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区发改局紧紧围绕“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的目标定位,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深入实施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持续深化“一园三谷五镇”产业布局,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夯实经济稳进向好基本面。一是做好经济监测分析。牵头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重点经济指标等工作。围绕市下达目标任务,高频分析研判经济运行整体情况和晾晒重点经济指标。二是强化政策供给。全面承接省、市“8+4”政策体系,结合我区实际,出台多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持续完善“1+X+N”产业政策体系,修订出台产业政策。三是做好综合考核。牵头省市对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围绕“保位争先”的总体要求,形成《滨江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攻坚指标清单》、《滨江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争优指标清单》。日常监测考核指标最新进展,清单化、项目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工作。

二、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一是全力攻坚有效投资。对照杭州市目标任务和攻坚举措,多措并举、充分挖潜。二是健全机制消除“五未”。依托责任领导、区长双周例会、常务周三晚例会等机制,分层分类分级进行问题协调。三是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紧盯8个省“千项万亿”工程和55个市重点项目,协调解决渣土外运、文保控制线、夜间施工等难题。四是抢抓国家政策要素“窗口期”。紧盯“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投向领域,持续申报、谋划储备争资项目。

三、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一是服务业工作真抓实干。指导35家企业申报2024年全省服务业领军企业;3家企业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名单,入选数量列全省县(市、区)首位。全速攻坚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总部经济工作扎实推进。118家企业认定为2024年度杭州市总部企业,占全市总量的18.35%,列全市第一。完成2023年度116家区级总部企业认定和政策兑现。三是领军企业工作有序推动。累计签约领军企业7家,完成领军政策修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领军企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杭高新〔2024〕9号)。

四、发挥金融服务多样性。一是做优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杭高新板块”。今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上市公司累计达74家,总量居全省第一。二是创新打造科技金融服务金字招牌。依托服务中心建立“滨江金融”四字主题金融助企服务体系,组织举办“滨”纷星期三、“江”南凤凰营、“金”融零距离系列活动、“融”荟创未来等系列活动,切实满足企业多元需求。 组织金融顾问、专家队伍入企走访,帮助区内家企业解决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协调解决各类融资需求。三是拓展金融服务工具箱。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落地路径,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包含游戏动漫版权的知识产权ABS产品。

五、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一是共富成果亮点纷呈。首批市级共同富裕试点顺利验收,积极申报省、市第四批共富试点,入选省级试点2个、市级试点1个;入选2024年杭州市共同富裕理论课题赛马2个,并顺利结题;荣获“2023年度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积极提炼报送典型经验,首次实现国家省市信息矩阵全覆盖。二是社会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杭州高新区-浙江机电-海康威视”、“杭州高新区互联网产业园-浙江商职院-华为”2个项目成功创建省级首批、市级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做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工程项目申报,入选项目3个。三是对口工作互促双赢。有序推进与朝天区、建始县革命老区、泰顺、长春新区、桐庐县在产业合作、消费帮扶、民生事业等领域的协作帮扶。

六、突出营商环境强赋能。一是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我区营商环境无感监测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序列;入选第一批市政府“为企办实事”动态遴选项目储备库清单1项;推进政务增值化“一类事”改革,列入市级先行先试清单3项。二是扎实推进信用滨江建设。推进“钱江分”提质扩容,推出“江南体育中心钱江分”信用场景;促进信用增值服务改革,设立聚光中心信用修复驿站,持续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线下零跑率进一步提升。三是做好“亲清在线”惠企政策平台相关工作。累计兑现政策资金排名全市第二;平均政策兑现时间排名全市第二。

七、擦亮“中国数谷”金名片。一是持续扩大“中国数谷”影响力。“中国数谷”实践案例排序第二,入选国家数据局《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案例集》;4月8日,“中国数谷”建设暨数据要素改革推进会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数谷展厅”成功亮相并迎来首展;10月23日,2024数据要素发展大会召开,发布数据要素“改革沙盒”试点方案、数商企业规范性指引等重要改革成果,揭牌“中国数谷”数据要素流通合规中心、数据要素联合创新中心、数据基础设施评测中心、杭州高新数联互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金融、农业行业大模型与数据要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三数一链”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源共创网络正式启用。二是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中国数谷”核心区战略规划纲要》;探索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对接省数据局编制《浙江省多模态公共数据运营中心(试点)建设方案》,积极争取试点落地。三是优化数据要素产业发展生态。出台《关于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杭州市气象服务中心(杭州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通过我局辅导报送的《气象赋能城市内涝韧性规划与治理提质增效》案例,获“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八、推动高技领域新发展。一是谋划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牵头编制并会同区经信局迭代形成以海康威视为主体的《杭州国家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用基地资金申请报告》,获得省经信厅推荐及国家发改委高技司、工信部科技司的肯定与指导。二是谋划人工智能“模力社区”。牵头编制《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模力社区”建设方案(初稿)》,相关建设内容已写入国家人工智能XLC总体方案;对接中国信通院、华为、开源中国、六和桥等团队,探讨运营主体组建落地事宜,形成《人工智能“模力社区”运营方案(初稿)》。三是做好高技领域重大项目申报,助企申报工程研究中心。截至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累计培育16家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7家杭州市工程研究中心。

九、建设清正廉洁经合社。一是强化制度执行。印发《滨江区<新时代加强村合社规范管理若干意见>实施办法》,从十个方面规范经合社运行。二是开展审计监督。指导开展2023年度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和“三资”情况审计工作,完成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三是深化专项治理。根据省市区“三清一促”专项行动要求,编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清单式推进,高效完成问题整改工作。四是强化数字监管。推进“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与“浙农经管”应用的融合贯通,完成“一资一码”张贴工作。

十、保障农畜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发展。全年粮食(稻麦)播种面积进一步提升,超额完成杭州市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做强做精总部农业,大力发展品牌品质,积极兑现农业产业扶持资金。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开展涉渔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联合杭州市公安和渔业执法等部门开展打击偷捕鳗苗行动;规范宠物诊疗秩序,对辖区内动物诊疗机构进行全覆盖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