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滨江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省市有关会议要求,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突出成效

一是高位推进,法治滨江统筹有力。聚焦高水平法治统抓,不断完善机制、创新举措路径。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融合起来,扎实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工作,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地落实。谋划法治建设,牵头抓总推进各项法治工作。统筹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自查自纠,加强法治考核,严肃推进督察问题整改。联合区科技局共同牵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修订工作,保障立法修订程序。

二是强化监督,依法行政规范有序。创新实施《行政复议特邀听证实施办法(试行)》,完善特邀听证员参与行政复议听证审查,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 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依法履行复议应诉职能,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荣获全省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监督行政执法规范化。联合区综合指导办发布《“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试行)》。面向全区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案卷评查、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专项梳理等工作,组织强化行政执法能力专题培训班。推进“行刑衔接”数字化监督二期迭代,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闭环。保障行政行为合法化。做好区政府及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备案工作,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指导各部门履行法定程序。

三是支撑提升,法护营商创新有为。坚持法治服务创新,营造更有力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助力数据要素改革。深化探索“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构建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数据要素合规委员会—“改革沙盒”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三方协作互动的数据合规治理框架体系,出台《“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方案》,聚焦重点产业合规建设,编制《产业园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增强企业用法律方法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的能力。依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法治服务专区,在“滨好办”平台上线法治服务板块,线下线上一体推进涉企增值服务。匹配外向型经济发展需求,梳理区内企业涉外法治需求,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四是精业笃行,社矫安帮监管有效。打造社区矫正新品牌,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和社会化水平。依托“浙里连心”、“浙里安帮”,对矫正对象实行系统化灵活动态监管,保证监管到位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样化集中教育、人性化帮扶,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同时积极探索“所地融合,三社联动”新模式,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康复的专业优势,作为“三社”工作试点城区,率先落实物理空间站建设,有效推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

五是多元发展,律师管理赋能有方。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和“两结合”的管理优势,赋能律师队伍实现整体跃升。律师行业党委“党建红+夕阳红”法治党建联建项目,获评法治党建联建最佳实践案例。以顺势发展为目标提升业务技能,整合区内律所涉外法务资源,引导律师行业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组建涉外律师队伍,推选律师参加青年律师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涉外仲裁专项培训班等。全面承接市局对律师行业三大类12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初审工作,落实专人专审,今年以来完成审批事项282件。

六是普惠均等,法律服务惠民有感。围绕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不断提升法律服务供给。持续浓厚法治氛围,制定《滨江区“云端普法”进园入企行动实施方案》。巧用时间节点策划主题“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放大法治宣传辐射范围。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常态化推进“律师进社区”“律师进校园”,保障落实社区、校园平安法治宣讲、纠纷调解。持续加强法律援助。完善覆盖全区的“区级服务窗口—街道工作站—社区联络点”三级框架和5个行业法律援助工作站相补充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绘制法律援助服务站点地图,加强宣传指引。持续深化多元调解。制定《滨江区司法局关于人民调解“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专项行动方案》,组建街道调解“常备队”。打造“西兴韵”“长河头”“浦沿潮”“格里平安”等滨江特色调解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如下:

一是法治滨江建设指向欠精准。针对新流入人才群体,如何提升法律服务水平,精准匹配企业发展需求和群众生活权益保障所需,提高人民群众对我区法治建设的满意度还需再下功夫。二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手段不够。针对部分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还不强,手段不够有力,导致监督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监督闭环。三是数字法治建设效益发挥不佳。“浙里连心”“浙里安帮”“行刑衔接”、“先来这@司法所”,在实际使用中距离预期效果还有差距,在群众中知名度不够高,群众使用意愿不够强。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坚定服务大局,做好党建“领航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通过“党政领导带头抓、党组班子合力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法治建设的责任落实落细。二是突出关键少数,争当学法“排头兵”。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专业素养。三是创新普法方式,打造法治“新标杆”。提升法宣“品牌度”,在全面推动“八五”普法的基础上,加强宪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活动,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行业普法宣传,促进矛盾争端预防化解。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提高法治建设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助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持续强化法治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法治第一保障”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形成法治政府建设新优势。发挥区委法制办牵头抓总作用,提高政府职能部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要持续探索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在实践中推进试点方案及数商企业合规指引更新迭代。推进落实合规中心、合规委员会和“加数发展”数商综合配套服务专区实体化运作,全力保障试点企业有效开展数据要素流通路径探索,为数商企业提供法治增值化服务,打造成具有高新区(滨江)特色、全省市乃至全国影响力的数据要素合规标杆。

三要凝聚行政执法监督新力度,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涉企领域各类行政执法行为,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干扰,提升监督质效。对重大决策事项做好审查把关,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协议等合法性审查要求。

四要发挥法治纾困解难作用,聚焦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点和诉求,以分型提供差异化法治援助,以分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覆盖创业扶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全环节的精准供给保障体系。创新调解机制,配强调解力量、促进各类型调解贯通衔接,提升“西兴韵”“长河头”“浦沿潮”“格里平安”调解品牌影响力和调解质效,做大做强做优“警民联调”。

五要创新普法方式,做好“八五”普法终期评估验收,提炼经验,展现法治成果,发挥专业执法优势构建“普法+科普”的专业普法新模式,大力推进“智慧普法”,推广“以案释法”。做优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对现有法治文化阵地的改造力度,建设具有滨江特色的高质量法治文化带。

六要持续建强司法工作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强律师队伍建设,规范律师执业监管,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擦亮“红色律动”主题系列活动党建品牌,研究党建共建共联等多种方式,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