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邓兵、 周明耀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进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转交我局会同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国际竞争的战略焦点,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我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自2019年10月科技部批复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高新区(滨江)围绕《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紧盯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研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建成了全市首个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高标准建设“中国视谷”、“中国数谷”,积极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领头雁”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23年,全区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达1742亿元,占全市比重近40%,成为全市人工智能的产业高地。

一、关于“规划产业链形态,以链上企业共同落地攻关为目标”的建议

目前,我区形成上下游人工智能产业链。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人工智能企业在滨江已形成规模化集聚态势,产业领域基本覆盖了人工智能基础支撑、软件算法、行业应用三个层次,初步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终端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产业链结构。在上游算力层,集聚了一批AI芯片企业。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基础,集聚了国芯科技、研极微电子、中昊芯英、领芯微电子等优势企业,为区内AIGC发展提供性能高、稳定性强的AI芯片、CPU、GPU等核心部件供给。在中游算法层,企业主要集中在数据服务领域,集聚了涵盖数据服务(数据收集、数据注释、数据标注)和大模型(模型开发、模型训练、模型生成)的一批算法层企业,包括览众数据、联汇科技、邦盛科技等企业;同时,网易、海康、新华三等企业率先在大模型领域开展了初步探索。在下游应用层,形成“AI+文字”“AI+娱乐”“AI+图片”“AI+视频”“AI+虚拟人”等多个应用场景。涌现出网易伏羲、华数、中南卡通、比邻星球、北冥星眸科技等一批应用层企业,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泛在化应用。

目前区经信已经开展五大生态圈产业生态圈细分赛道研究,并形成产业链图谱,下一步将对细分赛道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二、关于“加快国家级算力中心建设,以更高的站位提供服务”建议

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于2022年5月一期上线运营,是全省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新型基础设施,采用国产全自研AI训练集群基础单元,通过自主可控芯片“昇腾910”和高速网络构建人工智能硬件集群,为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公共普惠的算力。在算力支撑支持方面,区发改2023年4月发布了《关于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杭高新〔2023〕5号),其中鼓励使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资源,按照服务合同金额的50%给予算力补贴,单个主体年度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2024年5月24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和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杭高新〔2024〕7号),其中鼓励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平台为意向用户提供免费试用和迁移适配服务。以“算力券”等形式支持中小企业购买使用公共算力资源。对于使用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资源的,按照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50%给予算力补贴,单个主体年度最高补贴100万元。

后续我区将做好优惠政策的宣传,会同计算中心运营公司及时做好算力补贴政策的兑现工作。计算中心高新智能公司将积极配合市、区两级政府,加快现有政策的落地实施,确保用户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用到优质的国产算力资源。同时,将积极争取省级、市级等更高层级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算力产业更快发展。并将重点关注相关工作,积极开展调研并与已入选的国家级平台展开交流学习,力争使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早日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一员,以巩固和提升杭州市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地位。

三、关于“跟随AI发展趋势,加速AI与传统行业业务融合”建议

目前,在我区发展的人工智能企业基本涉略AIGC全产业链环节。上游算力层集聚AI芯片、GPU等;中游算法层主要集中在数据服务以及大模型领域;下游应用层产业优势相对明显,形成“AIGC+文字、娱乐、图片、视频、虚拟人”等多个应用场景。在AIGC大模型领域,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已开始探索布局。在AIGC应用方面,涌现出网易伏羲、华数、中南卡通、北冥星眸科技、连信科技、相芯科技、比邻星球等一批应用层企业。

我区产学研用合作方面,灵活采用“一产多盟”“一产多体”等形式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服务,建设AIGC产业创新联合体,发挥领军企业对AIGC产业的带动作用,吸引“政产学研资用”等多方主体参与。鼓励以高校院所或圈内知名科学家牵头,联合企业等成立AIGC产业联盟,围绕AIGC“芯片+算力基础设施+AI框架&算法库+应用场景”开展上下游资源要素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中国首家AIGC产业园,举办投融资路演活动及应用场景座谈交流会,抢抓人工智能领域新赛道,目前已有11家企业签租赁合同,将陆续入住AIGC产业创新中心。2023年6月,我区发布《抢抓人工智能领域新赛道 打造AIGC产业先行区行动计划》,提出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IGC产业新高地。作为实施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我们积极谋划建设中国首家AIGC产业创新中心,将火炬创新中心打造成为全区AIGC全链条发展的核心创新引擎。

力争未来5年,AIGC完整产业链形成,全区集聚100家以上AIGC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合带动形成数个百亿级产业集群。AIGC应用场景加速涌现,形成一批AIGC融合应用标杆项目。AIGC产业生态完善,搭建一批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突破一批AIGC底层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IGC产业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

四、关于“推动数据开放,完善交易方式”建议

目前,我区正布局建设用于模型训练、孵化加速空间载体,集中区内已开展人工智能行业模型应用研发企业的AI业务板块,启动工业制造、智慧农业、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行业、智能视觉、纺织(服饰)、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行业大模型与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谋划打造N个国家级行业语料库,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与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多模态语料库项目,助力“中国数谷”成为杭州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主载体。

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为目标,协同杭州数据交易所、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着力汇聚数据供给,加快培育立足杭州、面向全国的数据要素供给体系。截至2024年一季度,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杭州数据交易所在累计上架数据产品1767个,注册“数商”1254家,完成交易45.75亿元。预计到2024年底,累计数据交易规模可达60亿元。下一步重点聚焦“中国数谷”建设,依托“改革沙盒”加快探索数据托管、行业数据集中共享等多元的数据使用模式。

五、关于“推动普通百姓拥抱AI,为未来做好准备”建议

2022年以来,区教育局深挖区域优质科技资源,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教育大联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实施办法》,布点试验、校际联动、以点带面,让学生跳出书本、开拓视野,既拓宽了协同育人新路径,又实现了科技与教育双向赋能。

点对点搭建合作平台。鼓励校企合作,将科技课程融入校园STEAM课程及社团拓展课,形成人人能参与、校校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化学习新样态。如竺可桢学校与四维生态科技结对,开展以AI人工智能观测系统及人工智能识别原理为基础的校园气象科普课程;长河小学与宇视科技结对开展“数智新课堂”,实现项目化实地见学、讲座授课、实操培训;闻涛小学与苏泊尔家电共建“未来生活家”校园智慧烹饪空间,赋能科技型劳动教育。

与区内新华三、浙大中控等7家企业合作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投入40余万元采购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设备,开发人工智能课程,基于学校教育主阵地的智能化时代提升学生AI素养教育。拓宽“五育并举”育人路径,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基于国产算力生态的重要性,下一步,将协同华为等生态伙伴加强与区内高校、企业的紧密合作,鼓励和支持高校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研发团队利用杭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行科研与创新活动。此外,计算中心还准备向省教育厅提议在大学教育中增加国产算力相关课程,以提升大学生对国产算力平台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增加国产算力储备人才。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滨江区科学技术局

杭州市滨江区发展和改革局

杭州市滨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