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主要类别内容及要求截至3月底完成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1-2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2创新再深化、产业再提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安评中心等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大力提升杭州人工智能技术计算中心公共普惠算力供给能力,全力推进杭州“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升级为省软硬件信创联合适配攻关基地,打造计算产业高地。联合市监局、零磁谷指挥部、高新金投对接安评中心,详细了解中心发展中遇到的空间制约等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对接H公司等企业从本地研、本地造、本地用三个维度提出打造计算产业高地建议方案。组织面向海康、新华三、安恒等企业的信创产业发展座谈会,编制我区信创产业2024年工作要点,组织海康、华数等本地企业面向各市级部门、全市各区县的信创产品推介会。
3争创国家级半导体签核中心。签核中心完成三轮技术团队负责人面试。
4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产业核心赛道关键环节和“卡脖子”领域,深入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做强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视觉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发展,推进“中国视谷”建设,全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培育壮大新产业新赛道,加快AIGC、智能网联汽车、绿色能源、量子信息等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梳理五大产业生态圈细分赛道及企业,明确重点发展赛道。组织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企业申报卡脖子环节研发攻关项目。组织实施智能物联企业面向设计集成单位的专场对接会。加快建设全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先行试点区,积极参与杭州市申报创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城市试点。
5支持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开放一批重大应用场景,牵引促进新技术迭代应用,加速孵化未来产业,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创新试验区。大力推动“智改数转”,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培育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加快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力争7.0%。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和通信设备制造三大试点行业,已组织16家中小企业制定改造计划表。
6新落点产业项目18个、新开工14个。落点由莱、川士微、湘旅绿色等3家企业;荟鼎智创中心落点煦达、海测、大仁、坤时等4家企业。新开工士兰微项目。
7改革再发力、开放再提升,激发市场新活力深化“企业家见面日”等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会同市经信局组织设计院专场智能物联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会,推动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4家设计院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6家智能物联企业供需对接。
8深入实施“雄鹰行动”,支持有条件企业对标世界领先企业,持续提升创新引领力、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组织开展浙江省民营经济总部领军企业培育申报工作。
9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瞪羚企业260家。

1、开展小巨人种苗企业一对一辅导工作,共覆盖企业134家,组织种苗企业参加省经信厅中小企业处长长关于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辅导专题会议。      

 2、组织企业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及2024年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项目申报。联合第三方机构就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线上审核,同时提出修改意见。截至目前共受理申报创小32家,省专132家。

10新注册企业1.7万家。     深入开展“百场千企”产业协作系列活动,着力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产业生态。    印发《关于办好2024年产业链“百场千企”对接活动的通知》,截止3月26日,全区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举办各类产业链对接活动12场,参与企业412家。
11品质再提档、内涵再丰富,焕发城市新魅力加快工业综合体二、三、四期建设。第二工业综合体:主体施工;第三工业综合体:主体施工;第四工业综合体:地下室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