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生、杨文君、徐志清等3名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后亚运时期如何更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建议”已转交我局办理,我局高度重视“关于后亚运时期如何更好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建议”提案,组织相关科室,对照工作职能对提案进行认真研究,对所提建议有关内容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现回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一)出台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合作创新

2011年以来,我区围绕“高”和“新”,连续推出三轮“1+X”产业政策体系,对不同类别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不同功能平台进行差别化政策扶持,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打造了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其中《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对科技企业培育、孵化体系建设、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研发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2022年新出台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的若干政策》,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总目标,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以新型产业创新组织建设为路径,聚焦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低碳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强化对区内企业的创新支持,支持壮大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近期发布《关于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意见》进行意见征求,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鼓励技术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扶持力度。

(二)优化财政资金,实现灵活奖励机制

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小企业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鼓励企业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充分发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政策杠杆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三)推动集群化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

积极鼓励和引导各街道、产业平台布局建设孵化器集群。支持街道推动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挥万轮集团国家级孵化器的示范带动作用,因势利导推动西兴街道工业园区内海威控股、兴耀自动化产业园等14个园区、楼宇转型建设孵化器。支持区内产业平台建设孵化载体,互联网产业园从秋溢路周边楼宇起步,先后建设了杭州天和高科技产业园、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等28家孵化器。搭建政企交流新平台,推动孵化集群迭代升级。

(四)推动专业化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结合区情实际,推动建设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做强精准孵化。支持国家级孵化器输出管理、服务模式,做好孵化器品牌输出备案,支持区科创中心等4家国家级孵化器牵头帮扶AIGC产业创新中心等10家孵化器创建单位。支持海康、电魂、三维通信等上市领军企业,分别围绕智能感知、文创、通信等区重点产业建设了东部软件园等12家专业化孵化载体。依托高能级产业平台,聚焦专业资源导入。支持浙大滨江研究院建设“医工信协同创新孵化器”。支持北航研究院与德诺联合孵化的企业杭州诺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专注于极弱磁测量技术的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制造,共同推进产业化与国内首个医疗器械认证。助力杭州中科孵化器成功认定市级孵化器,杭州中科孵化器成立以来共引进落地企业41家。

(五)积极开展“下沉式”服务,业务办理更便捷

围绕企业和群众政务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推出由“线上好办、就近好办、上门好办、智慧好办”四大服务模块构成的“滨好办”企业服务品牌。优化组建政务办事员、政务代办员、联企服务专员“三大员”结构化队伍。建立“身边好办”即时响应服务团队,优化上门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特点定制了“滨好办”移动办事礼包,共涉及32大类101项服务事项。今年以来,累计前往天和高科技产业园、中控科技园、江虹创意园等地开展“滨好办”移动增值服务15次,覆盖企业群众8千余人次。

滨江区税务局充分运用志愿者团队力量,在车天车地、中兴社区设置了2个“下沉式”办税服务点,打造“15分钟办税圈”,一定程度上对进厅人员进行了分流。在中介、街道园区成立助企服务站,安装“税e办”软件,延伸远程服务触角。截至目前已成立5个助企服务站,分别在上杰、博纳、金懿、泽商4家中介和长河街道华业科技园暖企小站。后续将进一步扩大下沉式服务范围,通过软件下沉方式,增加便民办税服务点数量,结合“税e连”反向预约,“税e查”征纳互动,及时解决企业涉税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税务力量。

(六)深化确认制改革

根据市局统一部署,结合自贸区优势,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持续提升市场准入体验感和满意度。做好港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依托浙江省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拓展公证文书电子化流转应用,提升身份验证服务水平,建立中国委托公证人代办机制,努力率先实现港资企业市场准入全业务类型全程网办“零见面”。探索备案事项信用承诺办理。对市场监管系统内高频备案事项,完善信用承诺机制,发挥信用约束作用,探索“上传即备案”“提交即备案”“承诺即备案”模式简化备案程序,防止形式备案变相实质审批,提升备案登记效能。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我区在做深做细现有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将持续推动孵化体系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强创新动力,高成长潜力和硬科技实力,全力推动我区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整合区内外平台资源,促进企业合作共赢

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关注高成长新主体企业,深入开展“创业陪跑计划”,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继续实施新一轮国高企三年倍增计划,鼓励独角兽企业在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建设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企业群落。积极对接上海南部高质量创新创业支撑平台,谋划引入其现有实验室及设备,为区内创新主体提供更多更好的赋能服务。

持续推进《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政策修订,通过政策推动企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高企认定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全力推动我区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加大孵化体系建设扶持力度,助力孵化载体提能增效,推动在孵企业快速成长。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民营企业强创新动力,高成长潜力和硬科技实力,助推杭州高新区加速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迈进。

(二)鼓励银行投贷联动、股债联动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鼓励担保公司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切实为企业提供精准、快速、普惠、有效的融资支持。鼓励银行通过投贷联动、股债联动等形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50人才企业和接受过知名投资机构投资的单个企业的信用贷款。

(三)持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结合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以“让数据多跑路”为主题,在办事服务大厅商事服务自助服务区设立“创业导办”岗,帮助办事群众运用网络开展商事登记申报工作。结合“入市第一课”、“上马石平台进园区”等活动,在全区范围开展新设企业“入市第一课”创业辅导进园区活动,针对性就公司法及市场监管领域合规、税务合规、劳资合规及可享受政策等方面提供针对性授课辅导及现场服务,立体打造滨江新设企业“入市第一课”服务品牌,并同步在“上马石”平台提供线上服务。着力提升新设企业健康发展能力,完善区增值服务工作体系。

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学技术局

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改革局

杭州高新区(滨江)市场监督管理局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办公室

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