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工智能分技术委员会(TC28/SC42)模型与算法研究组年会暨智能体专题国家标准研讨会在滨江召开。该研究组是我国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和算法国家标准归口单位,2024年,已发布1项《智能体标准体系研究报告》,5项国家标准通过评审,1项国家标准通过立项。

会上,滨江区企业联汇科技、大华股份和华为、百度、蚂蚁、浙大等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产学研单位围绕标准规范引领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智能体架构、功能、开发、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人工智能 多模态大模型系统技术要求》等7项智能体领域国家标准草案,其中,联汇科技牵头提出的《人工智能 智能体参考架构》国家标准草案通过了审议。

联汇科技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是首批专注国产自研原生多模态大模型的公司,推出自研Om多模态大模型、iBase向量数据库以及首批OmAgent智能体等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了全栈多模态基础模型和丰富的工具链平台。打造AaaS智能体平台及产品,为生态开发者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快响应的AI服务与解决方案,致力于让未来智能设备具备类人脑的认知智能。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激发新质生产力、赋能社会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囿于行业尚处起步阶段,亟需立项国家标准规范行业发展、赋能产业创新。

聚力政策支撑,调动标准参与积极性

坚持政策激励,以奖补为企业制标添动力,全市率先开展“标准创新奖”评审,制定《杭州高新区(滨江)标准创新奖评审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探索评选“标准创新个人”,并将评选范围扩大至全区检验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

优质服务集成,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

实施“标准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上线标准集成服务平台,针对企业对标准重视程度不够、标准力量不足、生成渠道不畅等问题,一库集成全周期办理事项,一站链接全系统标准官网,实现企业制标有标可参。

探索专利融合,开辟标准研制快通道

鼓励企业深入开展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创新改革试点,将科技和管理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国际标准,有效拓宽标准研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