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引领。严格执行“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学习会等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0余篇;制定《街道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6个方面29个重点任务,清单式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打造靠“浦”青年宣讲团、全区首个银辉宣讲团,将正能量和好故事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在全街掀起学习热潮。二是聚焦组织建设,塑造党建品牌。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大起底、大研判”工作。围绕“机关、社区、两新”党建发展“双强互促”目标分类施策,形成社区“揭榜挂帅”项目8类26项,打造以“火炬合伙人”为代表的党建引领产业社区治理项目;以“六和-新和”共享街区、信诚宝龙“小哥”友好街区为代表的街区式党建项目;以六和“串珠成链”楼廊党群驿站、滨盛“拾光照相馆”、江南“一顿饭的陪伴”为代表的党群品牌项目,形成“浦沿红”党建品牌矩阵。街道党建信息被中国社区报、浙江日报、人民论坛网、共产党员网等媒体平台录用13篇,在全区排名第一。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获评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夜校获评2024年“浙江省推进新时代‘夜校’服务优秀案例”。三是聚焦队伍建设,全面提能增效。深入推进中层“接棒”、专聘“蹲苗”、社区“雁阵”三大行动,全年共举办“强雁培训班”3期、雁阵课堂10期,开展中层干部座谈交流会2次,组织中高聘全员下沉网格“蹲苗”,围绕五大课题调查研究。全年提任科级干部4人、职级晋升1人,建强队伍中坚力量。届中调整优化19个社区37名干部,梳理后备干部名单216人,为25年换届储备人才资源。持续选树“身边先进”,推出专题报道和人物视频18期,不断营造学榜样、做榜样的争先氛围;规范和细化任务闭环、事件办理、民呼我为等工作机制,强化干部“规范化、精细化”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工作业绩实、群众公认度高的浦沿铁军。四是聚焦作风建设,涵养政治生态。制定印发《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三张清单”的通知》,落实领导班子年度“一人一单”,班子成员共开展“两个责任”谈话137人次,其中监督责任谈话59人次;党工委9次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分析党风廉政形势,党工委主要负责人以“谱写‘实干’担当,擦亮‘清廉’底色”为题开展作风纪律教育宣讲,进一步以案促改、以案明纪;把党纪学习教育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有机结合,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以群众补贴发放形官问题、清廉物业等“小切口”开展专项治理,率先完成民政48项民生补贴自查自纠,研究制定《民生补助发放长效机制》,常态长效纠治“四风”。

(二)聚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街道经济总体回升向好,1-12月街道所属企业完成入库税收共计59.38亿元,同比增长62.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2亿元,同比增长64.91%,超额完成街道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亿元目标。一是优化机制,做精企业服务专业度。落实助企服务“六个一”举措,制定一套机制,建设一个中心,成立街道助企服务专班,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协同开展招商引资,共同解决企业诉求。打造一条专线,形成一个闭环,设立企业服务专线,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共收集问题510条,已全部解决。搭好一组平台,组织一系列活动,发布“浦惠通”小程序,涵盖居民用工就业、房屋租赁、楼宇园区管理等功能,就业平台开展招聘会11场,达成就业意向1489人;房屋租赁平台收集可出租房源9000余套,为65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住宿解决方案。二是靠前服务,做强产业服务精准度。常态化、高频次开展企业走访,街、社两级全年走访企业2383家次。持续擦亮“浦链汇”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累计新设企业4095家,完成年度任务的119%,新设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218家,亿元以上34家。三是建强阵地,做优产业空间适配度。全面贯通“滨好办”、暖企小站等平台,开展产业协作、政策解读、培训招聘等活动42场,覆盖企业80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37项,培训知识产权登记、电商运营等专业人员800余人。加快推进浦五村留用地项目审批,加强对各经合社留用地项目的指导与管理。围绕浦沿工业园区涉及28家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前期丈量、评估及签约对接工作,全力保障工业园区提升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三)紧抓新一轮城市更新契机,全力拓展浦沿未来发展新空间

