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全省“三支队伍建设”、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以及区委区政府“深入推进‘136’主题攻坚”等工作部署,切实办好助企惠民十件实事,贯通“创新、改革、开放”路径方法,做了一些探索与创新。“三同”行动助推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入选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优秀实践。知识产权增值化改革获省改革突破奖铜奖,省政协主席廉毅敏调研知识产权增值化服务改革,给予充分肯定。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赋能企业综合平台建设、深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集成改革三项试点项目入选省局知识产权“微改革”创新试点。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
(一)聚焦知识产权增值化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动力加速释放
一是建设高质量导向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启动浙江省首批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建设,发布《“中国数谷”数据知识产权生态试验区建设方案》和十项举措,将数据知识产权融入数谷“三数一链”体系。启动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推广中心建设,联合省局设计开发上线“浙江省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推广系统”。“杭州高新区(滨江)推出全国首单包含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成功入选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二是建设激发活力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迭代升级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平台,推进专利创新联合体等探索;发挥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型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和专利产业化项目,推荐企业申报省市专利导航项目入围数量居全市首位,新实施5个区级专利导航项目,新立项5个市级导航项目,推荐5个省级导航项目。《推进生命健康数字产业新生态,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入选健康浙江行动省级样板。拓宽专利转化运用路径,经形式审查、实地走访、专家评审等确定10个区级专利产业化项目,推动区内5家高校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工作。
三是建设高效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推进知识产权“权益维护”助杭企行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累计调解诉前纠纷174件,调解成功率25%,大幅高于去年平均水平。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开展“雷霆”系列、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等专项行动,重点强化代理机构监管,“网络交易平台下架非地理标志产品案”入选省2023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在美国休斯顿、阿联酋迪拜等地设立5家海外知识产权公益服务站;发布《“一带一路”国别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手册》印尼、越南篇,定期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全球动态季报》,举办“2024年AIPPI杭州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宣传推广活动”等7场涉外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全市首发“知产警官”;组织辅导区内企业申报WIPO全球奖,趣链科技成功入围25强。
(二)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是持续夯实质量基础服务。落地物联网国家质量基础集成服务基地试点,依托“上马石”平台加强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1+3+X”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模式内涵,依托“上马石”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线下3个质量基础服务点,解决企业质量基础相关的各类需求;丰富“滨质授信”服务内容,对发布国际标准、获政府质量奖企业的金融授信额度提升至2亿元;召开“卓越绩效 导师领航”系列活动,梯度培育政府质量奖选手,2023年度区政府质量奖6家获奖企业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新增大和热磁入围杭州市政府质量奖优秀奖,海康威视荣获中国质量奖,实现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零的突破。
二是持续完善标准集成服务。初步完成搭建“标准一件事”集成服务系统,已完成1500个全标委信息分类、清洗和数据加工。3月中旬,《实施“标准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打通企业标准制定难点堵点》案例被省自贸办推荐上报全国自贸区国家级制度创新最佳实践案例。推动“学生躺桌椅”标准顺利通过立项,成为首个通过立项的“学生躺桌椅”浙江制造标准。推进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以来,形成1个标准应用实施指南、开发1套云运维平台、发布7项配套企业标准、总结8个试点应用案例、提出4项标准改进建议、梳理1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提案,全国率先搭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三是持续助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平台经济主体库和培育库,形成平台经济主体梯度培育机制,2024年度纳入杭州市平台经济主体库企业94家,数量居全市第一。建立平台经济运行监测机制,每季度定期报送平台企业经营数据,编印《高新区(滨江)平台经济动态》2期。推进平台治理国家标准制定,调整完善选题角度及项目可行性分析;推进市级试点红盾云潮合规中心建设,当前已完成系统UI设计、AI智能手卡关键词库补充更新,以及和红盾云潮数据底座服务商的首批数据接口调试;探索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构建5个维度、30余个项目的指标体系,加快打造平台经济创新成果。
(三)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助力区域市场经济活力提升
