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 管理提质增效

全力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的举办之年,一年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省、市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聚焦“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目标,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高质量推进全域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完善了一批基础设施,培育了一批精品亮点,实现了城市环境精彩蝶变、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有效保障了亚运赛事期间城市精彩亮相并安全、高效运行,为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一)瞄准亚运契机,打好城市环境提升攻坚战

      按照“五大目标”要求,结合“十看”标准,迎亚运工作开展以来,滨江深化推动“美丽杭州”创建,积极开展“迎亚运”城市文明大提升竞赛、“达标社区创建”等活动,累计整改各类环境问题约30万件,高标准完成市级“匠心提质绣杭城”任务134项、区级任务164项,全面提升美丽家园品质。累计打造公园15处、景观节点42处和花海9处,在市局的全面指导下,对钱塘江两岸、亚运场馆周边、江南大道、机场城市大道等重要道路、建筑夜景灯光进行再提升,“大莲花”及周边夜景成为全杭州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处,完成火炬传递路线沿线绿化提升约11400平方米,设置景观小品、绿雕等11处,展现了国际滨江的形象与活力;精准花期调控,补植枯株3万平方米,更换时花5.6万方,完成规范统一国际化标识410块,规范提升工地围挡122个,完成亚残运会无障碍设施环境问题整改近13000处,在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信息无障碍建设。通过迎亚运,滨江区实现全域明显可见变化,先后获得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赛马”活动6次优秀,相关工作得到市运保指挥部缪承潮副指挥长批示肯定。

    (二)推进精细治理,构建城市管养体制新格局

       深化管养改革,重塑养护模式,出台《滨江区城市管养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推进环卫、绿化、市政、序化等“四位一体”综合一体化管养。在“一核两圈三带”区域开展综合养护先行试点,培养组建综合养护国有企业队伍;在奥体区域开展道路综合养护、安置房物业服务、商品房商铺门前管理融合的“墙内墙外一体化”试点,实现街区式综合养护,压实管养责任,加强对养护单位的监管。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构建城管系统“两防两抗”应急指挥平台,有效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及应急指挥能力。

    (三)深化改革创新,奏响“大综合”执法最强音

       联合规划资源分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旅体局、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力量,在商业综合体、工地、未来社区、安置房区块等区域就餐饮场所、在建工地、出租房、直播带货场所、商铺等开展“综合查一次”行动共计4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500余人次,累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000余处。对出店经营、无证摊贩、餐饮油烟、扬尘污染等问题,开展联合专项检查,完成对738家瓶装燃气和1062家管道燃气餐饮店铺的全覆盖检查。2023年全区共进行重点专项联合检查47次,通过各业务主管部门聚焦”综合查一次”深度融合,滚动推进城市环境提升。发起“双随机”抽查353个,其中联合检查任务183个,共完成任务数280个,减少重复执法和扰企扰民,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结合我区实际,在省市清单基础上再形成10项纳入免罚清单的违法情形,印发了《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为切实解决我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办案力量、法制审核薄弱问题,加强对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引入5名律师,实现区法制保障中心法学专业第三方力量配备。

    (四)守护城市运行,交出安全服务保障高分卷

      滨江始终强化“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压实主体责任,“城市生命线”安全平稳运行,完成644户独居老人家庭燃气安全装置加装工作,超额超前完成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工作,全面完成全区3万余户民用天然气橡胶管更换金属管工作,完成“僵尸瓶”回收219个;完成9座铁路下穿及江南大道隧道的拦车道闸、电子水尺、积水警戒线的增设;完成城市道路病害整治12.8公里,桥梁“桥头跳车”提升整治10座;累计检测亚运重点保障道路、通勤道路、场馆周边道路约124公里,整治空洞6处、土体疏松413处;完成了22个小区完成了二次供水改造,全面提升群众用水安全,完成10处积涝点位提升整治,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五)深化内部管理,绷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弦”

      今年以来,局里先后修订或出台了《杭州市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采购及财务报销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明确政府采购代理机构选择有关事项的通知》、《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2023年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十余项制度。严格履约监管,每月清查服务提供人员名册及工资发放清单印证人员投入情况,加强行业车辆的权属核验工资及GPS安装工作。开展清廉机关创建,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城管大讲堂”每周一学活动,今年以来,已开展“八小时外”监管、队容风纪、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实务等培训教育22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顺应后亚运时代城市管理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坚持问题导向,落实精治共治法治要求,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使之与滨江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

    (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以“两项改革”推动区、街、社三级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结合我区实际,完善区、街、社的事权分工,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与重点,强化条与块的综合协同能力,实现区级层面定目标、抓协调、管重点,街道层面强属地、抓协同、重落实,社区层面强联系、抓发现、重反馈的基本格局。

     (1)推进管养体制改革。围绕2025年起完成“分级管理、综合养护、网格考核”的改革目标,加强对各街道的指导,重点完成队伍组建、工作标准、招标规范、考核评价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出台相应制度文件,实现条线部门的专业化优势与属地街道的综合管理优势最大程度的结合。

     (2)推进“大综合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各部门间的协同联络工作机制,发挥好两级综合执法法治保障中心和综合执法指挥协调中心的作用,加快推进并动态调整街道赋权工作。

    (二)加强四个方面的综合治理

       一是加强违法建筑综合治理力度。坚决遏制新增,有效治理存量,强化分类管理,落实动态监管要求,促进违建治理常态长效。二是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充分发挥河长办的牵头协调作用,抓好日常巡河、信息报送、考核监督、问题整改等具体工作,积极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智慧化用水管理小区建设。三是深化提标“退红区域”综合整治。在退红区域探索多方参与、共建共治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商业楼盘小区、部分园区周边、安置房小区出入口等“退红区域”的管理主体、管理标准、财政资金等。四是加强流动摊贩综合整治。加强分类管理,设置严管区和疏导区。

   (三)打造一批城市管理示范样板坚持示范引领,聚焦沿江景观带、奥体缤纷区域、物联网区域、互联网区域、高教园区5个重点区域,打造一批“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和“高标准管养示范路”。以点带面,以点牵线,打造一批精细化管理品牌,进一步扩大滨江城市管理在全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总结亚运成功保障经验,抢抓后亚运时代提升管养的契机,按照“席地而坐”、“杯水不溢”、“花满杭城”三大标准,再创建一批媲美江南大道的高标准管养示范道路。

    (四)加强安全监管提升城市韧性

      按照城市风险防控标准,强化底线思维,在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及保障等方面保持弹性,提高城市应对灾害能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综合防控机制建设,探索跨行业、跨区域系统性风险的动态监测,实施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将老旧雨污水管网维修、更换、扩容作为城市微更新的最重要内容。持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保障能力,规范市政排水管网养护模式,提高作业标准,提高机械化养护率,有序开展雨、污水管网检测工作,做好积涝点改造和管网提升扩容工作。

    (五)补齐城市管理基础能力短板

      一是强化数字化建设。做强指挥,续优化管理指挥流程,完善平台数据家底,做深做实指挥系统驾驶舱。做深场景,以“一网统管”平台为依托,加快“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等场景建设,构建全流程处置体系。二是提升队伍能力建设。强化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构建符合“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的“大城管”格局,为城管铁军队伍建设注入精神力量。

    (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着眼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按照“思想抓引领、制度抓落实、纪律抓执行、领导抓带头”的思路,持续抓、反复建,不断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加强风险防范、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抓好重要岗位、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廉政风险点防控,强化监督制约,对高风险部门要及时预警,做到动态管控处置。聚焦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中心及重点工作,强化责任担当,从严正风肃纪,政令畅通,决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