一打造、学校按需应用”的模式,精心打造区域智慧教育体系,形成了“一库、一平台、多屏、N应用”的体系架构。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其中,“数智体育”和“通学路云守护”项目均获得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等四所中小学获评市数字教育创新创建学校;2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被授予“杭州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园)”称号;“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也已成功通过省级验收,区域标志性成果获省市主管部门认可。
区域统筹推进,推进数字化改革场景开发建设
“滨江教育一体化系统”是区域数字化改革的核心模块,也是大规模应用使用和信息流通的中间节点,为全区提供教育应用管理服务,成为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通道。如2022年暑期全区组织开展的“喜迎二十大,活动一‘夏’”系列活动,数据统计显示,累计有9756人参与了线上活动纪实,上传了68564条劳动过程分享记录,互动量达23万余次。
同时,滨江区在课堂教学、师生发展、平安校园、食品安全等业务场景中,开发出一批易用、好用、管用的应用。如通过建设“校园开放”应用,充分挖掘学校非教学时间的闲置资源,实现了学校资源与市民需求的完美对接;通过建设“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全面加强食堂的食材订购、收货、评价、结算全过程监督与管理。其中“滨江通学路云守护”项目成功打造了全国首条护学保障到位、云端实时守护的“通学路”。通过“智能学生卡”实现定位、通话、报警和报时的功能,帮助学生独立步行上下学,释放家长接送压力,切实缓解接送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该项目获评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并先后获得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
特色创新,推动智慧型育人路径多元探索
积极倡导学生协同发展与自主发展,综合发展与特长发展相结合,推动强化目标导向,突出因材施教,坚持评价引领的多元探索。各校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教育管理,丰富课程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如高新实验学校围绕创建“美好教育共同体”,开展了以“德育”为核心的数字化改革探索项目。通过使用校内值周管理、线上德育课程、家校德育活动、社会德育实践,实现学生德育数据的全面记录。滨和中学充分利用智慧农场平台,规划土地功用,出台评价细则,发动班级竞拍,聘请老农指导。通过普及劳动知识,深化劳动观念,以劳动教育为起点,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浦沿中学的“分层TOP高效课堂”,长河小学的“数智助力变革学教方式”,白金海岸幼儿园的“数字赋能背景下幼儿园运动玩学模式”等都是区域在突出全员育人,坚持全程育人,推动全科育人,促进教育与数字化技术同向发力的积极探索。
精准教学,发挥差异化育人的效能。开发建设研发学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模板解析、信息采集、云端比对、精准学习的四步框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支持。
区内各学科组建了40人左右的题库建设队伍,统一题库建设标准,形成了以配套教辅资料,考试题,统测命题以及通用题型为主体结构的区域题库。借助智能化评阅技术采集学生数据,辅以题目常规标识及附加信息,教师能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如江南实验学校在使用中充分关注课前、课中、课后环节的个性化练习,帮助学生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针对高频错题进行归因分析,鼓励学生通过错题重做实现精准提升。
数智共生,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提质建设
滨江区围绕数智共生的核心理念,通过打造新环境、完善新管理、促进新协同、构建新评价4条路径,从保障、手段、内容、定义等维度创造教师研训的新生态,实现教师的深度成长。 联合高新企业开发数字化研修平台,在原有的437间常态化云录播教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在25所中小学校中部署了数智课堂,进行课堂跟踪录制,研训画面实时传输到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研训的壁垒,提升了研训时空的灵活性,开辟了教师自主学习的道路。 截至目前,区域数字化研修平台已有注册用户7127人,主要包含了区内教师、结对地区教师及使用平台进行线上学习的各类人员。平台中现有教研活动、公开课、学科优课、名师优课的视频资源多达9000余节。 架设多方协同的研训保障。以教师教学问题为驱动展开研究;积极邀请区外名师、社区专家走进课堂,提供线上或线下的指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引。充分形成了区域领衔、专家引领、学校推进、企业助力的多方协同的共创模式。 提炼多元融合的研训内容。改变传统“磨课-观课-议课-评课”四步走的研训模式,通过主题式、项目化的新研训样式,充实研训的内容,强化研训的针对性;激励学校形成联盟、教师抱团互助,以经验分享、观点碰撞、学科共研为主要手段开展混合式研训,丰富了研训的开展形式,激发教师对研训的主动性。 形成课堂教学的研训档案。数智研修系统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研训过程,并用于建立教师画像,描述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通过对档案的综合分析,区域能够更好地为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规划发展途径,教师通过对自身档案的前后对比也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励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发展自我价值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