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引领。严格执行“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学习会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制定《街道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6个方面29个重点任务,清单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打造靠“浦”青年宣讲团、全区首个银辉宣讲团,将正能量和好故事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在全街掀起学习热潮。二是聚焦组织建设,塑造党建品牌。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大起底、大研判”工作。围绕“机关、社区、两新”党建发展“双强互促”目标分类施策,形成社区“揭榜挂帅”项目8类26项,打造以“火炬合伙人”为代表的党建引领产业社区治理项目;以“六和-新和”共享街区、信诚宝龙“小哥”友好街区为代表的街区式党建项目;以六和“串珠成链”楼廊党群驿站、滨盛“拾光照相馆”、江南“一顿饭的陪伴”为代表的党群品牌项目,形成“浦沿红”党建品牌矩阵。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夜校获评2024年“浙江省推进新时代‘夜校’服务优秀案例”。三是聚焦队伍建设,全面提能增效。深入推进中层“接棒”、专聘“蹲苗”、社区“雁阵”三大行动;持续选树“身边先进”,推出专题报道和人物视频18期,不断营造学榜样、做榜样的争先氛围;规范和细化任务闭环、事件办理、民呼我为等工作机制,强化干部“规范化、精细化”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工作业绩实、群众公认度高的浦沿铁军。四是聚焦作风建设,涵养政治生态。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三张清单”的通知》,落实领导班子年度“一人一单”,;研判分析党风廉政形势,开展作风纪律教育宣讲,进一步以案促改、以案明纪;把党纪学习教育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机结合,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率先完成自查自纠,常态长效纠治“四风”。

二、聚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一是优化机制,做精企业服务专业度。落实助企服务“六个一”举措,制定一套机制,建设一个中心,成立街道助企服务专班,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协同开展招商引资,共同解决企业诉求。打造一条专线,形成一个闭环,设立企业服务专线,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共收集问题510条,已全部解决。搭好一组平台,组织一系列活动,发布“浦惠通”小程序,涵盖居民用工就业、房屋租赁、楼宇园区管理等功能,就业平台开展招聘会11场,达成就业意向1489人;房屋租赁平台收集可出租房源9000余套,为65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住宿解决方案。二是靠前服务,做强产业服务精准度。常态化、高频次开展企业走访,街、社两级全年走访企业2383家次。三是建强阵地,做优产业空间适配度。全面贯通“滨好办”、暖企小站等平台,开展产业协作、政策解读、培训招聘等活动42场,覆盖企业80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37项,培训知识产权登记、电商运营等专业人员800余人。加快推进浦五村留用地项目审批,加强对各经合社留用地项目的指导与管理。围绕浦沿工业园区涉及28家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前期丈量、评估及签约对接工作,全力保障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三、紧抓新一轮城市更新契机,全力拓展浦沿未来发展新空间

一是征迁交地重点突破。全年完成房屋拆除11处,其中农户4户、非住宅7处,完成10个项目616亩交地工作。二是安置工作难点攻坚。全年完成安置456户,实现安置协议人口全面清零;完成3个过渡房区块清腾,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三是城市更新靠前谋划。全力做好国际零磁科学谷区块各要素保障,加快开展零磁谷区域交地及环境整治工作;按照“保障供地,分期推进”思路完成浦联区块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征求意见稿编制,开展收购纲要定稿、前期信息摸底及改造一期范围内185户房屋“一户一档”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四、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是以“长效机制”促进管理“常态化”。立足“三位一体”新型城市管养体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强第三方日常工作考核;依托“河长制”+“网格化”,形成以河为轴、纵横成网的联动机制,重点攻坚五水共治;落实“1833”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防汛区域系统部署,完成13号台风、14号台风防御应对工作;持续完善垃圾分类智能化设施,营造“人人行动、全民分类”的良好氛围,11个小区获评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二是以“环境提级”促进管理“规范化”。高标准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督办案件,7件主办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加大日常道路保洁、绿化补植养护力度;加大拆后地块及边角地环境整治;加大公共设施综合维护保养更新,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城市空间变化、环境品质提升。三是以“民生切口”促进管理“精细化”。针对流动摊贩无序经营的管理难题,统一划设65个疏导摊位,4个商业集市,引导流动摊贩“摆对位置、摆对时间、摆对温度”,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完成农转居安置房小区电梯加装121台,惠及住户986户,联庄公寓整体加梯项目获评杭州市“最美加梯项目”。锚定“安全、有序、整洁、清廉、服务”目标,出台物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建立物业分级管理体系,压实社区、物业、业主“三方”责任,以物业“提档”带动全域城市品质“提档”。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有序推进华悦湾超大型社区布局优化调整,筹备建设潮涌社区,实现社区布局更加科学。深化火炬产业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建设,探索产业服务新思路。新建3个美好生活共同体,成功创建6个省级未来社区。探索“区域型”养老模式,打造“邻睦银厨”老年食堂品牌,获得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专题报道。持续深化“浦师傅”小修小补公益服务,全年开展服务311场,惠及居民6万余人次,“浦师傅”品牌获得《浙江日报》《杭州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浏览量超百万人次。持续完善街道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成3个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打造“浦写未来·守护成长”青少年儿童服务品牌,街道入选杭州市首批“流动儿童十大镇街观测点”,工作案例入选省级百佳。二是文体事业走深走实。成功打响“浦沿潮”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演出进社区活动24场、电影放映活动62场,惠及居民2万余人次。成功创建省级文化驿站1个、省级城市书房2个,完成13个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圈”省级认定、20片嵌入式健身场所和11个户外健身苑点建设,惠及居民10万余人次。启动《浦沿街道志》编撰,延续浦沿历史文脉,打造存史资政的时代精品。深入挖掘浦沿非遗文化名录,浦沿糊走马灯、布龙灯等11项文化特色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文明实践纵深推进。组建各具特色的文明队伍,以“滨滨有礼·文明四季”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171场、志愿服务255场,参与人数13800人。出台《“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实施方案》,以多途径宣传载体、多力量联合介入,引导辖区群众更新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形成文明节俭治丧的良好社会风尚。持续打造特色文明品牌,“记忆保卫战—关爱认知障碍老兵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和“一顿饭的陪伴—双向奔赴的温暖”项目荣获2024年“‘浙江有礼·最美杭州’文明实践在身边”项目大赛银奖、优胜奖。

六、全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浦沿

一是紧盯“三源治理”,抓源促治强基固本。锚定“一降三升”总目标,坚持预防为先、源头治理。线上依托110警情、“民呼我为”等平台,全口径排查统计各类矛盾纠纷;线下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出租房违规分隔整治、流动人口排查等专项行动。街道全年矛盾纠纷总量持续下降,总体趋势向好。二是立足平安稳定,健全机制擦亮品牌。创新基层治理载体,打造“格里平安”群防群治品牌,结合商业综合体警情高发实际,建立“一中心二岗亭三队伍”工作机制,实现“商场吹哨、条线报到”。三是聚焦安全生产,智治赋能精准管理。率先完成应急消防管理站机构改革建制建设,全面理顺“1+6”基层应消管理架构,创新打造“安全靠浦”隐患排查整治系统,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完善联勤会商、隐患闭环与晾晒督促等机制,啦喜街整治提升获得浙江卫视报道,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入选全市应消站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