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补贴对象

滨江区户籍或申请之日前父母双方(或监护人)持有我省居住证连续5年以上且目前居住在我区,或父母双方(或监护人)在我省缴纳城镇社保连续5年以上且目前缴纳在我区,未纳入小学学籍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儿童和孤独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孤独症)儿童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持有第三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2)持有滨江区残联加盖公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须注明残疾分类和分级);

(3)未满3周岁的言语障碍儿童,可持医学诊断证明书作为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补贴的依据,须同时附至少1种临床常用儿童语言发育类评估报告。

未满7周岁,疑似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或多重残疾的儿童,可持残疾评定表作为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补贴的依据。

7周岁及以上的残疾儿童,须依法办理残疾人证方可申请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补贴。

孤独症儿童少年可凭残疾评定表或医学诊断证明书作为申请依据,凭医学诊断证明书申请的须同时附至少1种临床常用诊断性量表的评估报告。

残疾评定表、医学诊断书开具和有效期须符合《浙江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工作细则(修订版)》规定要求,且补贴应按开具明确依据之日后的康复训练时间开始计算。

2、滨江区户籍或父母双方持有我区居住证连续5年以上,年龄在7周岁以上的持证残疾儿童或持医学诊断证明的孤独症儿童,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年龄可适当放宽:

(1)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不具备义务教育入学条件的,凭区教育局盖章出具的缓学或休学证明,申请基本康复训练补贴(与康复训练时间相对应)和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生活补贴的年龄可放宽至未满9周岁;

(2)申请肢体矫治手术的年龄放宽至未满17周岁;

(3)人工耳蜗项目中申请升级体外处理器补贴的,年龄放宽至未满18周岁;

除孤独症外,7周岁以上的残疾儿童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二)服务内容与标准                                        

1、基本康复训练。符合条件的对象须在定点机构接受基本康复训练,康复时长达到相关要求,对其自付部分在最高补贴标准内按实给予补贴,申请之日起一年内为一个康复服务周期。基本康复训练项目须符合《浙江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制度工作细则(修订版)》规定要求。 

(1)未纳入小学学籍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训练补贴标准。视力残疾儿童每月最高补贴500元,每年最高补贴5000元;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每月最高补贴2400元,每年最高补贴24000元;孤独症儿童每月最高补贴3000元,每年最高补贴30000元。在符合条件的年龄段内,每人自申请之日起算,1年内补贴金额不得超过最高标准。同一补贴时间周期内,每人只可享受一种康复类别补贴,不叠加享受。                    (2)7—18周岁低保低边家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训练补贴标准。视力残疾儿童每月最高补贴500元,每年最高补贴5000元;其他残疾儿童每月最高补贴2400元,每年最高补贴24000元。该项补贴原则上不超过3个连续康复服务周期。                                                    

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具有适应指症的听力、多重残疾(含有听力残疾类型)儿童,对未享受免费配置基本型人工耳蜗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自行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残疾儿童,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100000元补贴(仅限手术费、住院费及人工耳蜗购置费),低于补贴标准,按照发票实报实销;对已安装人工耳蜗8年以上的残疾儿童升级体外处理机(仅限机体),给予一次性最高不超过80000元补贴,低于补贴标准,按照发票实报实销。

3、肢体矫治手术。对先天性关节畸形或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脑损伤、脊髓损伤等导致的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等具有肢体矫治手术适应指征的,18周岁及以下的肢体残疾或多重残疾(含肢体残疾)儿童,其肢体矫治手术及术前必需检查自付部分,在最高12000元标准内按实享受补贴;术后在同一医院内及时接受康复训练的,在最高6000元标准内按实享受补贴;每人累计享受不超过2次。出院后确需进一步康复训练的,按照基本康复训练享受相关政策。

4、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生活补贴。给予持《杭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救助证》或《杭州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证》家庭残疾儿童每人每月最高800元、每年最高8000元的补贴。用于接受康复训练期间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与区民政局困境儿童生活补贴可叠加享受。

(三)服务流程

申请人填写《滨江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申请表》,提交定点康复机构填写并盖章的《滨江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登记表》及康复有效票据原件——社区初审——街道残联审核——区残联审批后发放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