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以夯实基础、深化改革为主线,抓好房地产、城乡建设、建筑业发展和基础支撑工作。要深入推进城市提级,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规律,打造内外兼修的“国际滨”,推动城市建设“精明增长”。
(一)突出重点,立足实际,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配套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要着重在完善路网、做好配套等方面下足功夫,在提升城市承载上下功夫,聚焦“三通一提升”,做好“三个保障”,加快完善全区基础设施建设。
1.聚焦“三通一提升”,完善交通路网。结合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块建成投用需要,2024年拟聚焦主网贯通、支网联通、节点畅通,高水平提升既有道路风貌,推进道路“三通一提升”工程,统筹安排新建道路14条、改造道路3条、续建道路13条,研究前期储备项目42个。14条新建道路中,“主网贯通”工程安排新建 3条,重点抓好开工建设江陵路跨铁立交项目,增强南北区域联络通道;“支网联通”工程安排新建10条道路;“节点畅通”工程安排1个项目,为映翠路(井山坞路-漫湖巷)建设;“高水平提升既有道路”工程安排3个项目,包括滨安路4改6、零磁谷街(浦沿路-火炬大道)2改4、新浦路(连江街-镇前路)提升改造。
2.做好“三个保障”,提升支撑能力。一是加快建设电缆管沟,增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统筹近远期需求,进一步提速电力设施建设进度,确保完成110kV江南变电站、110kV东冠变电站土建工程;力争中兴110kV输变电隧道盾构工程完成50%。二是加快污水管网建设,增强污水处理保障能力。进一步开展污水第二通道下穿沪昆绕行线方案研究,结合今后道路工程提升改造计划,统筹推进污水二通道项目。三是加快公共交通优化,增强居民出行保障能力。以一面(全域道路)、五点(医院、商业综合体、互联网产业园、地铁站、学校)为抓手,持续跟踪、分析重点区域周边交通拥堵状态,打造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新模式,推进省儿保、浙二滨江院区周边交通治理。优化区域公交线网,构建“快线+干线、地铁接驳+社区微循环”的公交系统,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打造共富滨江范例。
(二)优化布局,完善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有机更新
2024年将进一步以城市更新“省级试点”为契机,推进“一个全域更新”和“实施两大改造”,根据更新导则要求,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做好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规划完善工作,形成区级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和目标计划,统筹做好、推进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的实施,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1.全面实现“全域微更新”。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全域支路系统研究,探索成熟片区创新性提高支路网密度,推动支小路网承担短距离生活性出行并分担干网交通压力,提高全区道路网络的可达性和灵活性,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提供良好的载体。
2.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西兴老街(陈家弄)项目、浦沿老街(浦联区块)项目2个城中村改造工作,进一步解决全域城市化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提升城市界面。
3.创新推进“旧改和加梯”。有效运用城市更新、旧改、加梯等各项改造政策,最大化为居民争取福利,对基础设施差、改造愿望迫切、居民意见统一、居民出资及社会资本出资占比高的项目优先列入改造计划,做好“综合改一次”。督促好各街道落实好加装电梯使用单位,确保加装电梯的长效维护和运行,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突出特色,展现风貌,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环境
进一步总结亚运景观提升工作经验,在公园绿化、历史文脉、风貌样板等方面,持续发力,统筹推进“2项景观再提升”。
1. “一批公园绿化”景观再提升。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公园网络,优化公园绿地建设项目。一是实施增绿提质增量,计划2024年扩绿25万平方米;二是对全区公园绿地特色花卉进行梳理,形成滨江观花时序图景;三是对未建成绿地现场踏勘,做好树木迁移场地方案;四是分析研究公园建设时序和定位,更好指导公园建设,2024年计划对青少年宫南区块公园、阡陌公园、坚塔公园7个公园项目开工建设。
2.“两个历史街区”景观再提升。以《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推进西兴、长河2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持续加强“千年津渡、诗意西兴”建设。
(四)共建共享,打造成果,进一步提升共富建设步伐
共富示范区建设,是滨江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持续以未来社区创建、村级留用地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等机制,不断创造更多共富新成果。
1.探索新模式,开展全域未来社区创建试点。积极与省市专班对接,探索街道全域创建模式,鼓励相邻城镇社区共同创建未来社区。推动西兴、长河2个街道全体社区申报创建未来社区项目,确保全区累计创建省市级未来社区达到35个以上,覆盖80%以上行政社区。
2.统筹新方法,有序推进村级留用地开发建设。2024年计划建成3个项目,在2023年实现西兴街道指标清零的基础上,2024年实现长河街道指标清零。进一步做好全区剩余留用地指标统筹,实施设计先行、有序推进。
3.聚焦新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人才房分配。一是做好保障房项目续建工作,加快浦乐单元、长河单元3个公共租赁房项目和襄七房单元、浦乐单元2个共有产权房项目续建工作。二是筹集更多保障性租赁住房,多措并举,确保完成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100套,加快落实“青荷驿站”,高效推进人才住房补贴,扩增房源开展人才房摇号,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
(五)深化改革,放宽视野,进一步提升行业领域监管
1.抓好房地产投资。紧盯施工效率,加强房产项目预售资金节点拨付以及共管账户的监管,确保项目顺利交付。
2.稳定建筑业产值。深入掌握企业所需所盼,深挖我区建筑企业入库潜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省内投标竞争力,推进“评定分离”,助力建筑业产值稳步提升、健康发展。
3.落实工地全天候管控。持续推进星期天互查互比活动,创优夺杯,提升工程质量;强化监管,保持安全平稳。发挥建设工程专家委员会作用,继续推广深基坑自动化等监测技术,持续开展起重机械全覆盖监督检测,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充分发挥“浙里建”、“平安工地通”等智慧化监管平台作用,强化“浙里建”应用,提升项目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4.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创新拓展“清廉物业”建设,完善业委会清廉自律制度。开展物业企业考核,加强监管,提升行业水平。进一步擦亮“清·和滨江”金字招牌。
5.主动服务高效审验。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优化清风系统,全面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实现招标再提速。高效实施分阶段施工许可、做好竣工验收备案、消防审验、绿化审验、档案管理利用等,助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