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仁政委员:
您在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引导国有产业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创新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滨江区国有资本支持民营企业现状
面对当前资本市场冷淡的特殊环境,滨江区国有资本强化担当,发挥优势,建设全价值链、多层次的产业投资体系,牵引优质产业项目落地,赋能滨江实体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持续推进产业基金运作,撬动社会资本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区产业基金聚焦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产业化,打通资本与产业“最后一公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截至目前,区产业基金参股存续子基金28只,基金总规模301.16亿元,产业基金认缴66.29亿元;股权投资在投项目33个,认缴投资36.30亿元。其中,2023年区金投集团推动完成了容腾基金、量磁天使基金等8只基金的参股决策,数量上同比增长33%,基金总规模37.5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规模6.1亿元。
一是布局五大生态圈。合作子基金通过重点投向五大生态圈产业,构建产业基金投资体系,布局智能物联项目26个,认缴规模10.20亿元;布局生物医药项目11个,认缴规模51.30亿元;布局高端装备项目15个,认缴规模33.05亿元;布局新材料项目2个,认缴规模3300万元。
二是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区产业基金积极联动市、区两级投资平台,聚焦滨江区重大产业规划,共同联合投资重大项目。区产业基金联合杭州资本、泰格医药共同设立泰鲲基金,该基金是杭州市千亿母基金计划的首支母基金,基金规模200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出资50亿元,占比25%,基金主要投向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企业及子基金。截至目前,基金累计决策项目158个,决策金额92.86亿元,累计出资项目117个,出资金额43.08亿元。区产业基金与杭实资管、萧山资本完成“中国视谷”配套基金——视谷基金组建,基金规模30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9亿元,当前已决策项目9个,决策金额5.36亿元,出资2.68亿元;与普华资本完成“国际零磁科学谷”配套基金——量磁天使基金决策,基金规模1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9000万元;与杭州市科创集团达成合作设立二期配套基金——零磁医学装备成果转化基金的意向,基金规模暂定5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3亿元,由合禾创投作为基金管理人;参股由容亿投资管理的容腾二期基金,基金规模17.51亿元,区产业基金认缴8000万元,投资项目29个,投资金额7.73亿元。
三是组建特色直投基金。优化区产业基金股权投资路径,实现国资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加大市场化股权直投力度。截至目前,区金投集团下属子公司禾合创投已取得基金管理人牌照,并组建管理2只直投基金,其中“5050”基金专项投资区内“5050”人才项目,基金规模1亿元,决策项目11个,决策金额3000万元,投资项目8个,投资金额2000万元;高新科创一期基金是我区首只“市场化直投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决策项目6个,决策金额8500万元,投资项目3个,投资金额5000万元;联合区内各大园区拟组建的园区发展基金,引入“房东+股东”模式——即园区出资做基金LP、基金所投项目落地园区,基金规模暂定3亿元,目前意向出资园区11家,出资金额1.5亿元,基金将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大健康、新能源等行业。
(二)创新方式支持民营企业融资,探索金融助企服务新模式
一是协调银企对接,鼓励银行授信及股权投资。以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载体,与区内多家银行建立信贷受理直联,开设高新担保、转贷基金直联服务,根据企业需求情况不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丰富选择的同时准确匹配银行与产品。创建投融资沙龙,形成点对面股权融资路演和点对点股权融资深度对接模式,根据企业需求不定期组织股权融资对接活动,共开展8场投融资对接活动,服务企业百余家。例如帮助某生物科技公司对接券商、投资机构等融资渠道,落地融资规模超2亿;经过近一年的跟进服务,助力某科技公司完成千万级天使轮投资。
二是下沉金融服务资源,化解企业融资难点。组织行业专家开展“知识产权一对一”、“财务一对一”、“金融顾问入园服务”等活动,积极推动金融工作室顾问成员分组下沉产业园,零距离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聚焦“专精特新”与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先后帮助区内508家企业解决综合金融服务需求,落实各类融资金额超33.6亿元,对资金紧缺的13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5.37亿元担保支持。推进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建立三级纾困制度,协调落实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续贷及快贷早贷。组织金融纾困专题沟通会、银企协调会8场,组织金融顾问、专家入园入企服务困难企业50余次,为超30家受困企业提供纾困解决方案。
二、下一步工作
引导国有产业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凝聚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合力,对于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助推滨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不断推进产业基金深化运作
一是加强新设基金和投后管理。2024年计划完成6只新设基金的决策,总规模超过20亿元,重点聚焦文化、前沿科技、科技转化等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推进亮点基金的组建工作,包括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和数谷基金等,紧紧围绕我区“一园三谷五镇”产业规划,发挥区产业基金的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存续基金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投资及退出策略。推进投后管理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体系。
二是健全基金投资体系建设。加强与知名投资机构的合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涵盖产业全周期差异化的基金投资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从设立到发展的全过程资本对接服务。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所的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二)开展精准特色金融服务
推动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与各类金融机构建立常态化协作模式,实现对区内金融资源的整合与扩充,为提供常态化金融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以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继续联动银行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针对性创新产品,例如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ABS等。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开展并购重组,强链补链,打造优势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配套型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
后续,我局将在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政协各委员的帮助支持下,听取优秀建议,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新的渠道模式,鼓励国有产业资本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我区经济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杭州市滨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杭州市滨江区财政局
杭州高新金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