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芳、李天天、杨文君、向建平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生物医药产业配套服务,构建滨江一体化生物医药服务站,推进滨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和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致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世界科创高地,全区目前已集聚重点企业250余家。2022年,全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335.8亿,同比增8.6%,累计出口金额达19.96亿,同比增长29.3%。发展多年通过持续锚定生命健康新蓝海建设,全区已经涌现了一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优质企业、集聚了一批创新要素,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经多年发展,我区围绕现有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基础,找准产业发展重心,在高端医疗器械、数字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形成优势。医疗器械领域,培育了启明医疗、堃博生物等植入类器械头部企业,博日科技、优思达等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企业,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数字健康领域,依托数字经济领域深厚基础,扎实推进生物技术与数字经济技术融合发展,培育了创业慧康、联众智慧等医疗信息化类龙头企业、观澜网络、费尔斯通等数据服务类企业以及脉流科技、诺创智能等智能化器械研发企业,形成浓厚的产业聚集氛围。生物医药领域,培育了赛诺菲(杭州)、杭州康恩贝等成熟药企,以及以时迈药业、鸿运华宁等企业为代表的创新药研发企业。
二、产业培育工作进展
1.形成专班工作机制。制定《高新区(滨江)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手册》,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生物医药链长制工作会议,推进产业研发创新、配套服务、空间保障、政策支持等多维度重点问题落实落细,并形成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按月度进行分解,由经信局、科技局、发改局、商务局、产业平台牵头落实。
2.强化产业配套服务。为做好产业配套服务提升工作,我局会同科技、智慧新天地等部门,召集企业代表,BIA联盟、园区机构代表,重点围绕滨江区生物医药产业公共平台布局现状及下一步发展重点开展系列工作,梳理一批产学研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及运营服务平台名单,委托第三方智库编制《杭州市滨江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摸底调研报告》,并计划在平台调研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有效整合,编制《杭州(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手册》,营造一流产业生态。
3.保障产业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冠山数智产业园改造,为生物医药产业招商项目、区内内生转移项目提供发展空间。针对区内生物医药GMP生产车间比较紧缺的现状,冠山数智园的高层高厂房(4.5米以上)共计约5万方可供选择,致力打造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研发为核心优势的科技创新孵化园。目前,已有英百瑞、康佰裕和元腾生物3家生物医药企业明确入园。智慧新天地产业发展核心区块推进第四工业综合体建设,打造滨江数字健康加速器,第二个生物医药产业工业综合体积极谋划中。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持续提升产业服务能力。部门协同做好生物医药项目服务,生物医药项目准入落点阶段,由环保局提早介入、主动服务,从环境影响、环评审批等方面为企业提出准入建议,简化审批流程,高效推进项目落点;项目成长阶段,由经信局对有技改需求的生物医药项目实行全程服务,在保障企业发展的同时推进清洁化生产、污染物减量,助推企业发展壮大;项目试验产业化阶段,由市监局积极对接上级资源,对产品注册审评、变更备案、注册核查等阶段提供支撑,做好产品上市进度跟踪服务。
2.持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做好项目招引。常态化开展出门招商,重点围绕上海、苏州、北京、深圳等地,力争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开展省外招商。加强与泰鲲系基金的交流互动,通过行业赛事及部门信息共享,储备项目资源,做好项目质量评估,力争全年引进生命健康类项目不少于10个。强化人才培育。扩大高层次人才力量,力争全年新入选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各级领军人才10人以上,行业E类以上人才50人以上。
3.持续释放产业品牌效应。依托数字健康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契机,加快打造智慧新天地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发挥区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泰格医药、泰鲲基金等多方面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定期举办“BT+IT”产业融合主题沙龙、医疗器械产业链对接会等专场活动;强化与各部门对接联动,完善数字健康小镇、冠山数值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服务,提升产业整体的辨识度、集聚度、显示度。
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1001号提案内容:提1001_关于深化生物医药产业配套服务,构建滨江一体化生物医药服务站,推进滨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doc
杭州市滨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