一是征迁交地重点突破。全年完成房屋拆除11处,其中农户4户、非住宅7处,完成10个项目616亩交地工作。二是安置工作难点攻坚。全年完成安置456户,实现安置协议人口全面清零;完成3个过渡房区块清腾,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三是城市更新靠前谋划。全力做好国际零磁科学谷区块各要素保障,加快开展零磁谷区域交地及环境整治工作;按照“保障供地,分期推进”思路完成浦联区块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征求意见稿编制,开展收购纲要定稿、前期信息摸底及改造一期范围内185户房屋“一户一档”资料收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四)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是以“长效机制”促进管理“常态化”。立足“三位一体”新型城市管养体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强第三方日常工作考核;依托“河长制”+“网格化”,形成以河为轴、纵横成网的联动机制,重点攻坚五水共治;落实“1833”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防汛区域系统部署,完成13号台风、14号台风防御应对工作;持续完善垃圾分类智能化设施,营造“人人行动、全民分类”的良好氛围,11个小区获评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二是以“环境提级”促进管理“规范化”。高标准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督办案件,7件主办件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加大日常道路保洁、绿化补植养护力度;加大拆后地块及边角地环境整治;加大公共设施综合维护保养更新,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城市空间变化、环境品质提升。三是以“民生切口”促进管理“精细化”。针对流动摊贩无序经营的管理难题,统一划设65个疏导摊位,4个商业集市,引导流动摊贩“摆对位置、摆对时间、摆对温度”,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完成农转居安置房小区电梯加装121台,惠及住户986户,联庄公寓整体加梯项目获评杭州市“最美加梯项目”。锚定“安全、有序、整洁、清廉、服务”目标,出台物业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建立物业分级管理体系,压实社区、物业、业主“三方”责任,以物业“提档”带动全域城市品质“提档”。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公共服务提质扩面。有序推进华悦湾超大型社区布局优化调整,筹备建设潮涌社区,实现社区布局更加科学。深化火炬产业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建设,探索产业服务新思路。新建3个美好生活共同体,成功创建6个省级未来社区。探索“区域型”养老模式,打造“邻睦银厨”老年食堂品牌,获得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专题报道。持续深化“浦师傅”小修小补公益服务,全年开展服务311场,惠及居民6万余人次,“浦师傅”品牌获得《浙江日报》《杭州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浏览量超百万人次。持续完善街道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成3个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建设。打造“浦写未来·守护成长”青少年儿童服务品牌,街道入选杭州市首批“流动儿童十大镇街观测点”,工作案例入选省级百佳。二是文体事业走深走实。成功打响“浦沿潮”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演出进社区活动24场、电影放映活动62场,惠及居民2万余人次。成功创建省级文化驿站1个、省级城市书房2个,完成13个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圈”省级认定、20片嵌入式健身场所和11个户外健身苑点建设,惠及居民10万余人次。启动《浦沿街道志》编撰,延续浦沿历史文脉,打造存史资政的时代精品。深入挖掘浦沿非遗文化名录,浦沿糊走马灯、布龙灯等11项文化特色成功申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文明实践纵深推进。组建各具特色的文明队伍,以“滨滨有礼·文明四季”为主题,开展特色活动171场、志愿服务255场,参与人数13800人。出台《“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实施方案》,以多途径宣传载体、多力量联合介入,引导辖区群众更新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形成文明节俭治丧的良好社会风尚。持续打造特色文明品牌,“记忆保卫战—关爱认知障碍老兵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和“一顿饭的陪伴—双向奔赴的温暖”项目荣获2024年“‘浙江有礼·最美杭州’文明实践在身边”项目大赛银奖、优胜奖。

(六)全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浦沿

一是紧盯“三源治理”,抓源促治强基固本。锚定“一降三升”总目标,坚持预防为先、源头治理。线上依托110警情、“民呼我为”等平台,全口径排查统计各类矛盾纠纷;线下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出租房违规分隔整治、流动人口排查等专项行动,利用“红黄绿”三色评估管理机制,开展4轮矛盾纠纷数据碰撞,将126条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街道全年矛盾纠纷总量持续下降,总体趋势向好。二是立足平安稳定,健全机制擦亮品牌。创新基层治理载体,打造“格里平安”群防群治品牌,结合商业综合体警情高发实际,建立“一中心二岗亭三队伍”工作机制,实现“商场吹哨、条线报到”。开展平安宣传活动313场,动员平安巡防志愿者3万余人次参与辖区巡逻防控,营造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聚焦信息安全,作为全市4个试点街道之一,完成街道全领域全要素信创替代工作。三是聚焦安全生产,智治赋能精准管理。率先完成应急消防管理站机构改革建制建设,全面理顺“1+6”基层应消管理架构,创新打造“安全靠浦”隐患排查整治系统,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完善联勤会商、隐患闭环与晾晒督促等机制,啦喜街整治提升获得浙江卫视报道,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入选全市应消站干部培训班学习考察点。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党建有魂”,以政治领航为基层组织强基赋能

实施政治领航行动,筑牢干部队伍“思想堤”。立足辖区高校优势,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讲师团”,实施知行合一“四个学”,不断引导党员干部强化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纳入机关和社区行政支部主题党日常态学习议题,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学习成果转化。实施赋能强基行动,跑出争先晋位“加速度”。遵循“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成片提升”原则,针对薄弱社区,“一社一策”指导社区党组织补齐短板;针对优势社区,深挖品牌机制,持续扩大社区治理美誉度。实施红领振兴行动,重塑党建品牌“示范带”。围绕基层治理提能出新,聚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带”,形成党建引领下“一核、多堡、聚星”的治理实景;围绕党群服务提档升级,重点打造“党群优质服务示范带”,形成“街社一体、开放共享”的服务矩阵;围绕两企三新凝心聚力,突出打造“新业态群体友好示范带”,以党群服务中心“小哥友好综合体”建设为牵引,持续推动新业态群体党建工作。

