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产业基金何以“四两拨千斤”
来源: 天堂硅谷报 发布时间: 2024-11-07 09:35 点击率:

朗迅科技是一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立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创办之初,公司无实物资产,曾经有过比较困难的阶段。但好在难题并没有困扰很久。”2021年起,滨江通过股权直投方式向企业累计提供了2500万元资金支持,在其发展关键阶段,伸出了援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如何从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其中,既需要企业自身创新发展,亦离不开政府的一路扶持。近年来,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滨江以金融赋能产业的步伐不断提速,这根“金杠杆”正撬动着更多资源。

扶持产业发展

做“金融造梦师”

据了解,截至目前,区产业基金累计对外投资项目89个,认缴规模116亿元,其中合作基金45只,基金总规模326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规模72亿元;股权直投项目44个,区产业基金认缴规模44亿元。

结合有关工作专报,记者发现,政府产业基金“押宝”极具目标性,投资方向的“精细”让“金杠杆”的成色格外出彩。细观全区89个产业基金对外投资项目,不难发现投资方向主要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以及“一园三谷五镇”建设等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

区高新金投集团副总经理严麒举例说,比如聚焦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三谷”建设,全面布局了“一谷一基金”,全力支持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数字经济发达、高新产业集聚是滨江的区域特色,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基金搭建起‘政金企’的沟通桥梁,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助力打造全区先进产业集群。”

杭州雷世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的创新发展便是滨江产业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家毫米波智能感知领军型创新企业,由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专家团队共同创立。今年,在产业基金的借力下,促成了其与德施曼新品深入合作。“或许将解决智能门锁行业‘续航短’痛点,开启低功耗安防新篇章。”严麒欣喜地表示。

多级基金联动

发挥“四两拨千斤”效能

交流中,记者对两位“优等生”——泰鲲基金和视谷基金的印象格外深刻。

泰鲲基金成立于2021年,是区产业基金、区内上市公司泰格医药和杭州产投三方共同设立的合作子基金。“泰鲲基金主要专注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领域投资,对外投资项目有134个。”严麒透露,目前已投出绿竹生物、民祥医药等上市公司,以及22家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也招引了7家企业落地滨江。

相较于泰鲲基金,视谷基金资历尚浅,但潜力不容小觑。它是杭实集团联合滨江、萧山两区,在2023年共同发起设立的围绕中国视谷全产业链体系进行战略配置的投资基金,总规模30亿。短短一年,该基金已与西湖烟山、当红齐天等7个项目签约,其中返投项目3个,金额达6800万元。

截至三季度末,泰鲲基金、视谷基金等45只合作子基金,累计对外投资12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570亿元,实现近5倍杠杆效应。

除合作子基金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也在发挥着“撬动力”。

“以前,我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设立子基金上,利用引导撬动社会资金的方式进行产业基金运作。近几年,我们选择亲自下场的频次在增加。”在严麒看来,政府产业基金直接投资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填补市场化投资机构的真空区域,二是紧盯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链主企业,快速提升全区产业能级,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今年,政府产业基金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任务。”在产业基金领域“蹚行”了十余年的严麒说,推动招商引资由被动“政策招商”向主动“资本招商”良性转变,或许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政府产业基金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一场挑战,也将是一次机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高新创业
滨江产业基金何以“四两拨千斤”
发布时间: 2024-11-07
信息来源: 天堂硅谷报 浏览量:

朗迅科技是一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立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创办之初,公司无实物资产,曾经有过比较困难的阶段。但好在难题并没有困扰很久。”2021年起,滨江通过股权直投方式向企业累计提供了2500万元资金支持,在其发展关键阶段,伸出了援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如何从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其中,既需要企业自身创新发展,亦离不开政府的一路扶持。近年来,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滨江以金融赋能产业的步伐不断提速,这根“金杠杆”正撬动着更多资源。

扶持产业发展

做“金融造梦师”

据了解,截至目前,区产业基金累计对外投资项目89个,认缴规模116亿元,其中合作基金45只,基金总规模326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规模72亿元;股权直投项目44个,区产业基金认缴规模44亿元。

结合有关工作专报,记者发现,政府产业基金“押宝”极具目标性,投资方向的“精细”让“金杠杆”的成色格外出彩。细观全区89个产业基金对外投资项目,不难发现投资方向主要围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等杭州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以及“一园三谷五镇”建设等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部署。

区高新金投集团副总经理严麒举例说,比如聚焦中国视谷、中国数谷、国际零磁科学谷“三谷”建设,全面布局了“一谷一基金”,全力支持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数字经济发达、高新产业集聚是滨江的区域特色,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基金搭建起‘政金企’的沟通桥梁,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助力打造全区先进产业集群。”

杭州雷世科技有限公司取得的创新发展便是滨江产业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家毫米波智能感知领军型创新企业,由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专家团队共同创立。今年,在产业基金的借力下,促成了其与德施曼新品深入合作。“或许将解决智能门锁行业‘续航短’痛点,开启低功耗安防新篇章。”严麒欣喜地表示。

多级基金联动

发挥“四两拨千斤”效能

交流中,记者对两位“优等生”——泰鲲基金和视谷基金的印象格外深刻。

泰鲲基金成立于2021年,是区产业基金、区内上市公司泰格医药和杭州产投三方共同设立的合作子基金。“泰鲲基金主要专注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领域投资,对外投资项目有134个。”严麒透露,目前已投出绿竹生物、民祥医药等上市公司,以及22家专精特新企业,同时也招引了7家企业落地滨江。

相较于泰鲲基金,视谷基金资历尚浅,但潜力不容小觑。它是杭实集团联合滨江、萧山两区,在2023年共同发起设立的围绕中国视谷全产业链体系进行战略配置的投资基金,总规模30亿。短短一年,该基金已与西湖烟山、当红齐天等7个项目签约,其中返投项目3个,金额达6800万元。

截至三季度末,泰鲲基金、视谷基金等45只合作子基金,累计对外投资12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570亿元,实现近5倍杠杆效应。

除合作子基金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也在发挥着“撬动力”。

“以前,我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设立子基金上,利用引导撬动社会资金的方式进行产业基金运作。近几年,我们选择亲自下场的频次在增加。”在严麒看来,政府产业基金直接投资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填补市场化投资机构的真空区域,二是紧盯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链主企业,快速提升全区产业能级,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今年,政府产业基金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任务。”在产业基金领域“蹚行”了十余年的严麒说,推动招商引资由被动“政策招商”向主动“资本招商”良性转变,或许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政府产业基金发展的主旋律。“这是一场挑战,也将是一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