一是持续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安商稳商力度。拓展增值化服务范围,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推进构建统一大市场建设,根据我区实情,对每月市场主体登记情况进行分析,多次获章书记、郑区长批示肯定。召开全区规范企业迁移操作培训会,发布迁出企业预警类型,引导街道、平台提前开展安商稳商工作。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外商投资法》宣传,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外资审批体制改革,最大限度缩小审批、核准范围,推进外资企业降负降本。
二是迭代升级增值服务,促进涉企检查优化。于“上马石”服务平台专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两个服务端口,有效聚合政府服务、社会资源。开展新设企业“入市第一课”培训,提供针对性授课辅导及现场服务,覆盖对象100余家次。牵头全区23个部门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一季度全区完成联合抽查1170次、人均联合抽查1.72次,排名全省第一序列;二季度3046次、人均联合抽查4.47次,排名全省第一序列。抓好每月年报工作,年度企业年报率95.12%、零报率1.87%、精准率56.40%、年报综合绩效73.89分,均已达标。
三是强化商业秘密保护,营造竞争有序环境。优化商业秘密领域执法办案流程,查处的马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入选“全省保护商业秘密十大典型案例”。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提高企业自我保护水平和保护效能,截至目前,已落实省级商业秘密示范区(站)2家、省级商业秘密示范点企业7家、市级商业秘密保护基地企业39家,数质量在全市前列。
(四)聚焦共同富裕建设,确保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是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围绕省市区三张“民生实事清单”,高质量推进中小学校“示范食堂”建设,已全部高质量通过市级复核验收,其中5家通过省级复核,项目总体进度为95%。扎实推进放心农贸市场及公益性共富菜市(摊位)建设,6家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单位持续推进软硬件“双提升”,目前均已完成计划进度70%;7家公益性共富摊位中4家已完成摊位装修并上线试运营。
二是线上线下消费治理推进。齐抓共管,推进预付式消费改革。多部门分行业推进“安心付”项目,截至6月底,累计上线市场化试点商户357家,锁定金额3106.1万元,锁定金额数列全市第二,美容美发行业覆盖率列全市第一。针对消费者重点关注的美容美发行业,明确全域全量推进目标,已上线试点商户176家,行业覆盖率达38.9%。全市首个国立公证处预付卡资金监管项目落地我区。专项治理,“治漠”清朗网络直播。积极牵头开展治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专项治理行动,今年以来累计监测主播数220人次,采集视频数3182个,采集视频总时长5683小时,对发现的涉嫌违法违规问题实现闭环处置,其中立案处罚2件。
三是质效并进开展综合执法。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及省市局部署的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有重点地开展“铁拳”行动、“执法亮剑护民”行动、十大特色专项行动、涉企第三方机构执法整治行动等各类整治行动30余起。
(五)聚焦治理能力提升,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滨江
一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聚焦重点问题、重点场所加强食品安全抽检,覆盖食品生产企业,不同形态的食品流通经营场所,食堂、学校等不同场所,共发现各类问题854起,处置率100%。组织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暨打假治劣“药剑”行动,针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开展自查自纠。
二是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提升机制。承办杭州市暨高新区(滨江)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活动采取“现场模拟+视频演示+重点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锻炼组织协调、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及舆情应对能力。落实区政府与省药监局战略合作项目,推进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建设,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浙二医院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创建浙江省创新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建立健全监管新工具、新方法、新标准研发体系。
三是夯实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管控机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研究制定《滨江区特种设备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和《滨江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方案》,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89家,发现并整改各类风险隐患33处,开具监察指令书12份,立案查处2起。依托“特种设备在线”“五色”风险预警等智能系统风险隐患提醒,加强闭环处置,共处置风险隐患665条,并做到7日闭环处置率达100%。
(六)聚焦三支队伍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养
一是着眼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举办“技无止境 能创未来”为主题的滨江区首届叉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全面提升叉车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开展平台劳动者素质培训,指导谦寻控股等直播机构与院校合作建设主播实训基地,交个朋友电商学苑成立已培训国内外及各行业直播电商学员25万余人。
二是着眼高水平人才队伍队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区人社区等单位签订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知识产权实务人才集训营暨知识产权人才双选会,制定《杭州高新区(滨江)知识产权人才集聚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加强质量人才培育,动员企业质量专业相关岗位人员及社会人员参与质量专业自学考试,召开“卓越绩效 导师领航”系列活动,以传帮带方式培育新的质量人才。
三是着眼高素质市监干部队伍建设。邀请专业律师授课、组织全局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会及执法人员典型案例交流会,多举措发挥法制作用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市场监管执法培训授课2期、现场案例交流会2期,线上案件评查2次;参加执法人员和辅助人员超150人次。组织开展食品抽检干部队伍大练兵活动,对各科、所涉及食品条线领域的执法干部进行抽检强化性培训,提升干部队伍实战化能力水平。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立足“深化改革、强基固本”,持续做好增值化服务改革
