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大的变量,我们走过2023年,来到了2024年。在过去一年里,从创新发展到人才引育,从城市治理到文化赋能,滨江带来了别样精彩。请回答,2023;再出发,2024。
这一年,创新驱动好风正劲
2024年首个工作日,网易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机器声隆隆,运输车进进出出,大型机械开足马力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早在半个月前,该项目全部结构已顺利完成结顶,预计2025年1月竣工验收。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立足杭州、辐射全国,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产业项目转化落地。
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潜力所在。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2023年,伴着杭州亚运会的激荡鼓点,滨江以“奔跑”姿态冲破藩篱,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滨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回顾过去一年,滨江创新驱动发展“成绩单”,“大题”得分也尤为注目——
2023年年初,滨江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数据产业集聚区为目标,谋划“中国数谷”建设蓝图;2023年10月,《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首度发布,依照规划在钱塘江南岸打造一座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2023年12月,AIGC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力争未来5年,集聚100家以上AIGC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带动形成数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一次次破釜沉舟,为滨江蹄疾步稳埋下了伏笔。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2023年1月,滨江发布32条“举措”,围绕暖心关爱稳岗位、提速增效扩投资、优化服务强保障等八个维度加强行动,抢抓先机拼经济;2023年6月,滨江出台《杭州高新区(滨江)关于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若干意见》,聚焦五大方向,启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九大专项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芯火”双创基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建立起科技服务机构“一张清单”,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接续奋斗启新程。2024年,滨江将抢抓杭州城市能级跃升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总战略,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人才蓄力持续扩容
近日,一场名为“博识奇想,FUN肆生长”的滨江博士后学术交流沙龙在网易蜗牛读书馆举行。在现场,博士后们面对面交流,分享重点科研成果,也分享未来研究和成长规划。而如今在滨江,这样的氛围早已愈发浓烈。
滨江是广聚英才的地方,2023年,滨江引进人才40558人,其中硕博人才7135人,占比超17.58%。也是在2023年,滨江新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累计设站总数达84家,设站规模、博士后培养人数和成果转化能力均保持全省前列。以博士后科研成果累计转化产值来看,目前已超200亿元。
数据的背后,是滨江主动作为,才让更多优秀人才奔涌而至。
在2023滨江国际人才节上,“政校企人才合作交流会”宣告新的合作模式启幕。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哈工大、电子科大等50余所重点高校和网易、海康、吉利、大华、恒生、浙大滨江研究院等100多家企业现场参会,这意味着引才育才新模式已经开启。
而在后亚运时代,一场名为“长三角2024届高校毕业生暨献礼亚运小青荷招聘会”的活动,吸引了160余家企业前来“摆摊”,6000余个岗位让求职者们“挑花了眼”。除了在滨江本地开展大规模的招聘活动,滨江还“走出去”。从2023年9月开始,由区人力社保局组团带队,前往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南京、太原等多地高校,组织近1000家企业推出岗位2.6万个。
引才留才,诚意满满是最大法宝。
滨江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虹吸效应,更重要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政策保障。“我们发放应届毕业生市、区两级生活补贴4.3亿元,惠及应届毕业生3.5万人,均列全市第一。”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发钱”,政策是最直接的支持。在6月毕业季举办的“安滨乐业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直播宣讲活动,就是专门来为高校毕业生讲解创业政策的。
“我们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一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滨江将实施高层次人才雁阵行动、人才生态跃升行动,为迈向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这一年,文化风景随处可见
2023年,滨江新投用校(园)11所,完工3所,而这些学校在设计的初始,都采用了“开放阅读”的思维,彰显科学的育人理念。譬如在杭州湖畔中学,几乎每层教学楼都有休息区和图书角,届时,孩子们玩累了,就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拿起书架上的图书安静阅读……
这一阅读的好习惯也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截至目前,我区已有20所中小学向家长免费开放学校图书,数千名家长借阅了图书。琅琅读书声,从学校传递到滨江每个“小家”里。
除了亲子共读的温馨场景,作家工作室、图书馆、书店……在滨江,这些空间早已不再只是场景本身,它已经迭代升级成了全新的空间。
2023年在滨江新“安家”的白马湖澜谷书房便是集图书借阅、学习交流、文化体验、文化沙龙、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到目前已累计吸引读者3万人次,共开展了文化活动10余场。