(二)聚焦“产业有质”,以提质转型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进一步提升安商稳商工作实效性,深化与“5050”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外资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支持龙头企业扎根浦沿、做强做优。建立相关企业清单,扩大人才备选库,提高人才工作主动性,做好与辖区内分公司的上游总公司联系对接,全面拓展信息渠道,挖掘经济增量。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精准性,针对区招商引资与安商稳商体系调整,及时做好工作落地承接,做好街道本级招商引资政策谋划工作,计划全年招引优质项目不少于10个,每季度不少于1次“走出去”招引行动。进一步加强园区提升改造前瞻性,加快推进浦沿工业园区提升改造,改造出具有浦沿特色的“高新+传统”产业园区。

(三)聚焦“城市有品”,以精细治理为城市环境蝶变赋能

以“拆除”促“新建”,腾出浦沿发展新空间。做好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及项目拆迁推进;加大巡查频次,持续清剿存量违建;有序推进交地任务,保障全区发展用地。以“更新”促“焕新”,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有机更新模式,合理设置城市节点小品、夜景亮化、文化植入和绿化提升,加强城市管理数字赋能,全面融入“一网统管”平台,推进五水共治提质增效、垃圾分类做细做实、生态环保持续攻坚。以“攻坚”促“整治”,推进城市品质新提升。实施龙化西大门危房重建,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启动浦沿老集镇城中村改造工作,统筹解决个性诉求、保障落实调产房源,全面改变浦沿整体面貌。

(四)聚焦“治理有方”,以抓源促治为平安稳定夯基赋能

夯实社会治理之基。持续完善大平安工作理念,充分发挥“1+3+N”机制优势,发挥网格运转实效,形成“队伍精干、覆盖全街、责任具体、管理有序”的工作体系;将物业提档升级扩面提质至全街所有城市社区、商品房小区,打造“浦管家”基层治理品牌,以“三方协同”引导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物业与居民双向奔赴、共同破题。绷紧安全生产之弦。持续加强基层应急消防体系建设,继续围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等重点领域与重点行业,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应用同日常隐患排查工作融合。

(五)聚焦“民生有情”,以精准服务为普惠民生提质赋能

以设施建设推动社区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社区“15分钟文化圈”建设和城市书房建设,针对街道公共服务配套北强南弱现状,进一步完善南片农贸市场、邻里中心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分类开展、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思路,积极通过创建、联建,力争实现未来社区创建全域覆盖、社区服务普惠均等。以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化。围绕“一老一小”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深化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养老综合体标杆,积极打造“浦写未来”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创新流动儿童健康发展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各类青少年儿童发展项目。以阵地建设推动惠民服务精细化。持续推进“三团三社”建设,继续深化“一社一品”,坚持定期组织文化演出进社区、电影放映进社区等惠民文化活动,将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浦师傅”小修小补服务升级,进一步壮大“浦师傅上门服务志愿队”,全年计划开展300场公益服务集市活动。

(六)聚焦“文化有韵”,以品牌建设为文化阵地塑形赋能

讲好浦沿故事。持续选树榜样人物,做好“寻找靓美的你”“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系列报道。深耕“时光里的浦沿”“乐享浦沿”“‘浦’法前沿”系列,及时挖掘基层工作中的创新举措、生动案例,推出具有浦沿精神和特色亮点的深度报道。打造品牌亮点。进一步深化“浦沿潮”文化品牌内涵,推进浦沿渔码头改造提升,用足用好“文化特派员”机制,打造具有浦沿特色的书法文化亮点,实现文化项目可持续发展。擦亮文明底色。进一步深化街道民风“大宣传大引领大转变”行动,开展“移风易俗 文明殡葬”等专项行动,持续组建既接地气、又有特色的文明队伍,着力引导民风、树立新风,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

(七)聚焦“队伍有为”,以争先进位为队伍建设铸魂赋能

选优配强,细化组织换届。围绕“选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目标,实行一线识人、干中选才,严格人选标准、提高人选质量、优化班子结构,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护航浦沿未来发展。提劲赋能,深化队伍建设。持续开展“浦沿红·雁阵培训”项目,推出强雁班2.0版本,不断提高社区两委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强化“六干”导向,统筹开展“接棒”“蹲苗”工作,开设“专聘夜学”、课题研究,着力锻造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过硬干部队伍。正风肃纪,强化作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持续深化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各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常敲日常监督“警醒钟”,做深做实日常监督,强化工程、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开出“治病处方”。拧紧廉洁自律“总开关”,抓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自觉抵御歪风邪气、在行动上自觉守牢纪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