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强委员、经济科技委员会:
贵团体在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高新区(滨江)高端服务支撑体系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经与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近年来,滨江区始终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总体要求,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建设科技新城”的初心使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速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进,以“产城人”融合保障,加快构建高端服务支撑体系,已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快布局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加快布局基础研究创新链,建立“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先行打造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发布杭州江南科学城建设要点,开工建设白马湖实验室总部基地项目,落地区块链与数据安全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浙大滨江研究院、北航杭研院等6个产业创新中心。制定实施《杭州高新区(滨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发展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方案(2023年-2026年)》,加速创新研究成果向应用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指数蝉联全省第一。
(二)深化产业创新联盟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发布《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及若干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3亿元,用于支持创新链产学研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现已组建3家省级创新联合体、14家省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5家市级创新联合体,落地概念验证中心4家。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特色小镇”孵化链条,企业孵化载体累计达132家,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三)全面提升数字服务领军优势。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866.1亿元,占GDP总量的75.6%,重点培育打造数字安防和网络通信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精准布局量子传感、人形机器人、零磁医学等未来产业,加快推进未来网络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积极创建人形机器人省级未来先导区,建设AIGC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启动“中国数谷”建设,加快激活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数据要素潜能。深耕数字内容服务产业,出台《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管委会 政府关于扶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国数贸港”核心区建设,加快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贸易特色文化产业出海。
(四)完善高端商务生活休闲配套。高标准推动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全力推动奥体中心4A景区创建,高水准开发运营奥体滨江银泰项目,喜来登、希尔顿等中高端连锁型酒店加快落地,保利时光故事等品质化社区商业体加快布点。围绕“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建设社区美好生活共同体,建成各类城市书房30家,网易蜗牛读书馆和电魂自在里先后获评长三角和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完善社区、园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有序建设暖企小站,在产业社区加快建设“安滨乐业”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产业社区生活服务场景建设,为企业员工提供嵌入式卫生服务站、嵌入式幼儿园、口袋公园、社交活动空间等定制服务。
(五)持续深化文创赛事会展服务。借助亚运主场效应和“大小莲花”等场馆优势,推出高“含金量”的赛事演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努力完善赛演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配套举措,切实构建一流赛演产业生态。今年以来,奥体中心“大小莲花”已成功举办各类赛事、演艺活动22场,累计观赛赏演人数近百万人次。积极对接引进2024年ATP国际职业男子网球挑战赛125赛事、电子体育亚洲杯赛、浙江省马拉松接力赛等国际、国内顶级IP赛事,持续推出“滨江四季”“樱花跑”等文体活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成功举办。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阶段,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和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总目标,滨江区将以打造高端服务支撑体系为引领,以推动服务业品质化、特色化、融合化、国际化为主要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优环境、增功能,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力打响“高新服务”特色品牌。
(一)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做强“1+2+6+N”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重点依托极弱磁大科学设施、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北航杭研院等高能级平台,提升基础和应用创新能力,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实验室和科研技术服务,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深化北航智能无人系统概念研究中心等示范建设,开展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评估、样品样机试制、应用场景实测、商业价值评估、市场前景论证等概念验证工作。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培训、创新孵化、成果转化、技术检测评估、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提升科创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平台深度嵌入产业链服务。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管理运营方式,鼓励上市领军企业高效配置创新创业资源,投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产业生态圈中小微企业赋能。
(二)打造数字服务标杆高地。依托物联网小镇、互联网小镇、智能供给小镇、“中国视谷”等平台,在智能物联、高端软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形成一批整体解决方案和总部企业,提升数字服务在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提升“中国数谷”建设,借力浙江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杭州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生态。做深数字内容驱动型文化服务,以白马湖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主平台,加快提升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等优势行业首位度,发展数字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新业态新模式。
(三)打造国际范新消费场景。放大亚运效应,引入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赛会和龙头赛事,探索“体育+商业”“体育+演艺”“体育+培训”等模式,打响赛会经济品牌。依托钱塘江沿岸智慧新天地、奥体滨江两大商务区,嵌入国际品牌商场,引进首店、国潮店、品牌店、高端酒店等,打造“国际滨”消费地标。探索新零售新模式,打造国际化TBD中心、新青年消费胜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衔接“夜演、夜宴、夜宿、夜游、夜购、夜娱、夜读”于一体的新业态,打造一批夜经济地标。
(四)完善“嵌入式”服务场景。以未来社区建设为载体,重点补齐“一老一小”等民生服务短板,积极开展嵌入式幼儿园(含托育)、嵌入式养老设施等领域探索。以小型综合体或街区式模式发展社区型商业,打造便民生活、健康教育、社交聚会等商业场景,推动社区商业配套提质升级。搭建“区—街道(平台)—社区(产业社区)—网格(产业园区)—微网格(暖企小站)”五级组织架构,建设现代产业社区,构建集产业服务、人才工作、生活、休闲等于一体的“幸福共同体”。
(五)完善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引、育、用、留”全链条,做深人才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聚焦产业发展结构,拓展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工作站等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全球高端人才地图、高层次人才企业精准画像,推动人才评价、人才政策、人才配套全流程保障。深化“人才一件事”服务改革,做好人才关心问题的需求分析,重点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就业生活、家属安置等事项,系统集成典型应用场景。全面推进名校集团化,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国际化教育理念,打造“教育硅谷”。
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杭州市滨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杭州市滨江区科学技术局
杭州市滨江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