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各级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浦沿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上级相关决策部署。我们立足街道实际,强化法治观念,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的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深化法治理念,筑牢思想根基
街道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法治政府建设在现代化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将其视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保障人民权益的关键支撑。通过组织多层次的法治培训与学习活动,从宪法到行政法规,从理论解读到案例剖析,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同时,定期开展法治专题研讨会,邀请法律专家深度解析政策法规,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引导干部职工深入思考法治实践路径,确保法治思维贯穿于街道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政策制定到具体执行,都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而行。
(二)优化行政决策,提升政府公信力
街道党工委及社区 “两委” 成员以身作则,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切实扛起法治建设首要责任。在职责履行过程中,构建了严密的责任体系,每项工作任务都明确责任主体、流程标准与时间节点,确保法治建设任务落地生根。在行政决策环节,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原则,对于涉及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等重大事项,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组织专家论证会与风险评估,综合考量各方因素,确保决策合法合理、契合民意。如在15分钟公共服务配套提升项目决策过程中,经过多轮意见征集与专家研讨,优化方案设计,有效避免了决策风险,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
(三)保障信息公开,强化合法性审查
街道持续优化依法行政与信息公开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信息公开方面,秉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以公正、公平、便民为导向,全面梳理公开事项清单,涵盖政务服务、财政资金、重大项目等多个领域,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公告栏等多渠道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确保居民能够便捷获取。同时,强化信息公开内部管理,定期对各部门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督促工作人员提升信息质量与公开时效。对外积极与居民互动,并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整改完善,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与公信力。
街道高度重视合法性审查工作,着力构建完备的审查架构。整合法律专业资源,聘请法律顾问团队并引入专职审查人员,明确审查职责与流程规范,对街道各类合同、重大决策、社区公约等进行全面细致审查。过去一年,累计审查对外合同111件,出具审查意见111份;在多项重大复杂事项决策中,法律顾问全程参与并提供专业法律建议,有效防范了法律漏洞与风险。针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跟踪整改落实情况,保障基层治理依法依规开展。
(四)规范行政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学习,邀请法律专家、上级执法骨干授课,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考试,目前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已达到相关要求标准。二是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公示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等信息;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保障执法决定合法合理。三是健全执法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在联合执法中的职责分工、信息共享方式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执法协作联席会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执法合力。
(五)创新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街道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依托街道矛调中心、司法所、警民联调室及社区微治理中心,探索形成“三所两庭+N”矛盾纠纷多元联调机制,构建“治理纠纷源头化、调处纠纷人性化、遏制纠纷扩大化”的良好格局。同时,构建多元化调解网络,组织律师值班咨询,引进市场化调解专业力量,凝聚合力打造属地重大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全年共排查出矛盾隐患1276件,涵盖经济、家庭、邻里等多领域。浦沿街道辖区线下共参与处理矛盾隐患699件,其中经济合同纠纷111件,婚姻家庭纠纷91件,损害赔偿纠纷282件,租房纠纷45件,劳动争议纠纷51件,邻里纠纷9件,物业纠纷2件,其他纠纷108件,调处成功693件。同时诉前调解方面:通过平台受理案件324件,调解成功53件。
此外,街道实施行政诉讼案件全流程管理,建立调处工作小组,深入社区了解实际情况,主动开展诉前调解与诉中化解工作,有效化解行政案件僵局,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2024年共收到行政诉讼类案件49件,行政复议2件。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偶现执法协作配合不畅的情况,不同执法部门之间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存在壁垒,导致执法效率不高。如在处理跨区域综合执法案件时,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影响了事务的处理效果。
二是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不足,部分偏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区域法治宣传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部分私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于本身不重视且位置偏远,未能及时接受法治教育。
三是行政争议化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化进程导致拆迁安置等领域矛盾突出,行政争议发案量较高,行政争议案件存在上诉率高、申诉率高、信访率高、服判息诉率低等问题。这不仅损害了政府形象,也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深化法治学习,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专题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在各项工作推进中,积极邀请法律顾问配合研究工作,推进各个领域工作法治化。
(二)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权力运行。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落实法治建设与政绩考核挂钩,对下级党委开展法治督查,同级党委自查自纠。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规定。
(三)带头尊法守法,营造法治环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时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要求,带头学法讲法,带头遵法守法,时时处处以党纪国法约束自己、警醒自己;带头树立和弘扬“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问题靠法的法治环境。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过去一年,浦沿街道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深知法治建设任重道远。2025年,街道将持续深化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建设法治社会、保障和谐稳定而不懈努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优化法治服务,精准便民助企
一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通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驿站”和“企业园区矛盾调解微站”等实体平台,实现法律服务对企业和居民的全面覆盖,让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获得及时便捷地帮助。二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一个平等、清廉、包容、创新的营商环境,保障企业财产权和知识产权、指引其合法经营。三要广泛征集民意,听取百姓意见和建议,为百姓谋求法治红利。四要整合调解力量,通过多部门联动,加强行政争议的化解力度,让案件双方“从对抗走向对话”,真正为群众纾困解难。
(二)加强权力制衡,优化监督效能
推进“有限有为有效政府”建设,明确行政执法的权力边界、职能范围,提升基层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依法合规,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高效运行。积极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通过整合执法力量,明确赋权事项和执案标准,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有效提高执法效率,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在执法监督上,应紧盯执法关键环节,构建及时高效、系统全面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落实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管理、强化执法监督,激励工作人员积极作为、担当尽责,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推动普法教育,增强工作实效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要让法治落地生根,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遵法守法用法。一是要深入开展平安法治宣传活动,通过举办法律讲座、“送法进社区”、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要充分调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定期推送法治资讯、案例解读等内容,形成宣传矩阵、打好宣传“组合牌”,营造出法治文化新气象,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