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委员:

您在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规范群文管理机构工作,助推我区群文组织‘品牌化’发展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接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机关事务中心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建议主要内容

陈荣代表围绕“规范群文管理机构工作,助推我区群文‘品牌化’发展”,从完善群文机构工作流程、强化群文品牌孵化、挖掘群文文化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各项具体建议。

二、建议办理情况

杭州高新区(滨江)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紧紧围绕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部署,促进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内容丰富、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空间提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沟通群众,完善群文机构工作流程

一是切实提升文化馆工作规范度。区文化馆严格按照区文旅局就采购、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三重一大”等各项内控制度开展工作,确保财务安全和行政合规。同时,以区审计局2022年专项审计调查为契机,针对经审计发现提出的关于采购、费用支付、台账管理等方面问题,第一时间完成了整改,进一步促进文化馆工作规范开展。二是持续提升日常工作规范度和科学度。落实年度计划引领,围绕省、市公共文化服务构建方针及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研究制定了《滨江区文化馆年度工作计划》,主要涵盖参加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赛事、培训以及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的各项工作,以季、月、周度为周期推进计划,确保群文活动开展、文艺队伍培育、群文品牌打造等各项工作全面有效开展。强化政务公开力度,在区政务公示平台上发布文化馆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并利用官方自媒体,每月在文化馆公众号推出“活动早知道”专栏,提前公布拟开展文化项目。三是为群文团队搭建展示平台和舞台。着力将文化馆从“包揽者”转为“组织者”,提升群文工作专业力量,勇于创新工作模式,在开展各项文化活动过程中,多征求群文团体意见,多融合群文团体参与,努力为群文队伍创造更多文化展示平台与机会,促进群文团队的进步与发展。如,向三街道各配备了1名文化管家,为群文团队活动进一步配强基层专业力量,并且积极选送群文团队参加省、市级大赛,2023年举办了区级文艺队伍艺术交流汇演(展览)活动,组织群文团队参与新春系列活动、文化产品配送等170场次。

(二)与民共“文”,强化群文品牌孵化

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培育“群文品牌”为两大着力点,开展一系列切实工作。一是强化基层文化力量。首次建立“文化管家”模式,作为文化馆专业艺术技能的补充力量,深入街道、社区群文队伍中,为团队提升专业技能提供体系化的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已在街道和社区为16支群文队伍开展定制培训,累计1400课时;进企业、产业社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企业专场,累计800课时,助力恒生集团、新华三、康恩贝、网易、海康威视等企业成立了文艺社团。二是培育擦亮群众文化品牌。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和运营管理,前期已打造了“滨江四季”“文艺大课堂”“非遗零距离”等特色较为鲜明的滨江文化品牌。紧扣相关政策导向,培育“群文品牌”落地生花,积极开展区星级文化团队评选工作,每年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和文艺展演平台,促进群众文化良性发展。如,2023年共遴选出32支优秀的群众文化团队,给予70万元的扶持资金,并组织举办了星级文化团队展演、群众文化艺术展等品牌化群文活动。三是不断孵化优秀群文组织。文化馆将进一步优化工作模型,努力发挥其文化服务和组织作用,发掘、培育我区极具文化价值的优质群文团队,以“一街一品”的思维建设群文队伍,有针对性地打造定制化品牌建设方案,并持续积极申请政策扶持和展演平台,努力孵化更多年轻具有活力的本土优秀群文品牌。

(三)深度挖掘,开拓利用群众文化空间

区文化馆全力克服全区在文化空间供给方面的客观不足,全力以赴推进滨江区群众文化空间开拓利用。一是优化利用馆内空间。区文化馆根据培训需求灵活调配,排出音乐厅、舞蹈室等空间的可用档期,配置文艺队伍场馆预约通道,全年针对区文艺队伍提供不低于20次的使用场次。二是利用街道社区文化空间。积极与上级和相关部门协调,确保街道文体中心、社区文化家园等场所的正常开放和运营,同时,加快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圈”等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今年计划新建11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文化驿站。三是强化部门联动。积极与区机关事务中心对接,排出年度文化活动计划,并在每年不少于1场区级大型群文展演活动的基础上再争取2场使用档期,通过联办合办等形式,为文艺团队提供更多的场地使用机会。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杭州滨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4日



关于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3007号的复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