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运用工作推广力度,研究建立集权属登记、价值评估、转化运用、权益保护于一体推进的数据知识产权全链条体系,争取本年度新增350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完成9000万元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运用金额。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席机制,强化“知产警官”与企业联络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做好2023年度滨江区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验收工作并进行成果发布。
二是深化标准集成服务推进。持续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认真做好验收工作;上线“滨江标准集成服务平台”,根据企业新需求新增特色服务。推动“浙江制造”标准建设,抓好各级政府质量奖,争取国务院督查激励,找准载体提升产业的支撑服务,形成具有滨江辨识度的标准体系和品牌。
三是推进平台经济提质服务。持续更新平台经济主体库,完善主体库中各主体类型特征,逐步形成区平台经济产业画像。持续做好监测分析平台经济发展动向,及时汇总平台企业经济数据。分步推进平台治理国家标准建设,率先发布平台经济治理国家级团体标准,促进阶段性成果形成。推进直播信用体系试点建设,以信用为牵引,促进直播企业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
(二)立足营商环境护航优化,加强产业支撑服务整合
一是积极推进两大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完成企业信用信息自愿承诺公开试点,进一步推动试点行业企业公示信息、推动试点成果向全行业推广,真正实现以试点成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立信用信能力有效提升目标。完成直播电商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基本实现构建政企多方协同参与的行业信用管理架构,制定《滨江区直播电商行业信用合规指引》,推动不少于5家区内头部企业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等任务举措。
二是推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验收。定期参加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协调集聚省标准化研究院、省计量科学院、方圆检测认证集团等省级质量标准和检测认证资源,确保试点项目顺利验收。持续推进“1+3+X”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模式探索,增加专家入库,继续努力争取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全省试点。
三是依托《战略合作协议》助推生物医药发展。以省药监局《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平台、专利导航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重点抓好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杭州高新区(滨江)站以及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会的建设,积极开展有影响力的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论坛举办等工作。
(三)立足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共同擘画安全稳定滨江图景
一是持续推进预付式消费监管改革工作。加快推进美容美发行业全量市场化项目覆盖,不断提升预付式消费监管改革实效。深化“滨企安”风险企业研判信息系统建设,及时研判企业和行业风险形势,加强部门联合审查和协同处置,加快完善风险预警功能,实现预付式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推进信用监管建设,通过多维信息集成、创新数据共享,信用评价归集,实现“一码通行、一码通展”的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模式。
二是持续加强城市平安护航力度。强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等领域除险保安。合理运用抽检监测大数据,促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风险预警交流,加强食安社会共治。聚焦风险管控,强化特殊药品、医疗器械等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抓好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和力度,如当前油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亟需整治。
三是持续深化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扎实开展各类整治,推动执法办案,完善与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机制,继续抓好民生领域整治执法工作,有效遏制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持续深化完善《杭州市滨江区非正常投诉举报人滥诉认定办法(试行)》,继续通过滥诉联合甄别专业委员会将非正常投诉举报人分批次列入滥诉名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宣贯解读、区级政策文件出台前会审、区级以下单位抽查评估,尽快拿出方案,加强沟通,有效减少行政复议案件数。
(四)立足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打造高素质强有力市监队伍
一是深入推进队伍建设工作。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和上级部署,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市场监管领域铁军队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突出“党建引领”,落实好“先锋滨 标识强基”行动等,把“先锋领航,知产惠企”等揭榜项目落实好,突出专业领域课程设置,持续提升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
二是全方位推动“清廉市监”建设。细化落实“亲清新风进单元”任务、“清风365”作风建设行动、系统条线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活动等工作任务,深化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将清廉元素融入市场监管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
三是进一步扎实综合考核。明确2024年度考核目标及标准,依据设定指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期限、责任分工与完成标准,继续完善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管局2024年度在国家、省、市领先的亮点工作,谋划加分项,力争做到综合考核高质量推动、高标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