此外,网易蜗牛读书馆、钟书阁等“网红书店”人气依旧,甚至拓展了阅读辐射范围,如网易蜗牛读书馆的“惠民定位”功能覆盖读书馆所在的周边生活圈,更多市民通过App预约进入读书馆免费看书,凭借“信用分”快速借书;滨江的社工和党员们,常常来到钟书阁,开展阅读交流、党员活动、专题讲座,将阅读和文化紧密结合……
阅读,可以是在新潮的读书馆里,也可以是在社区的路边、单元的楼廊里。在滨江,有40余个社区的文化场馆里设置了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等,其中4个社区上榜2023年度杭州市三型社区建设示范点。同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图书“一证通”,即社区读书室的书与区图书馆的书通借通还。
从孩子琅琅读书声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再到社区“阅读角”……回首2023年,阅读已经成为滨江一道随处可见的文化风景。
这一年,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在星光产业社区内,企业或员工不仅可以体验共享会议室等公共服务,享受教育、医疗、托幼的便民举措,还能参加飞盘运动、轻享市集、相亲联谊等社交活动。对在滨江上班的年轻人来说,产业社区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景,更能带来生活的归属感。
这只是滨江向着国际一流的品质环境蜕变,探索“科产城人”融合新模式的小小篇章。回首2023年,放大亚运效应,滨江再启新篇,精心勾勒一幅兼具生态、生产和生活之美的城市新画卷。
在这里,体育氛围日愈浓厚。
2023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暨全国排舞冠军赛、樱花跑等特色体育活动持续开展。“10分钟健身圈”不断嵌入人才公寓、企业高楼等城市空间,市民可以到闻涛路健身,沿着北塘河畔散步,全区场馆惠民开放接待群众已超100万人次,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在这里,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在白马湖畔,万众期待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率先上演,随后2023华数不止音乐节浪漫唱响,新潮和古韵交相辉映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一年四季,市民游客可以到西兴古镇和长河老街感受千年文化之旅。在2023年新出台的“文化之滨”40条政策体系的带动下,文化空间处处开花、历史群落华丽蝶变、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里,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全域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浙江省首家企业嵌入式卫生服务站启用、第4家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开班,13个片区微更新、92条(段)城市道路提升改造、23个新建的口袋公园,繁华时尚的沿江景观、温馨的社区空间等已经融入滨江市民的日常生活。
未来,滨江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区位优势,打造一批亚运遗产,擦亮一批城市品牌地标,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和赛会活动,奋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区。
时间是最大的变量,我们走过2023年,来到了2024年。在过去一年里,从创新发展到人才引育,从城市治理到文化赋能,滨江带来了别样精彩。请回答,2023;再出发,2024。
这一年,创新驱动好风正劲
2024年首个工作日,网易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建设现场机器声隆隆,运输车进进出出,大型机械开足马力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早在半个月前,该项目全部结构已顺利完成结顶,预计2025年1月竣工验收。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立足杭州、辐射全国,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产业项目转化落地。
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潜力所在。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2023年,伴着杭州亚运会的激荡鼓点,滨江以“奔跑”姿态冲破藩篱,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滨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回顾过去一年,滨江创新驱动发展“成绩单”,“大题”得分也尤为注目——
2023年年初,滨江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数据产业集聚区为目标,谋划“中国数谷”建设蓝图;2023年10月,《杭州江南科学城概念性规划》首度发布,依照规划在钱塘江南岸打造一座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2023年12月,AIGC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力争未来5年,集聚100家以上AIGC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带动形成数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一次次破釜沉舟,为滨江蹄疾步稳埋下了伏笔。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2023年1月,滨江发布32条“举措”,围绕暖心关爱稳岗位、提速增效扩投资、优化服务强保障等八个维度加强行动,抢抓先机拼经济;2023年6月,滨江出台《杭州高新区(滨江)关于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若干意见》,聚焦五大方向,启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九大专项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芯火”双创基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建立起科技服务机构“一张清单”,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接续奋斗启新程。2024年,滨江将抢抓杭州城市能级跃升的发展机遇,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总战略,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人才蓄力持续扩容
