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江区10位同学荣获“少年工程院小院士”称号。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 朱奕诚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以“三维科创育人体系”为引擎,构建“机器人编程+无人机应用+AI创新实践”特色课程链,打造未来工程师摇篮。作为学校“科创教育生态链”的典型代表,朱奕诚同学依托机器人校队、无人机校队及科创节等平台,实现从EV3到VEX、Python到C++的梯度式技术跃迁。他研发的智能快递机器人深度应用传感控制与物联网技术获省级创新奖项。

闻涛小学 朱未然

闻涛小学以“科技启迪智慧,创新引领未来”为理念,构建多元科技教育体系。朱未然同学在编程、机器人、科技创新等方面成绩斐然,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一等奖、世界机器人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朱未然同学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他发明的“智能检测睡衣”获省级奖项,彰显学校“兴趣驱动+项目实践”的科技教育成效。

湖畔中学 郑岳晨

湖畔中学以白马湖教育集团“5A向未来”科技教育课程体系为指导,尝试变革未来学习方式,被评为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追梦营活动优秀科创学校、市智力运动共建学校等。郑岳晨同学热爱科技,尤其痴迷机器人项目。他是校机器人竞赛队的队长,曾带队在2024年第十五届VEX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中国选拔赛VEX V5RC初中组获得冠军。他心怀航天梦,在科技探索之路上不断进取,奋勇前行!

杭州二中附属第一学校 金铭浩

杭州二中附属第一学校成立卓越人才贯通式培养专家委员会,聘请国际金牌教练,构建博慧课程体系,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创造力。金铭浩同学从小热爱科创,曾获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全国一等奖、浙江省选拔赛全能奖等多项荣誉。“我要用科技创新去影响、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成长路上的梦想。

滨和中学 余明昊

滨和中学构建“STEAM课程+机器人竞赛+3D创客”融合式科技教育生态,打造国家级金牌教练领衔的科创导师团队,形成“课程浸润—以赛促创—实践赋能”梯度培养体系。余明昊同学热爱FPV无人机竞速,曾斩获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锦标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他还专注于3D打印创新,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并制作出无人机电机底座工具,简化组装流程。

滨江实验小学 蔡明轩

滨江实验小学构建“编程+机器人+小程序开发”等特色课程群,实行“STEAM融合+数字化场景”的育人模式。蔡明轩同学开发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该系统优化了机器人算法,将任务效率提升了30%。他还在青少年编程锦标赛中斩获C++及图形化编程双项奖,主导的“校园能耗监测平台”获杭州市信息素养实践二等奖。

钱塘实验小学 袁紫熠

钱塘实验小学构建“特色实验室+课程+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开发多学科融合的科创特色课程。袁紫熠同学用实力打破“科创是男生主场”的刻板印象。作为校机器人队的领军人物,她先后荣获全国航空航天机器人竞赛二等奖、市科技节机器人项目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她相信,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和全面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科技领域中脱颖而出。

滨文小学 任立轩

滨文小学将科技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现代化的学习体验。任立轩同学爱好拼搭、编程,曾在全国、省、市、区的各级比赛中多次斩获奖项。他擅长用编程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为解决学校农场放假没人灌溉的问题,他设计了“智慧农场自动灌溉系统”;为解决学校里每次视力检测都大排长龙的问题,他制作了“AI视力检测仪”。

钱塘实验小学 董侃

董侃同学热爱电子组件探索,通过系统学习编程实现创意延展。作为校信奥队成员,他在蓝桥杯全国总决赛、浙江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乐高FLL、杭州市科技节机器人项目等赛事中屡获奖项。

春晖小学 吕梓杨

春晖小学秉持“科学探究+跨学科实践”理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吕梓杨同学用六年时间书写“科技+人文”的成长故事,从创想机器人竞赛班到信奥C++校队,他在“编程马拉松”中探索Python世界,更在“自然笔记”里读懂草木年轮——这正是学校“科创打底、全科滋养”的生动注解。他带着校队自研的火星车,斩获全国航天创新大赛浙江赛区一等奖。