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滨江区委组织部《流动党员“排、分、建、管、育”21条操作指引》,西兴街道“四措并举” 推进流动党员党群安家、教育、成长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流动党员“流入”变“融入”,“有学”更“有为”。

01、让流动党员“找到家”

西兴街道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公众号推送“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家书”、“码”上报到指南;依托网格力量,结合数据梳理、电话联系、日常走访、活动招募等形式发现党员、吸纳党员,促使流动党员“归家”。坚持“应建尽建、能建则建”原则,在街道、社区、企业、园区(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功能型党组织,从“谁来管更管用,谁来用更有用”出发,选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民警、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物业经理、党群服务中心主任等担任党组织书记。设立流动党员报到点,发放“红色学习包”,“一站式”解决流动党员报到、党务咨询等事宜;同时根据就地就近或以地缘、业缘、亲缘、友缘、趣缘为要素,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组织迎新见面会71场,确保流动党员“找到家”。

02、让流动党员“安好家”

“心安处、才是家”,各级党群为流动党员提供“心运力”服务清单,流动党员在这里,可学习、阅读、休闲、运动,享受全流程无差别同服务,为流动党员打造“不流动的温馨家园”。各支部建立微信群,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联系,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状况及诉求,提升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粘性。线上线下联动,线上通过微信群推送学习课程,依托西湖先锋开设微党课直播间,引导流动党员做主播;线下通过参观访学、手作红船、服务亚运等多形式策划主题党日,为流动党员“补钙壮骨、充电蓄能”。

03、让流动党员“爱上家”

有家才有温暖,西兴街道打造“兴间暖流”服务品牌,让流动党员感受“家”的温暖。在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上,建强服务驿站,党服室外建有外卖小哥的换电站,常态化开展送清凉送温暖送关怀活动。街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均驻点在党服,发挥资源优势,为流动党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聚焦青年党员个性化需求,挖掘青年党员兴趣特长,成立社团326个,如滨和社区成立志愿社、跑团社、舞蹈社等25个先锋社团,全部由流动党员担任社团负责人。全面实施流动党员“三必访”制度,用心用情关爱流动党员群体,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街道加强党建联建、统筹多方力量,服务流动党员就医、就餐、子女教育等身边“关键小事”,提高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助推流动党员暖心爱家。

04、让流动党员“守护家”

“守护家”是“爱上家”之后的双向奔赴,流动党员在传递社情民意、融入基层治理中已形成良性互动,融入基层治理日常。流动党员担任楼道微网格“一长二员”、业委会成员等职务,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创新“数字信用社”项目,实现青年流动党员“服务居民、获得滨豆、兑换服务”的能量输入输出闭环,激发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流动党员为“理想中的现代社区”提出建议39条,参与疫情防控、亚运靓城等志愿服务6500余人次。街道对参与疫情防控、美丽杭州建设的志愿者予以表彰,其中11名为流动党员。今年还将对护航亚运等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进行专项表彰,激发流动党员守护“家园”热情。

下一步,西兴街道将继续落实省、市、区相关工作部署,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推动党员回归、助力基层治理上持续发力,助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