近日,一场名为“博识奇想,FUN肆生长”的滨江博士后学术交流沙龙在网易蜗牛读书馆举行。在现场,博士后们面对面交流,分享重点科研成果,也分享未来研究和成长规划。而如今在滨江,这样的氛围早已愈发浓烈。
滨江是广聚英才的地方,2023年,滨江引进人才40558人,其中硕博人才7135人,占比超17.58%。也是在2023年,滨江新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累计设站总数达84家,设站规模、博士后培养人数和成果转化能力均保持全省前列。以博士后科研成果累计转化产值来看,目前已超200亿元。
数据的背后,是滨江主动作为,才让更多优秀人才奔涌而至。
在2023滨江国际人才节上,“政校企人才合作交流会”宣告新的合作模式启幕。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哈工大、电子科大等50余所重点高校和网易、海康、吉利、大华、恒生、浙大滨江研究院等100多家企业现场参会,这意味着引才育才新模式已经开启。
而在后亚运时代,一场名为“长三角2024届高校毕业生暨献礼亚运小青荷招聘会”的活动,吸引了160余家企业前来“摆摊”,6000余个岗位让求职者们“挑花了眼”。除了在滨江本地开展大规模的招聘活动,滨江还“走出去”。从2023年9月开始,由区人力社保局组团带队,前往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南京、太原等多地高校,组织近1000家企业推出岗位2.6万个。
引才留才,诚意满满是最大法宝。
滨江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除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虹吸效应,更重要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政策保障。“我们发放应届毕业生市、区两级生活补贴4.3亿元,惠及应届毕业生3.5万人,均列全市第一。”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发钱”,政策是最直接的支持。在6月毕业季举办的“安滨乐业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直播宣讲活动,就是专门来为高校毕业生讲解创业政策的。
“我们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一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滨江将实施高层次人才雁阵行动、人才生态跃升行动,为迈向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这一年,文化风景随处可见
2023年,滨江新投用校(园)11所,完工3所,而这些学校在设计的初始,都采用了“开放阅读”的思维,彰显科学的育人理念。譬如在杭州湖畔中学,几乎每层教学楼都有休息区和图书角,届时,孩子们玩累了,就可以随时随地坐下,拿起书架上的图书安静阅读……
这一阅读的好习惯也从学校延伸到了家庭。截至目前,我区已有20所中小学向家长免费开放学校图书,数千名家长借阅了图书。琅琅读书声,从学校传递到滨江每个“小家”里。
除了亲子共读的温馨场景,作家工作室、图书馆、书店……在滨江,这些空间早已不再只是场景本身,它已经迭代升级成了全新的空间。
2023年在滨江新“安家”的白马湖澜谷书房便是集图书借阅、学习交流、文化体验、文化沙龙、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到目前已累计吸引读者3万人次,共开展了文化活动10余场。
此外,网易蜗牛读书馆、钟书阁等“网红书店”人气依旧,甚至拓展了阅读辐射范围,如网易蜗牛读书馆的“惠民定位”功能覆盖读书馆所在的周边生活圈,更多市民通过App预约进入读书馆免费看书,凭借“信用分”快速借书;滨江的社工和党员们,常常来到钟书阁,开展阅读交流、党员活动、专题讲座,将阅读和文化紧密结合……
阅读,可以是在新潮的读书馆里,也可以是在社区的路边、单元的楼廊里。在滨江,有40余个社区的文化场馆里设置了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等,其中4个社区上榜2023年度杭州市三型社区建设示范点。同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图书“一证通”,即社区读书室的书与区图书馆的书通借通还。
从孩子琅琅读书声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再到社区“阅读角”……回首2023年,阅读已经成为滨江一道随处可见的文化风景。
这一年,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在星光产业社区内,企业或员工不仅可以体验共享会议室等公共服务,享受教育、医疗、托幼的便民举措,还能参加飞盘运动、轻享市集、相亲联谊等社交活动。对在滨江上班的年轻人来说,产业社区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工作场景,更能带来生活的归属感。
这只是滨江向着国际一流的品质环境蜕变,探索“科产城人”融合新模式的小小篇章。回首2023年,放大亚运效应,滨江再启新篇,精心勾勒一幅兼具生态、生产和生活之美的城市新画卷。
在这里,体育氛围日愈浓厚。
2023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暨全国排舞冠军赛、樱花跑等特色体育活动持续开展。“10分钟健身圈”不断嵌入人才公寓、企业高楼等城市空间,市民可以到闻涛路健身,沿着北塘河畔散步,全区场馆惠民开放接待群众已超100万人次,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在这里,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在白马湖畔,万众期待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率先上演,随后2023华数不止音乐节浪漫唱响,新潮和古韵交相辉映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一年四季,市民游客可以到西兴古镇和长河老街感受千年文化之旅。在2023年新出台的“文化之滨”40条政策体系的带动下,文化空间处处开花、历史群落华丽蝶变、文艺气息扑面而来。
在这里,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全域环境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浙江省首家企业嵌入式卫生服务站启用、第4家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开班,13个片区微更新、92条(段)城市道路提升改造、23个新建的口袋公园,繁华时尚的沿江景观、温馨的社区空间等已经融入滨江市民的日常生活。
未来,滨江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区位优势,打造一批亚运遗产,擦亮一批城市品牌地标,招引一批重大项目和赛会活动,奋力建设更高品质的国际大都市中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