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高新区(滨江)基层委员会:
您在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高新区(滨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持续做好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做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值服务,完善企业发展生态。
一、不断优化企业培育体系
一是持续做好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形成小升规、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培育梯队,不断扩充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库。二是引导和支持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新华三等领军企业、“链主型”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强化产业链协同,补足中小企业的市场开拓“短板”,累计认定省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4个,实施省级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39项,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积极打造创新平台,提升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浙大滨江研究院、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能级,充分发挥芯火双创基地、浙江5G开放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用,完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沿途转化,为中小企业研发提供稳定助力,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二、加快推动企业数智升级
一是依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服务商集聚高地,通过专家指导、专题培训、市场对接等形式引导信息工程服务企业向系统解决问题供应商转型,在建材、医药、纺织、汽配等10余个细分行业形成了一批行业解决方案,赋能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累计41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新智造公共服务应用供应商,位列全市第一。二是搭建“上马石”“产业链创新图谱”等数字化平台,高效链接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切实解决企业创业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建设,累计认定未来工厂、数字工厂18个,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个。
三、持续完善企业扶持体系
一是完善出台新一轮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统筹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流人才生态;深入实施“5050计划”等现有成熟政策,引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持续推进人才“一件事”改革,2022年新提供人才房935间,开设“杭帮彩”服务点位65处。二是按企业发展阶段、领域进行专题培训,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专题辅导,邀请金融监管部门、知名中介机构、税务部门等对企业进行系统性实务培训;坚持开展常态化走访服务,着力解决当前企业、人才反映强烈、迫切希望解决的共性问题、深层次问题、老大难问题,2022年实现“专精特新”企业走访服务全覆盖,累计走访1718家次,解决企业诉求364个。三是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修订产业基金管理办法,新设政府引导基金子基金2只,累计参股37只,撬动社会资本225亿元;创新数字科技融资服务,落地探索“企业创新积分”试点工作,建立创新积分评价体系,引导信贷融资等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累计授信5.1亿元。四是创新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模式,落地全国首单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解决中小微企业虽有质押融资需求却无太多专利、商标可以质押的困境,有效保护数字资源,畅通企业资金链,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计达60.3亿元、同比增长32.8%,列全市第一。
四、制定出台“专精特新”专项政策
自去年9月26日起,我局启动“专精特新”专项政策制定工作,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定期向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今年4月11日,《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公布。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至2025年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目标,提出了壮大实施主体、鼓励创新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产业链融通发展与强化精准服务五大行动,通过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强化金融服务、加强上市培育、保障用地需求、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等十六项具体举措,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全要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态,助力企业数智升级,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高端人才引育,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区政协三届二次会议1016号提案内容:提1016_关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高新区(滨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doc
杭州市滨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